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雅勤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中學
一曲讀書人的勵志之歌
——《項脊軒志》課文精讀
◎錢雅勤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中學
項脊軒上空的月亮升起又落下,庭中的枇杷樹花開又花落,歸家也歷經(jīng)潮起潮落悲歡離合,唯一不變的是項脊軒中的瑯瑯書聲。清人梅曾亮說,《項脊軒志》是“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文中的一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似乎成了我們解讀這篇傳世名作的金鑰匙。而我卻以為,在看似閑散記錄的家庭悲喜中,我們能看到他堅韌不拔的精神源泉,能找到他在科舉之路上屢遭挫折依然奮勇前行的精神支柱,《項脊軒志》實則是歸有光的一曲勵志之歌。
“少年心事當拿云”,19歲的歸有光躊躇滿志,對人生充滿了美好的期待。雖然現(xiàn)在“區(qū)區(qū)處敗屋中”,當終有一日會像蜀清和諸葛孔明一樣名揚天下。但是老天卻并不眷顧這位天才式的人物,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jīng)》和《三史》,“明文第一”的歸有光在科舉之路上歷盡艱辛、飽受挫折。35歲才鄉(xiāng)試中舉,后8次會試落第,直到60歲才進士及第,圓了這位老人一生孜孜以求的夢想,可惜6年后便駕鶴歸西。
40多年的漫漫科舉路,歸有光以常人難以企及的勇氣和決心一路走來,到底是什么支撐著他屢敗屢試越挫越勇?此時,再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他19歲時寫下的《項脊軒志》,我們似乎能理解他的堅韌與執(zhí)著。
首先,家道中落激勵著歸有光立志勤奮讀書,光耀門楣。
歸氏先人曾為大官,因而在昆山形成一個聲名顯赫、枝繁葉茂的大家族,民間甚至傳說“縣官印不如歸家信”??墒?,到了歸有光這一代早已家道衰微,風光不再。“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這是家族衰落的真實寫照,諸父們忙著分家,瓜分先祖遺產(chǎn)。到處都是小門,和由籬變墻的轉(zhuǎn)變,不僅昭示著家族的分崩離析,也暗示著家庭人際關(guān)系的緊張,甚至在客人面前也維持不了基本的體面了。好端端的一個大家族被弄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歸有光目睹了歸家由盛而衰的過程,這在他年幼的心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而他也把家道衰落的原因歸結(jié)為不讀書,不知禮儀。他在《家譜記》中感慨:“率百人而聚,無一人知學者;率十人而學,無一人知禮儀者?!弊鳛闅w家長子,光耀門楣的宏愿在他心中深深扎根,而發(fā)憤讀書金榜題名是實現(xiàn)這一宏愿的最有效途徑。
其次,項脊軒承載著家族對其讀書的大力支持,也是歸有光肩負的家族責任。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薄凹矣欣蠇?,嘗居于此?!边@間本來住著哺育了歸家兩代人的老嫗的南閣子,在人口眾多的歸家,為什么會給歸有光一人使用?“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15歲的歸有光剛剛完成童子試,這間書房的由來,就是這個家族對歸有光讀書的大力支持和殷切希望。
而歸有光把它命名為“項脊軒”,意味深遠。一來,歸家先祖曾居住在太倉的項脊涇,以此命名,有追思懷遠之意;更重要的是,“項脊”起著支撐作用,是一個家的脊梁,是一家之柱。歸有光以此命名自己的書房,是希望自己能夠挑起家族復興的大梁,重振昔日雄風。這是歸有光的座右銘,也是歸有光的自我激勵。所以,他注定是活得辛苦的,即使“震川先生”聲名遠播,響徹文壇,他還是要走科舉之路。因為沒有功名,一切都無從談起。
當然,這里面也有家族三代女人們的自豪和殷切期盼。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歸有光的祖父和父親都沒有功名,祖母直接把重振歸家的重擔壓在了歸有光的身上,想到年事已高的祖母,挪動顫巍巍的腳步,捧來了象征著曾經(jīng)的顯貴和榮耀的象笏,那虔誠的動作,那期盼的眼神,一句“他日汝當用之”,字字千金。當然,祖母無疑是疼愛他的,“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她對歸有光的足不出戶埋頭苦讀不無疼惜和嗔怪,而這份疼惜對歸有光而言就是鞭策。
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老嫗常來項脊軒述說母親依稀仿佛的身影,“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對于八歲喪母的歸有光而言,母親的點滴都是彌足珍貴的?!断儒侣浴酚涊d:“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jīng)》,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睔w有光的未語淚先流,不僅僅是因為老奶媽的到來,勾起了歸有光對母親的思念,更是因為想到了母親曾對自己的學業(yè)督促有加,寄予厚望。
紅袖添香讀書夜,妻子的到來給枯燥的讀書生活平添了不少樂趣。溫婉可人的妻子“時至軒中,或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舉手投足之間流露的是對讀書的崇敬,是對丈夫的傾慕。歸寧時,當她帶著自豪的口吻對待字閨中的小妹講起軒中的讀書時光,引來的是小妹們的無限遐想,“且何謂閣子也?”妻子對丈夫在傾慕自豪之余,當然也飽含著對其功成名就的殷殷期盼。
當歸有光在科舉之路上屢遭挫折時,我們在感嘆科舉制度對中國文人的禁錮折磨之余,更感動于歸有光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精神。讀完《項脊軒志》,我們也終于明白,是什么支撐著他走過四十多年漫漫趕考之路,是自小立下的光耀門楣的志向,是家族對其讀書的巨大支持,更是家中三代女人對他的殷殷期盼。項脊軒中的點滴記憶,是他屢戰(zhàn)屢敗的精神動力,是他永不荒蕪的精神家園。
苦心人,天不負。對我們而言,《項脊軒志》,無疑也是一曲勵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