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攀
摘要:思政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各高校也在不斷改革和完善思政課建設,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思政課建設的實際效果并不盡人意。借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之東風,從學生層面、學校層面以及具體教學層面三個方面,深入分析思政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期對高校思政課建設盡到綿薄之力。
關鍵詞:思政課;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2.072
作為全國高校的公共必修課程,思政課是宣傳黨的指導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學效果一直備受詬病,究其原因,既有學生層面的原因,也有學校管理方面的原因,還有課程教學的原因。筆者針對思政課建設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選取了160份 問卷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分析影響思政課有效建設的原因,提出完善思政課建設的對策。
1思政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層面
學生上思政課的動機存在問題,學習的驅動力不強。在選取的160份調查問卷中,對設置思政課的態(tài)度上,37.5%的同學認為設置思政課非常必要,46.9%的同學認為設置思政課必要,也有3%的人認為沒有必要開設??梢妼W生在表面上還是認可開設思政課的。但是,如果將思政課設為選修課的話,不知道會出現什么結果。學生學習思政課一方面是因為思政課是必修課,上級和學校有強制規(guī)定,另一方面是學生獲取學分的需要。不可否認,一線思政教師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到課率和聽課率,但是真正能夠將思政課講出彩、講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去聽的老師有多少?眾所周知,思政課的到課率和聽課率偏低是大部分高校的普遍現象,學生在求學階段很難意識到思政課對其以后人生的影響,他們關注的只是思政課和自己以后能否順利畢業(yè)、能否找到好工作有沒有關系。雖然學校這學期加強了教學學風檢查,思政課的翻轉校園出勤統計率大多都在98%以上,檢查組反映的學生的聽課秩序、狀態(tài)基本都是良好以上,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臨時的表象,并不會因此而改變學生學習思政課的動機。因此,如何從根本上讓學生意識到思政課對其人生以后的影響,讓學生主動去學思政課,我認為這是思政課建設的核心問題。
1.2學校層面
學校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不夠,且重視的方式不對。從學校層面來說,重視和支持思政課,必須從師資引進、硬件完善、課時保障、業(yè)務交流、經費支持等方面來保障思政課建設。但當前學校在思政課建設中存在如下問題。
1.2.1思政課缺少專家名師,教師配備不足
全國范圍內的思政課的專家名師相比于其他專業(yè)較少,思政名師們上思政課的轟動效應不是一般教師所能比擬的。大部分高校自己所培養(yǎng)的思政課教師目前數量偏少,距教育部規(guī)定的思政課教師配備比例還有很大的差距,且教師的教學、科研等工作量太大,難以從時間上保障教師潛心于教學工作,難以保障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1.2.2硬件設施不完善,教師上課秩序受影響
一方面,部分教室的硬件設施存在故障,影響教學的順利開展,如有些教室話筒不響或回聲太大,學生聽不清楚,有些教室投影儀不清晰或上課時自動關閉等,學生管理員不及時開教室門、拿話筒等。另一方面,有些教室電腦還不能上網,在沒有實現校園無線WIFI全覆蓋的情況下,一些需要借助于網絡的新的教學手段無法實施。
1.2.3課時壓縮過于嚴重,難以保障正常的授課質量
壓縮思政課課時,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學校對某些思政課理論課時的壓縮幅度達到三分之一,甚至在有些學院被砍掉一大半,這樣其實違背了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教育部的要求,也很難保質保量完成授課內容。
1.2.4思政課外出培訓交流太少,好的經驗學校上層難以知曉
有關思政課的外出培訓交流不是很多,不少教師也不樂意去外地參加培訓學下,一方面可能是家庭的原因,但也有學校外出培訓政策和培訓經費的報銷流程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且為數不多的思政課外出培訓,往往是思政課一線教師出去培訓,沒有學校黨委或教務處的領導參加,有些學校有些好的做法和經驗,上層難以知曉,或很難被上層所接受。
1.2.5學校對思政課建設經費支持不足,教師往往有心無力
相比于公辦院校一年上百萬或幾十萬的思政課建設經費,學校給思政課的建設經費實在太少,思政課的辦公、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經費。
1.3具體教學層面
1.3.1教育目標與社會現實存在一定偏差,思政課的實用性難以直接體現出來
與專業(yè)課相比,思政課的性質決定了思政課在設置教育目時往往過于理想化,偏重教育目標的方向性,而缺乏對學生的實際指導性,過于強調思政課的社會目的,沒有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感受不到學習思政課的實際意義,不少學生認為學習思政課沒有必要,對將來找工作和未來的發(fā)展也沒有直接的幫助。
1.3.2教學內容偏重系統的理論政策,學生沒有新鮮感,課堂缺乏生動性
一方面,大學的思政課教學內容大多是側重系統的理論和原則,思政課教員要嚴格根據教育部制定的教學大綱實施教學,缺少一定的主動性和靈活性。而有些思政課教員缺乏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個人魅力,難遇駕馭思政課,往往照本宣科,課堂氣氛沉悶。另一方面,現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堅缺乏定的信仰,對黨的重大理論政策不太關注,而黨的理論知識在網絡上的普及,也使得學生覺得教師的授課沒有新鮮感,講的知識要么學生早已知道,要么學生漠不關心。在160份調查問卷中,68%的同學認為思政課枯燥無味,還有20%的同學認為教師照本宣科。教師的授課難以觸動學生的心靈,教學效果很難令人滿意。
1.3.3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學生參與度不夠endprint
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更能提高教學效果,達到育人的目的。但當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難以由學校或教師統一組織,一是經費問題、二是安全問題,教師不太愿意組織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對于思政課在學期開課之處所布置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其實完全靠學生的自覺,我們又沒有具體的跟蹤機制,幾乎沒有學生真正去做社會實踐調查,學生所提交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基本都是在學期末從網上東拼西湊的文字材料。
2完善思政課建設的對策
2.1學生層面
學生對思政課重要性的認識的提升,需要社會、政府、學校、教師等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社會上出現的一些負能量的事件,往往會直接影響思政課的威望,學生會認為老師教的和社會實際中的不一樣,甚至互相矛盾,個別學生對社會事件的評述往往非常偏頗。另外大部分學生畢業(yè)后會走入工作和崗位,認為思政課學的好不好于找工作沒有關系,從內心不太接受思政課,甚至認為上思政課是在浪費學生的青春。針對此問題,如何讓學生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對其人生長遠的影響,我認為學校能夠做到的是聘請一些政府要員、學術大家、著名企業(yè)家等給學生開設講座,這比我們教師上課更有說服力。
2.2學校層面
2.2.1對一線教師要“以人為本”
教師是一件神圣的職業(yè),教書本來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我們時刻強調教師要甘于奉獻,要做“春蠶”、“蠟燭”,教師需要從心理上被尊重,需要獲得職業(yè)榮譽感,但現代教育賦予教師太多使命,教師需要不遺余力地搞科研、評職稱,還要發(fā)自內心地想把課上好。在大學里面,教師不應該是行政部門的管理對象,而應該是服務對象,但現實并非如此,學校教務管理部門往往拍腦袋拍出很多約束一線教師的各種政策文件,也許學校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課比天大,一線教師時刻都得準備著被學校檢查,不敢出任何差錯,學校把出勤率、聽課率等出現的問題都歸責于任課教師,是對教師的苛責,教師可以說是提著腦袋上課,而且?guī)缀鯖]有任何的學術自由權。
2.2.2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思政課
2017年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思政課教學質量年,學校應該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為思政課教學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一是為思政課配備一些知名的專家學者,最起碼要充實思政課教師隊伍,盡量引進一些專職教師,減少思政課教師的工作任務量。二是學校和各學院要保證思政課的正常上課時間,各學院也不得隨意因開展活動、參加講座等原因而隨意占用思政課的正常上課時間。三是學校要鼓勵思政課教師外出培訓和學術交流,學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師外出培訓的機制,鼓勵思政課教師參加校外教學培訓和學術交流,思政課教師不能閉門造車,要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必須走出去,學習其他院校特別是知名院校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四是學校對思政課建設要加大資金投入。思政課課程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除了要購置一些固定的、必備的教學資源之外,思政課的教學改革、網絡課程平臺建設等都學校校內外各種團隊的配合,學校應購置適合思政課教學的網絡教學平臺,逐步實現思政課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互動,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
2.3具體教學層面
2.3.1教育目標要圍繞學生實際
任何對思政課教學的研究和改進,目的不僅僅在于引導學生完成政治、道德上的社會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探索人生意義和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脫離實際制定教育目標無疑是“水中月”、“鏡中花”,思政課的教育目標在設置時不能想當然,我們的目標是培養(yǎng)政治素質過硬的大學生,就必須定于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fā),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思政課的教育目標才不會跑偏,才會有學生愿意學習思政課,因為他們會感到思政課接地氣,學好思政課有助于自身的成長。
2.3.2教育內容結合學生的現實
在當前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學生關注的問題我們必須了解,思政課要想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內容必須結合社會現實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不能是純粹理論的說教灌輸,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生活變化,特別是大學生的情感世界,結合大學生身邊的事例進行授課,對學生多鼓勵、多引導。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配之以幽默的授課語言和靈活的授課方式,確保思政課生動活潑。同時,還要有豐富的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通過切身參與,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的認知,減少思政課就是純政治理論課的偏見。
2.3.3運用“教、育結合”的教學方法
還課堂給學生,這是思政課教學“以學生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題能動性和思政課的育人功能的重要保證,要徹底擺脫“教師教完,學生忘完”的尷尬局面。教師要積極探索并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還課堂于學生,翻轉課堂授課模式,通過課前學生網上學習準備、課上發(fā)言、小班討論、并結合大班授課等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實現思政課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關旭.高職院校思政課特色建設開展研究[J].青春歲月,2014,(18).
[2]江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