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
【適用話題】教育觀念 所予與所得 刻意與無意
很難想象,這句話出自一個十歲的孩子之口。做父母的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沒有錢,而是因為沒有錢,被自己養(yǎng)大疼大,深深引以為傲的孩子所嫌棄。
如果說父母真的欠了孩子什么,那就是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你耗盡所能把他送進最好的小學,在意他是否優(yōu)秀多過在意他是否快樂。你是不是經(jīng)常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賺大錢?你是不是鼓勵他考試必須拿第一?你帶他參加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是不是要他成為未來的社會精英?
你給孩子潛移默化里灌輸?shù)母拍钍牵耗惚仨殐?yōu)秀,爸爸媽媽才會喜歡你,夸你,獎勵你。所以孩子回饋給你的價值觀就是:你必須有錢,我才不會嫌棄你。
很多家長,自己上學的時候考倒數(shù)第一,在單位被人瞧不起,回家就打孩子,一副“我不管,你考不了第一就得挨揍”“我這是逼你上進”的用心良苦。孩子既沒有遺傳到半點學霸基因,家里也沒啥好的學習氛圍,每次考不好還得挨揍,活在棍棒陰影里,招誰惹誰了?
也有那真爭氣的孩子,樣樣考第一了,如這個10歲的男孩,那就該反過頭來瞧不起自己的父母了。怎么辦?罵他沒良心?你光教他考第一了,沒教他良心啊。這樣的孩子,不優(yōu)秀了被父母瞧不起,優(yōu)秀了就瞧不起自己的父母。
就像錢理群曾經(jīng)說過的,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不成功很可怕,成功了更可怕。
這些孩子一生都不會太快樂,填不滿的匱乏感永遠都在吞噬著他們,因為他們從未在父母身上感受過真正的,無條件的愛。他們的世界只有一種聲音如影隨形地伴著自己:要努力,要成功,要擺脫自己嫌棄的原生家庭,要做人生贏家。
你給孩子什么樣的愛,他們就會回饋給你什么樣的愛。
前幾天看了一條新聞,同濟大學的博士生小田暑假頂著三四十攝氏度的高溫幫做清潔工的父母掃馬路。他接受采訪時特別坦蕩地說,保潔員是一份令人尊重的工作,沒什么丟人的,自己想做就去做了。
說實話看完挺暖的,小田的父母,連十幾萬的日系車都開不起,卻贏得了兒子的愛。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真的不是豐厚的物質(zhì),而是讓他時時刻刻感受這世界的美好,一花一木皆美好,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值得尊重。
當一個孩子內(nèi)心強大、充盈、飽滿、自信和富有力量時,他們不會因為出身的富貴而倨傲,也不會因為貧窮而自卑。無論你是首富還是農(nóng)民,在他們看來,你都是這世界上最棒的爸爸媽媽。
告訴孩子:你不需要借助物質(zhì)去獲得更好的人生,因為當下就是最好。
(摘自微信公眾號“油炸綠番茄”)
【素材分析】身為父母,常常會獻出自己最好的一切,以期待孩子成功。其實,這種刻意與企圖,多是一種南轅北轍的教育觀念,它無異于緣木求魚,甚至是飲鴆止渴。作為父母,還是將目光收回,關(guān)注下自己,以身示范,還孩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不要再打著愛的旗號折騰孩子了。
(特約教師 夏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