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早期落葉病防治技術
早期落葉病是蘋果上近年普遍發(fā)生的病害,在西北黃土高原產區(qū)該病害主要由蘋果褐斑病菌引起。蘋果早期落葉病的發(fā)病時期一般為每年7、8月,降雨較早時,6月中下旬即可出現(xiàn)癥狀。若對該類病防治不力,樹體落葉嚴重,直接影響當年果品的產量和品質。
目前在蘋果生產中,主要使用化學藥劑防治蘋果早期落葉病。噴藥時機的選擇是防治蘋果早期落葉病的關鍵。在病害流行初期和病原菌侵染潛伏期噴施有效藥劑能有效控制該類病害發(fā)生發(fā)展。不同地區(qū)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不同,因此,防治的關鍵時期也不同。田間調查結果表明,陜西省蘋果早期落葉病從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開始發(fā)病,發(fā)病時間可一直持續(xù)到9月上旬,其中7月上旬至9月初為發(fā)病高峰期。在山東,5月是病原菌的初侵染期,6月是病原菌的快速累積期,也是病害防治的關鍵時期,7~8月是病害的高發(fā)期。在病葉率低于10%時,藥劑對蘋果早期落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當病葉率高于10%時,各藥劑的防治效果明顯下降,防治效果均低于50%。
蘋果套袋后2周(6月中下旬)進行第一次施藥,噴施80%波爾多液可溶性粉劑500倍或8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第一次用藥后間隔20天,大概7月上旬到中旬,第二次施藥,噴施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3000倍液,或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3000倍和80%波爾多液可溶性粉劑500倍液。第三次用藥是第二次用藥后間隔20天,7月下旬到8月上旬,噴施27%噻霉酮·戊唑醇水乳劑4000倍液,或6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4000倍液,或27%噻霉酮·戊唑醇水劑4000倍和80%波爾多液可溶性粉劑500倍液,或6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4000倍和80%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第四次用藥與第三次用藥也間隔20天,即8月中旬到8月下旬,噴施25%丙環(huán)唑乳油2000倍和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丙環(huán)唑乳油2000倍液,或80%波爾多液可溶性粉劑500倍和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如果降雨較晚,癥狀出現(xiàn)晚則考慮相應推遲施藥,7月上旬進行第一次施藥,此后施藥時間依次推遲。
可使用芽孢桿菌和熒光假單胞桿菌等發(fā)酵而成的生防菌劑,或采用誘抗劑、水楊酸和茉莉酸等誘發(fā)果樹抗病性,提高對蘋果早期落葉病的抗性。
選擇栽培抗病品種是控制病害最根本且經濟有效的途徑。目前我國主栽品種中嘎啦和富士是感病品種。其他防治措施包括:及時清理殘枝落葉減少病原物,加強果園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樹勢。
在此基礎上,加強病害流行的預測預報,在病害發(fā)生和擴展的關鍵時期及時施藥,通過噴藥時機的把握實現(xiàn)農藥減施增效的目的。
【國家蘋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編號:2016YFD0201100)】
(魏卓婭 梁曉飛 孫廣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真菌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