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蕭伯納是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戲劇家之一,其作品《賣花女》講述了獨身主義者息金斯教授和一個身份低微的賣花女伊莉莎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反映了當時充斥在英國社會的等級意識。本文將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對息金斯教授的自戀型人格進行分析,并試圖說明該性格對息金斯教授的人際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的影響。
關(guān)鍵詞:息金斯教授;自戀;自戀型人格
作者簡介:辛思遠(1993.6-),女,遼寧大連人,遼寧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9--02
一.《賣花女》和“自戀”理論的淵源
《賣花女》作為蕭氏的得意之作,取材于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Pygmalion)愛上自己精心雕刻的象牙少女雕塑的故事。蕭氏的劇本并沒有亦步亦趨,而是對其進行了絕妙的戲仿。雖然兩位男主人公都有自恃過高的性格特征,但蕭氏一反神話中皮格馬利翁傾心于少女雕塑的情節(jié),在劇中賦予女主人公更大的主動性,使她愛上了驕傲自大的息金斯教授。在這五幕劇中,伊莉莎不卑不亢,自立自強,敢于沖破等級意識,男尊女卑等傳統(tǒng)觀念的性格使人印象深刻。她作為極具反抗精神和女性自我意識的經(jīng)典形象之一,一直為致力于男女平權(quán)運動的女性主義者們所津津樂道。而劇中息金斯教授時而無所顧忌,時而固執(zhí)己見的性格,也具有其自身的迷人之處。
“自戀”(Narcissism)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從詞源上講,它來自古希臘神話中美麗的少年那喀索斯(Narkissos)愛上自己水中倒影,不思飲食,最終化為一朵水仙花的故事。根據(jù)精神分析理論鼻祖弗洛伊德在其《論自戀》中所述,自戀指的是個體像對待性對象(sextual object)一樣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自戀是對自我保護本能的自我中心(egoism)的補充,是大多生物都具備的基本心理現(xiàn)象之一?,F(xiàn)代心理學認為,自戀是將個體的注意力過度投向自身,夸大和喜愛自身的的人格特征。
關(guān)于“自戀”的理論研究是在20世紀才興起的,其中最早對這個概念進行系統(tǒng)論述的是弗洛伊德在1914年發(fā)表的《論自戀》, 這篇專論不僅探討了“自戀”,“自戀與同性戀之間的關(guān)系”,“自戀的臨床表現(xiàn)”等問題,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力比多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把力比多(Libido)分為自我力比多(Ego-Libido)和客體力比多(或?qū)ο罅Ρ榷啵∣bject-Libido)。弗洛伊德把自戀型人格的產(chǎn)生歸結(jié)為兩種力比多的比例失衡,即貫注于自我的力比多在比例上遠遠大于投向外界的力比多。之后榮格,拉康等人對力比多理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繼承和發(fā)展,對自戀的后現(xiàn)代闡釋也逐漸增多,其關(guān)注的問題有:“自戀與女性心理”,“自戀與攻擊,敵意”,“自戀與共情”等。
學者們對《賣花女》的研究或集中于從歷史政治角度,探尋工業(yè)革命背景下資產(chǎn)階級等級社會中的種種問題,揭露中上層階級的做作,偽善等,或集中于從女性主義角度,總結(jié)伊莉莎在女性的自我反抗,自我意識覺醒等方面的進步和局限。本文將從精神分析角度,利用心理學領(lǐng)域中有關(guān)自戀問題的理論成果(主要以弗洛伊德為主),結(jié)合文本,對息金斯教授的自戀型人格進行分析,并試圖進一步探討這種性格對息金斯教授的人際關(guān)系,以及對與伊莉莎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的影響。
二.希金斯教授的自戀型人格
在《論自戀》一文中,弗洛伊德認為自戀并非病態(tài),而只有自我力比多遠大于客體力比多時才會出現(xiàn)問題。與此對應(yīng)的心理疾病為“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DSM-Ⅲ(精神疾病診斷統(tǒng)計手冊第三版)對這種疾病雖然尚無準確定義,但已給出9種自戀型人格的表現(xiàn),例如:“過分自高自大”,“樂于指使他人”,“對成功,權(quán)力有過分的幻想”等等。只要滿足其中5種,即可被確診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據(jù)此,我們可以將息金斯教授的性格總結(jié)為以下幾點,并逐一進行文本對照。
(1)對成功,贊譽的過分幻想,對他人贊美與關(guān)注的持續(xù)渴望
第一幕中希金斯教授的登場方式令人難忘,他肆無忌憚地大聲分析每個路人的口音,分辨他們的出生地和受教育情況。這一方面表明了息金斯教授的職業(yè)和興趣所在,另一方面也暗示出他本人渴望成為人群的焦點,并為他人所贊譽的心理。他“三個月內(nèi)將一位賣花女變?yōu)橐粋€公爵夫人”的高談闊論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說明他說話無所顧忌,異于常人,從而獲得更多的關(guān)注。
息金斯教授雄心勃勃,抓住一切機會展示自己天才的語音技能。為了得到辟克林上校的認可,取得事業(yè)上聞所未聞的成功,他不惜與辟克林打賭,傲慢地認為自己語音上的指點具有點石成金的功效,足以把一個下等人變成上等人。同樣,在第四幕中,三人從舞會上勝利歸來,疲憊不堪的息金斯心想著自己總算贏了,完全沒在意面色蒼白的伊莉莎作何感受。當她質(zhì)問他:“我怎么辦?我怎么辦?”的時候,希金斯的回答頗有卸磨殺驢的意味:“我怎么知道你怎么辦?你怎么辦又算得了什么?”,這些話的潛臺詞是:“你怎么辦與我何干?”“你一個低賤的賣花女,與我的成功相比,簡直無足輕重”。
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二人在相處過程中暗生情愫,但息金斯仍然將自己的成功排在首位,他從未對伊莉莎的將來做過嚴肅的考慮,伊莉莎最大的用處是佐證他的成功。
(2)自以為是,妄自尊大,對他人的批評反應(yīng)強烈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對外界批評的慣常反應(yīng)是“憤怒”或“羞愧”,而希金斯教授顯然屬于前者。在短短五幕戲中,希金斯教授幾乎在每一次受到些許的批評之時,都會立刻進行義憤填膺的自我辯解。
在第二幕中,息金斯嚇唬不聽話的伊莉莎,說要把她扔進垃圾桶。別斯太太和辟克林都認為息金斯應(yīng)該“講點兒理”,息金斯卻隨即反問道:“我拿人不當回事嗎?”,接著仍為自己辯白,說自己處處為伊莉莎著想。再如第二幕中,辟克林坦率地問息金斯是否有對待女人的好脾氣,息金斯又一次反問道:“你見過對待女人有好脾氣的人嗎?”。接下來息金斯非但沒有自我檢討的意思,反而展開了對女性群體的攻擊:“女人和我做起朋友來,她就變得妒忌,挑剔,多心……”,“女人同你總是背道而馳”。我們從中看出,息金斯的腦中仿佛已經(jīng)形成了一條“批評—辯解”的自然反射弧,無論批評內(nèi)容是什么,他始終認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無可指摘。endprint
息金斯教授自以為是,妄自尊大的性格特征幾乎貫穿全劇。息金斯的自以為是體現(xiàn)在他從未認真考慮伊莉莎的未來上。第四幕舞會過后,傷心欲絕的伊莉莎把兩只拖鞋砸向息金斯,他卻反問:“你為什么要來這一套呢?請問你在這兒的待遇還不夠好嗎?”,也就是說,他武斷地將“別人需要的”與“‘我認為別人需要的”等同起來。然而,嫁一個上等人,過衣食無憂的日子顯然不是自尊自愛,自食其力的伊莉莎所期許的。
除此之外,在第五幕中,息金斯反復(fù)強調(diào)自己平等待人,“對待一個公爵夫人就像對待一個賣花女一樣”,但他仍然在必要的時刻把伊莉莎稱作“寺院廣場上的爛菜葉子”,或者把她當作“腳下的泥”。
(3)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和理解
弗洛伊德認為,自戀不是性倒錯, 而是對自我保護本能的自我中心的補充。就息金斯教授而言,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表現(xiàn)為“自身是萬物的尺度”,即一切外物的價值在于是否能“為我所用”。
息金斯功用性的話語在劇中比比皆是。第二幕中伊莉莎登門求學, 息金斯卻大失所望,大吵大鬧地說:“這還是昨晚我記下口音的那個姑娘啊!她沒有用了”。在第五幕中,息金斯對母親說:“她(伊莉莎)說一句話,你立刻就可以知道,她自己還有什么思想沒有?!毕⒔鹚箍浯罅丝谝魧W習的重要性,否定了在伊莉莎身上,除了自身傾注的心血之外,還有其他價值可言。
心理學上認為,對他人缺乏同情和理解的根源也在于主體以自我為中心。假設(shè)力比多總量不變,對象力比多和自我力比多則一直處于此消彼長的狀態(tài)。由于自戀型人格的力比多更多集中貫注于自身,導(dǎo)致了對象力比多的缺乏,從而表現(xiàn)出對他人冷漠,缺乏理解等特征。希金斯教授在社交場所總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他人缺點,以致其母拒絕讓他出席自己的舞會,以免得罪朋友。除此之外,息金斯在向辟克林抱怨女人時,對女性群體的攻擊也體現(xiàn)出他對異性之愛缺乏理解。
三.息金斯教授自戀型人格的影響
現(xiàn)代心理學中認為,在人際關(guān)系中,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難以與他人共情。所謂“共情”,是指對他人密切關(guān)注,體會他人感受的一種感情能力。共情往往與對象力比多直接相關(guān)。息金斯教授雖然在事業(yè)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躋身于上流社會,但他的才華并沒有幫助他建立更加深刻的人際關(guān)系,能和他進行內(nèi)心深度交流的對象少之又少。在劇中除了辟克林和息金斯的母親,息金斯有的只是一些酒會上的“熟人”,只能就“天氣和健康”之類的話題交換一些意見。對自我意識過強的息金斯而言,犧牲自己,融入周圍環(huán)境是困難的。
同樣,具有自戀型人格的人也不能恰當?shù)靥幚碛H密關(guān)系。加拿大學者John Alan Lee將戀愛具體分為六種風格,例如命令式,浪漫式,友誼式等。另一位國外研究員Elke Rahman認為,與自戀型人格最接近的戀愛風格是游戲式戀愛。自戀者在戀愛中的表現(xiàn)為:具有強烈的占有欲,沒有責任意識,重視一時新鮮。
這些表現(xiàn)顯然在息金斯和伊莉莎的關(guān)系中得到了印證。當伊莉莎說要離開息金斯,把息金斯的理論全部教給他的時候,息金斯氣急敗壞地大罵大胡子,還要作勢勒死伊莉莎。最后,她質(zhì)問息金斯:“我要是回來干什么呢?”,希金斯的回答令人心寒:“為了好玩”。因此,雖然伊莉莎在某些方面吸引了息金斯,比如她在音樂和語音方面展露的天賦,但息金斯把“好玩”作為展開一場戀愛的主要原因就有失妥當了。由此可見,息金斯對她的挽留只是在持續(xù)一場他尚不膩煩的游戲。在這場游戲中,伊莉莎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在經(jīng)濟上失去了獨立性,淪落到只能嫁給富人的地步;在社會等級上雖學會了上等口音,卻與上等人的思想和價值觀格格不入;在感情上難以求得息金斯平等的愛,挫傷了自己驕傲的自尊。從這個意義上講,伊莉莎的離開是必然而明智的。
四.結(jié)論
本文借助心理學中對“自戀”及“自戀型人格”的研究成果,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討了《賣花女》中息金斯教授的自戀傾向,其具體表現(xiàn)為:“對成功,榮 譽的過分幻想”,“渴望被贊美”,“妄自尊大,對外界批評反應(yīng)強烈”,“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冷漠,缺乏同情”等等。
本文同時關(guān)注了息金斯教授的“自戀型人格”對其人際關(guān)系,以及對與伊莉莎建立的親密關(guān)系的影響,從心理層面分析了《賣花女》的愛情悲劇,從而加深了對息金斯教授這一形象的認識。
參考文獻:
[1][英] 蕭伯納.《賣花女》[M].楊憲益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2][奧]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三卷《性學三論與論潛意識》[M].車文博主編,鄭希付譯.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5.
[3][奧]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六卷《自我與本我》[M].車文博主編,楊韶剛譯.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5.
[4]王宣,萬清祥,晉向東.自戀型人格障礙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釋[J].科教文匯,2006.11.
[5]徐瑞榮. 自戀人格對人際關(guān)系的影響探析[J].社會心理科學,2013.(12).
[6]黃華金.自身心理學自戀理論研究評述[J].東南大學學報,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