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民
心寬筆底是青山
肖建民
山水之間,容納了我75載春秋的生活體悟,直面自我。歷經多年的文學、美術、書法、詩詞、攝影等創(chuàng)作,我傾心于山水畫,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山水中有我家。南國武當山下,山青水秀的山下村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村前是大田洞,村后是古木參天的后龍山,山后有水庫,我家就住在后龍山下。村后山腰渠道蜿蜒,清清渠水繞門前,大山沅村的坡上黃墻留晚照,彎彎竹筧送清泉,谷底清溪佇立小橋,流水潺潺,山水形態(tài)及情境美的眷戀情意深深地印入我心底。我的父親是村里知名的勞動能手。我的母親則溫婉賢淑,詩文書法俱佳。兩位老人家在家境最困難的時候還默默地為一位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養(yǎng)老多年并送終。家山如畫,父母高德,鑄造了我品性之根。
山水畫的精髓在于氣。清代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寫道:“天下之物,本氣之所積而成,即如山水,自重崗復嶺,以至一木一石,無不有生氣貫乎其間,而論六法者,首曰氣韻生動,蓋即指此?!庇钪骈g萬物皆有“氣”。不僅有自然之氣,更有精神之氣,這些體現在畫面中的氣息,因畫家精神狀態(tài)及觀照事物的方式不同而各異。我們看作品常有大氣、小氣、靈氣、俗氣之說,就是以氣觀道。不同形態(tài)山、樹、云的氣息,山有氣流、樹有動枝、云有意象,他們殊途同歸地融合為一股天地間生命的氣流帶,升騰入深邃神秘的宇宙。置身自然,人生不過滄海一粟,種種枝端末節(jié),何足掛齒?;仨黄?,人生七十余冬夏,種種磨難于我,不過是繁枝生亂影,無法撼動心中清氣的寧靜。
時下有人稱下等書畫作品為老年書畫,意思是老年人默守陳規(guī),毫無生氣。我看這有失偏頗,年齡豈是藝術水平劃界的依據?在藝術中,藝術格調和技術的高下可以有分辨標準,卻無法辨析藝術喚起生命自由的愉悅和對精神升華的意義,已是身心合一的大自在,何來法則按圖索驥,何需跳入取悅他人的條條框框?子曰:人生七十從心所欲。我早已不再矛盾于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技術與風格的取舍,更關注于引發(fā)內心共鳴的山水物象表現,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精神軌跡,輕裝而行,獲得了新的自由。
人生有涯,藝術無止境,踏實走好人生每一個過程,讀懂生命,善待生命,藝術才有真氣。我虔誠地對待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畫筆隨心而動,心中有丘壑萬千,筆底有青山韻致。在有限生命里,我還將繼續(xù)品味著無限山水,無限精神之境!
肖建民 作品
▲ 《清漓泛舟》 肖建民
▲ 《夢繞家山》 肖建民
▲ 《路邊》 肖建民
▲ 《層林盡染》 肖建民
藝術家檔案
肖建民,1942年出生于湖南省新田縣,中國工藝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美協(xié)會員、湖南省書協(xié)會員、湖南省詩協(xié)理事,原新田縣文聯主席。創(chuàng)作了1000余件畫(詩)作,先后刊發(fā)在《湖南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多家刊物,獲多次省展金獎或銀獎;有書法作品被湖南省博物館收藏,并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和省、市相關單位舉辦的展覽中參展;繪畫受邀由中國郵政制成《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郵集;1997年、2006年由永州市文聯與新田縣委宣傳部舉辦了兩次“肖建民書畫展”,由三聯書店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韌之詩聲》《肖建民書畫》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