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瀾
為什么小雁塔腦袋上有個疤?長安城的龍脈到底在哪兒?給你說說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傳說,這十個傳說都是西安人茶余飯后無聊時的談資,既是傳說,那么自然,有些東西是可考,而另一些,大概就是咱們老百姓口口相傳才流傳下來的。
1.西安城民國時期被圍城八個月,城中男女老少餓死一大半。馮玉祥帶兵來救。后來西安人為了紀念馮玉祥,特在城墻上開一門,名為玉祥門。在今日長安城墻西北處。此事,在陳忠實的《白鹿原》中有過描述。
玉祥門
2.市民每日走過的朱雀大街,曾是盛唐時期長安城的中軸線。寬一百五十余米。順著朱雀大街一直向南走,有個地名叫做明德門。此地雖說今日只是一個地方而已,然而明德門是長安城中軸線的主門,據(jù)說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門。
朱雀大街,曾是盛唐時期長安城的中軸線
3.盛唐時,長安城內(nèi)有大小學習巷兩巷。供西域之人學習漢文與經(jīng)文。今日西安城墻內(nèi)有一大片回族聚居區(qū),便是以這大學習巷為中心,向四周發(fā)散。而來源,則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西域人士在此地學習漢文之緣故。
大小學習巷兩巷,供西域之人學習漢文與經(jīng)文
4.阿倍仲麻呂的故事就不多說了,不知道的自行百度。中日恢復建交之后,西安與奈良在兩城各建一座紀念碑,為阿倍仲麻呂紀念碑。在西安城東郊的興慶宮內(nèi)。
阿倍仲麻呂紀念碑位于西安城東郊的興慶宮內(nèi)
5.盛唐時,京都直接從長安搬去了長安城的城市規(guī)劃。然后將京都城一分為二。左邊叫長安,右邊叫做洛陽。后來由于長安這片地勢比較低,常常積水。慢慢的年久失修,這片也就荒廢掉了。于是京都只留洛之名。而在日語中,上洛,去洛似乎也是去首都的意思。玩過手游織田信長的人應該都知道。
長安這片地勢比較低,常常積水
6.據(jù)說長安城的龍脈,南從秦嶺發(fā)源,一直到今日中部偏北一個叫做“龍首”的地方。這便是西安城的龍脈。大前年西安地鐵二號線貫通之時,西安城整整下了三個月的雨。幾乎從未間斷。
西安地鐵二號線也是走南北中軸線,過龍首原。有人說,這場雨,是因為挖地鐵挖斷了龍脈的緣故。
龍首,是西安城的龍脈,圖為地鐵龍首原站
7.有未統(tǒng)計過的數(shù)據(jù)顯示,西安人分辨東南西北的能力明顯比其他城市的人要高一點。原因無它,在這座城市里,路都是橫平豎直。只要心中能想到鐘樓的地方,就能分清楚東南西北。
鐘樓
8.西安城墻是可以環(huán)繞一圈的,這在中國還有城墻的大城市中,只有西安是這樣。
西安城墻是可以環(huán)繞一圈的
9.西安的路名,除了類似于“解放路”“紅專路”或是“東大街”這種明顯帶有泊來意的名字外。很多路名傳了上千年是不足為奇的。像上文提到的學習巷,自是一例。除此之外,有個地方叫做“端履門”,是唐時期大臣上朝前,要在此地整理著裝之地。
還有你所背誦過的“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螞陵下住。”你看這蝦螞陵,即是下馬陵。意思是騎著馬,到了此地,就要下來了。這事情,是源于漢武帝騎馬至董仲舒墓前下馬的緣故。
因為關中人本就將下(xia)念成(ha)。所以這蝦蟆陵才有了(ha)(ma)(ling)之音。久而久之,就將這“下馬”寫成了“蝦螞”。而從董仲舒之時,算到今天,算算也兩千年了。類似路名的傳說,還有很多,幾乎能寫一本書出來。
董仲舒墓——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小雁塔與地震的故事。曾經(jīng)有一次地震,把小雁塔從中震開了一個口子。頂上震掉了兩層,一直未修。于是你看今日的小雁塔,頭上有個疤。腦袋掉了,碗大個疤。
還有另一個說法是,小雁塔經(jīng)歷過兩次地震,一次被震開,一次被震合。這個說法很早就有了,從小到大聽說過好多次。
小雁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