郭良正
“七七事變”前,中國東北多年都處于日本的半殖民狀態(tài)。中國在東北雖有軍隊駐扎,但時常受到日軍的挑釁和侮辱,欲戰(zhàn)不能,欲撤不忍,又毫無辦法,從士兵到將軍都覺得很是憋屈得慌。那時有位李姓將軍就在這種情況下,率兵坐鎮(zhèn)在東北某部,他目睹此情此景,也很是無奈。
這天,日本總領(lǐng)事宴請中日雙方要人,美其名曰實行親善睦鄰、友好相處,其實這種黃鼠狼給雞拜年的伎倆誰都清楚。
心里清楚歸清楚,迫于人家淫威,邀請到的中國人,誰也不敢不到場。其中李老將軍也在被邀請之列。
李老將軍雖說不是親日派,但由于深受殖民文化侵害,也會說幾句日語,像日語的“阿利嘎太”,就是漢語的“謝謝”;還有在口頭語經(jīng)常說到的“八格牙魯”,翻譯成漢語就是“混蛋”。
赴宴前,李將軍心想,咱大中華自古是禮儀之邦,宴請和殖民侵略是兩回事兒,該禮儀的時候,就得以禮相待。于是,又把這幾句話演練了幾次,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好逢場作戲,以便應(yīng)酬。
宴席上,日方人士表現(xiàn)出了足夠的仁義道德。中國人心知肚明這里面的鬼把戲,但不便于多言語,只是應(yīng)付了事。席間的觥籌交錯,賓主們推杯置盞,表演得相當(dāng)熱鬧。
老將軍在這樣場合,受內(nèi)外交困影響,一不小心有點喝高了。只見他心花怒放,滔滔不絕,談吐正健,似乎想用言語來洗刷殖民地軍人的恥辱。
宴畢,告辭時,按照我們的禮儀,每位賓客對東道主的盛請表示謝意,李將軍也不例外,當(dāng)然也得美言幾句,以顯示出中國軍人的寬大胸懷和鴻門斗勇斗智的精神。
輪到李將軍給人家致謝時,他怕對方不懂漢語,心想干脆也耍次洋算啦,用日語給人家道謝。他搜腸刮肚想了又想:“阿利嘎太”是“謝謝”,“八格牙魯”是“混蛋”,“桑油桑搭拉”是“再見”。為了不讓對方見笑,他還自我提醒,這里只能說“阿利嘎太”“桑油桑搭拉”,千萬不能說“八格牙魯”。
可是,老將軍握別每位日本人的手時,嘴里說出的都是中洋混編的話語:謝謝八格牙魯,謝謝八格牙魯,謝謝八格牙魯……
日本人個個聽后目瞪口呆,惱羞成怒。他們相互對看多時,迫于李將軍的年齡、身份和地位諸方面原因,不便于再做出過激的行為和舉動,只得自認(rèn)倒霉了事。
至于說老將軍當(dāng)時說的到底是明白話,還是糊涂話,事隔多年,也沒法兒去考證了,后人聽著只是覺得過癮就是了。
這一屠刀下的宴請,成為了日本人的笑柄,也成為中國軍人在戰(zhàn)場之外的一個佳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