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學類課程的教學,不僅僅需要教師大量讀作品,分析鑒賞作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中,學生獲得對作品的感知、感悟、評鑒和批評的能力。把關鍵詞教學引入到文學課堂中,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進入作品,體會作品的豐厚意蘊,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同時形成自己的個性閱讀,并在教師的指導和評價下獲取認知的提升,從而從聽、說、讀、寫等角度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現(xiàn)代文學;關鍵詞教學法;教學;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這個概念中,“關鍵”意為非常重要之意,關鍵詞常被運用于兩個地方,一個就是在網(wǎng)上進行信息搜索時,主要包括使用百度、谷歌等強大的搜索引擎進行搜。另一個地方就是各類學科論文中。前者的要求不高,只要是把搜索對象中含有的幾個詞隨意羅列在一起,就可以搜索到我們需要的資料。但在后者中,關鍵詞必須體現(xiàn)出論文的主要內容、主要觀點,它已經(jīng)成為論文的主要組成部分。它使寫作者在寫作時用其梳理清自己的思路并且概括自己的主要意圖,同時使讀者在閱讀論文時,能從關鍵詞入手快速地領悟論文的主要觀點。
關鍵詞的作用,對我們平時的教學有很大的啟發(fā)。文學類課程的教學,不僅僅需要教師大量讀作品,分析鑒賞作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中,學生獲得對作品的感知、感悟、評鑒和批評的能力,最終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西方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學生主動學習,但我們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卻非常被動和消極,他們常常不愿意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愿意和老師積極對話。文學的課堂必須是靈動的,必須由教師和學生借助作品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情感的共鳴,激蕩心胸,獲得對作品表現(xiàn)的主題、人物、語言特點、結構等的認同和由衷地喜愛。
一、何謂關鍵詞教學法
關鍵詞教學法,就是學生提前閱讀作品和了解作者,用合適的詞語來描述作品或作者,所選詞沒有詞性的局限,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總結的關鍵詞,并且說出理由,教師對這些關鍵詞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并對學生的體悟進行提升。
二、如何在教學中運用關鍵詞教學法
把關鍵詞教學法運用在教學中,大概要注意一下方面。
首先,在第一次使用關鍵詞教學法時,在布置預習任務時要提前告知學生什么是關鍵詞,如何選取關鍵詞。選取關鍵詞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閱讀實踐,要能夠體現(xiàn)自己的閱讀感受。不要求面面俱到,只需選取一到兩個角度去總結和敘說即可。這里的關鍵詞詞性不受限制,可以是名詞、形容詞、也可以是動詞。
其次,這種方法運用于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可以把它運用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部分。比如,一般情況下,魯迅是學生的一個閱讀難點,因為學生受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積累等的局限,他們很難從心理上認同魯迅和他的作品。但是魯迅的作品不論是在開創(chuàng)現(xiàn)代小說新局面上還是思想的前瞻性上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學生如果只是人云亦云只認為魯迅是一個嚴肅的愛國作家,甚至認為他是比較政治化的作家,那便忽視了他和他的作品的頗深的多角度的意蘊,更甚者對魯迅有錯誤的認識。所以我對他們尋找關鍵詞的要求只局限于一個角度,即“你認為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或者理解成“你想用哪些詞說說魯迅”),讓他們用關鍵詞去形容。這樣做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心中對魯迅的真實的看法,并讓他們說出原因,然后結合作品完善或更正他們對魯迅的看法,使他們獲得對真正的魯迅的認識,還原魯迅為真正的人,而不是被政治化的魯迅,從而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心悅誠服地去讀魯迅的作品并肯定魯迅作品的價值。這樣,有關魯迅的作品的教學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便比較好展開了。
學生有這樣的一些關鍵詞的總結,如“坦蕩”、“愛國”、“民族魂”、“偉大”、“淵博”、“棄醫(yī)從文”等。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關鍵詞基本上傳達了學生對魯迅的理解,比較普世化,也比較外化,也就是說并沒有深入到魯迅的內心。于是我出示了幾個關鍵詞,讓學生去討論理解,“孤獨”、“矛盾”、“進化論”、“啟蒙”、“鐵皮屋”、“幽默”等。如他的“孤獨”可以從《藥》中的夏瑜、《孤獨者》中的魏連殳等人物中看到影子。也可以從《傷逝》的涓生處看到。
如“童心”這一關鍵詞,學生自己想不出來,因為他們認為魯迅很嚴肅。當老師引導他們閱讀了《我們怎樣做父親》和《五猖會》等散文時,他們看到了一個頗具童心的魯迅,對魯迅有了更立體的了解。
總之,這種關鍵詞教學法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不再是看客、聽眾的角色,老師也不再是自我表演,教學過程也不是教材或教師為中心,不再是注入式或灌入式的單向流動,而是學生和老師通過文本雙向交流,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迸發(fā)出思想交流的火花,學生變現(xiàn)成知識的接受和存儲為問題的探索學習。
最適合整堂課用關鍵詞教學法貫穿起來的,是詩歌類教學。因為詩歌篇幅,言說的空間很大,而且便于安排在比較少的課時中進行,不受課時的局限。下面以新時期朦朧詩人舒婷的專題為例,來介紹下整堂課貫穿關鍵詞教學法的過程。
以舒婷的“女性三部曲”(《致橡樹》、《神女峰》、《惠安女子》)為切入點進行朦朧詩人舒婷的世界。
1.學生分組討論總結關鍵詞。
首先學生在課外細讀舒婷的詩,重點讀這三首,同時還要在自己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讀指定的評論文章,小組討論準備關鍵詞并解釋原因。
2.學生分小組陳述關鍵詞并結合作品闡述理由。
教師適時點評,引導學生進入作品闡述,注意作品的內在情感流脈。
3.教師出示自己總結的關鍵詞,和學生一起結合作品理解。
4.教師出示結論和拓展學習的內容。
在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說和討論大部分情況下會受到他們的年齡、經(jīng)歷、閱讀積累、鑒賞水平和認知理解水平的限制,所以他們討論和闡述多局限于比較平面的分析,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和評價非常重要,因為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升,而且可以把學生不能自己理解的文學史的知識貫穿于教師的講述中。學生的個性理解很重要,但是他們也要在大量閱讀經(jīng)典評論和與老師的探討中獲取一些前人已達成的共性的認識,來彌補自己鑒賞的不足和空白。
關鍵詞教學法貫穿了整個課堂,它和討論法、講授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建構了一堂課的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一個個簡單的詞背后有學生巨大思考空間和言說空間。
三、關鍵詞教學法在使用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法
關鍵詞教學法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很明顯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關鍵詞教學與小組討論相結合,能不能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是不是還有一些同學沒有通過這種方法去閱讀和鑒賞作品,這要通過教師對學生更多的關注來完善,也要通過教師的多途徑的前期指導來完成。如利用現(xiàn)代通訊方式QQ、微信等與學生進行前期交流,進行課前指導。
2.課前的關鍵詞討論如何落到實處。有的同學上課兩手空空,課堂上也能說一兩句,有的同學只是把討論結果寫在小紙片上,不便于他們留存,不方便對比教師點撥指導提升后自己獲得的新知。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老師布置的預習作品和評論文章,在作業(yè)本上形成文字,然后再拿到課堂上去說。
3.課后如何檢測學生再次閱讀作品和評論,以便他們能獲得更有學理性的知識并且鍛煉自己寫的能力。最好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個角度,編寫習題或寫小論文。
作者簡介
徐蕊 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教師 主要研究方向現(xiàn)代文學 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教學法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規(guī)劃2016年度一般課題《普惠性幼兒園發(fā)展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課題編號2016GB221。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