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藝
當我還小的時候,家附近立著一個規(guī)模甚小的書店,路過之時,若有閑暇便會進去晃悠,流連于連環(huán)畫、故事書,也是在這里認識了哆啦A夢、米奇等卡通形象,讀到了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等神話,小腦袋開始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每次看到不熟識的小伙伴跟自己拿到同系列的書翻看時,彼此都莫名欣喜,長大后才知道這或許就是一種所謂的默契。
記憶深處的東西總是格外美好,我對書店也一直有著某種情結,因此精典書店宣布要搬離解放碑,很多文藝青年和愛書之人黯然傷神,我也感同身受。有人回憶說,在自己孩童時期,爸媽常把他寄放到精典書店,然后忙其它事情,精典書店充當了他兒時的托兒所。也有人表示,自己的第一次告白,牽起心愛之人的小手,就發(fā)生在精典書店…一想來,精典立足重慶解放碑18年,已經遠不只是一家書店,它承載的東西太多,也早已融入這座城市,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用感傷,精典的故事并未停止,更多更美的續(xù)篇正待上演,書店只是與解放碑告別,并沒有與重慶說再見,南濱路東原1891時光道成了這份情緣新的承載之所。
比起在解放碑時的低調隱蔽,建于南濱路的精典則要大氣耀眼得多。推門即可見長江,抬眼就能望橋都風姿,坐在二樓靠窗位置,水天一色,一覽無余。踏著木質樓梯,輕輕進入店里,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照片墻,記錄了這些年到過精典的名人講座、簽售現場畫面:林清玄&曹又方讀者見面會的盛況、陳丹青蒞臨精典的情景、阿來簽售《塵埃落定》的專注神情,還有劉震云、野夫、曹文軒、阮義忠等文化名人過去與精典的緣分,都定格在一張張照片里。“沒有科學的人文是愚昧的,沒有人文的科學是冰冷的。只有科學與人文的結合,世界才會變得溫暖而理性?!本涞闹魅藯钜徽菓阎@樣的態(tài)度,為精典的讀者們引入了一場場文化盛宴。盡管獨立書店步履維艱,他依然不忘初心,堅守著一方書店。
圖書區(qū)極為開闊,行走在其中,竟有幾分在重慶穿街走巷的感覺,而幾級木質臺階既方便讀者席地而坐,又應了重慶地勢,有種爬坡上坎的美意。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正對咖啡飲品區(qū)的樓中樓,一副老重慶吊腳樓的氣派,幾扇窗戶半掩著。《道德經》《史記》《左傳》《四書五經》《國語》《呂氏春秋》《世說新語》等體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書籍排在圖書區(qū)之首,讓我一時涌起飲水思源之感,大概這也是主人的用心吧。人物傳記書區(qū)、攝影與建筑設計書區(qū)、自然科學書區(qū)、經濟管理書區(qū)……精彩紛呈的圖書讓人愛不釋手,曼德拉、加繆、東野圭吾、木心、馮唐、蕭紅、楊絳等一個個熟悉的名字環(huán)繞在我身旁。轉角處,還別出心裁地設置了一個老重慶文化圖書角,羅列著何智亞的《重慶民居》《重慶古鎮(zhèn)》系列,歐陽樺的《重慶近代城市建筑》等著作,翻看著一張張老照片,感覺又走進了城市的記憶里。而古龍文集、金庸作品集、魯迅文集、南懷瑾文集、星云大師作品等都打包成箱放在典藏區(qū),當我在角落里看到季羨林《牛棚雜憶》珍藏手稿版時,幾乎叫出聲來。
閑庭信步一番后,我點上一杯咖啡坐了下來,一邊打望江景,一邊捧起美學大師蔣勛的《舍得,舍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品讀起來。正如精典理念所言“讀書是個人的事,但讓你遇見好書是精典的事。”的確,在精典這問書房,我們遇見了太多的好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