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我們共同的記憶
檔案
——我們共同的記憶
編者按:為配合第十個“國際檔案日”的主題——“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山東檔案》本期繼續(xù)開設“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專欄,邀約山東檔案人同憶那些與檔案結緣的時時刻刻,重拾那些被檔案工作所感動的點點滴滴,回望那些為檔案事業(yè)拼搏奉獻的朝朝暮暮……
文·張殿恒
檔案記錄了我人生的軌跡。從參加工作起我就在省檔案局工作,可以說庫房里保存的每一份檔案,都浸潤著我們檔案人的血汗。
作為一個在省檔案局工作了30多年的檔案人,我對檔案有著特殊而深厚的感情。檔案是我們過去的承載,是我們共同的記憶,盡管由于工作關系我已經離開檔案工作崗位,但對檔案工作的熱愛始終沒有改變。
檔案記錄了我人生的軌跡。從參加工作起我就在省檔案局工作,可以說庫房里保存的每一份檔案,都浸潤著我們檔案人的血汗。忘不了幾十年前,科技還不發(fā)達,沒有電腦,為了搶救有價值的歷史資料,無論寒冷的冬夜,還是炎熱的酷暑,我和同志們一起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地抄寫破損的檔案,盡管那些發(fā)霉和破碎的案卷有時把人嗆得不停地咳嗽,有時甚至眼睛也嗆得直流淚。但是一看到這些案卷經過我們的抄寫,又會完好地保存和傳承下去的時候,心中立刻充滿了自豪感和神圣感。曾記得,為了征集我省南下干部的光輝事跡,宣傳他們 “顧全大局,艱苦奮斗,勇于犧牲,樂于奉獻”的南下精神,我和同志們的足跡踏遍了我省南下干部在上海、浙江、福建、湖北等省工作和學習的地方,看到了南下的他們響應黨的號召接管國民黨統(tǒng)治地區(qū)的政權,為鞏固人民政權不怕流血犧牲,許多南下干部獻出了生命。可以說,看到了南下干部為當?shù)氐母锩徒ㄔO獻出一切的革命情懷,我們收集到了很多感人的事跡,填補了山東黨史的空白。針對南下事跡,我們做了三項工作:一是召開了南下干部座談會,搜集他們的光輝事跡,同時也帶去家鄉(xiāng)人民對他們深深的敬意與問候;二是與省電視臺聯(lián)合拍攝了《我的南下》六集檔案新聞紀錄片;三是編輯出版了《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下》《共和國永遠銘記—南下干部歷史文獻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這一系列的征集宣傳工作,在南下干部當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覺得家鄉(xiāng)的黨組織和人民沒有忘了他們,同時我們也在征集南下干部的事跡中思想得到了升華和洗練,起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我和同志們征集的每份檔案,記憶了我與檔案人相處的點滴和走過的歲月。每當走進庫房,看到幾十年來我們接收征集并整理好的幾十萬卷檔案整整齊齊陳列在檔案架上,覺得那時的苦和累早已不算什么。打開書櫥,看到組織策劃并與同志們共同編研形成的成果:300集電視紀錄片《山東往事—檔案背后的故事》《會聚在黨旗下》《鄧小平與山東》《杜牧野文集》《檔案進館工作100問》等30余種編研檔案資料。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虛度,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檔案賦予了我們砥礪前行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編輯《見證——抗美援朝中的齊魯兒女》一書時征集的抗美援朝檔案資料,來自聽聞的抗美援朝20余萬山東兒女的感人故事,來自對1萬余長眠于朝鮮三千里江山烈士的悼念。他們?yōu)榱俗鎳暮推胶头€(wěn)定,為了人民安居樂業(yè),毅然決然地跨過鴨綠江與世界頭牌強國展開激戰(zhàn),終于取得了最后勝利,鞏固了年輕的新中國,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來。這種力量,還來自編輯知青系列圖書資料時,征集到大量的知青檔案資料。六十年代,廣大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我們在整理這些檔案資料時,被知青們那種不屈不撓、拼博向上的精神也時時感染著。
檔案里,蘊藏著我們山東人的歷史情懷、山東人的勇敢與擔當、山東人對共和國建設的無私奉獻,山東人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時時激勵我在工作中任勞任怨,不怕困難,在征集檔案的過程中對我們的黨和人民為了解放和建設新中國所經歷的曲折與不懈地抗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因此我們應當不斷地將檔案中蘊藏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蘊開發(fā)出來并發(fā)揚廣大,作為一種精神傳承下去。
回首幾十年來檔案承載了我們共同的記憶。我感謝生命中曾經選擇了檔案工作,那里承載了我的青春,我的苦樂,更重要的是我在這里一步步地成長。我感恩與我一起為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共同走過的領導和同事們。
(1986年7月,畢業(yè)于山東大學歷史系,分配到山東省檔案局,先后在編研處、教育處、保管利用開發(fā)出、征集處、館室業(yè)務指導處工作。2017年3月,調到青島理工大學,現(xiàn)任青島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文·高靜
記憶中最自豪的事是1996年省館通過國家檔案局考評,成為繼江蘇省檔案館之后,全國第二家榮獲國家一級檔案館稱號的省級檔案館。
前幾天接到檔案局同事電話,要我這離開娘家多年的老檔案員談談自己對檔案的心得體會。這才發(fā)現(xiàn),不經意間,自己已經離開檔案局十幾年了,回顧往昔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我是1992年到省檔案館工作的。那時,省館還在緯一路,土黃色的老辦公樓與嶄新的技術樓呈Z字型連接在一起,既樸實又現(xiàn)代。因為與省委大院相連,門口有武警守衛(wèi),給人一種神秘感。
我工作的部門是檔案管理處現(xiàn)行科,主要負責建國后檔案管理工作。聽老同志講,館里工作最苦最累的那段時期已經過去,那些一捆捆、一麻袋一麻袋征集來的檔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多已整理上架,剩下的幾乎都是保存意義不大待鑒定銷毀材料,館內各項工作逐步轉入正軌。我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查檔調卷就是整理抄寫文件目錄索引,好多同事因此練就了一手好字。
在管理處的幾年,主要做過兩項工作。一個是照片檔案整理,一個是縮微前處理。1994年,處里決定用一年時間,將一直處于散亂狀態(tài)的幾千張建國后照片整理歸檔,這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和同科室的郭匯安兩人。之后,在近10個月的日子里,我們的辦公室?guī)缀跞徽掌碱I了,地上、桌上一張張一包包到處都是,甄別、核對、標注、分類、裝冊,完成一批再換一批,最終4800多張照片、4600多張底片全部整理上冊。為便于利用,我們編制了《省館照片檔案目錄索引》。因工作突出,當年我被評為局先進工作者。
九十年代初期,計算機尚未普及,縮微技術被推廣應用于檔案管理領域,省館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在技術、設備、人員各方面已相對成熟,進入快速發(fā)展期。1993年,處里安排我?guī)ьI七八名臨時工作人員配合技術處做好縮微前處理工作,當時給我們定的年度目標是5000卷,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經過大家的通力協(xié)作和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圓滿完成工作任務。這是我與檔案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記憶中最自豪的事是1996年省館通過國家檔案局考評,成為繼江蘇省檔案館之后,全國第二家榮獲國家一級檔案館稱號的省級檔案館。這是山東檔案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能參與其中甚為榮幸。當時局領導高度重視,局館全體人員參與,大家為此加班加點準備了一年,做的其他工作記不太清了,但對著屏幕一屏一屏地校對縮微膠片的情景卻是歷歷在目,因為那種看的頭暈目眩直想吐的滋味實在太深刻了。
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事是從事時間最久的整理編目工作。從1997年整理編目處成立直到2004年離開省館,整整做了7年。一臺電腦、一卷檔案、一本目錄,一份一份文件地審查,一條一條數(shù)據地核對,錯誤的信息修改,漏掉的數(shù)據補充,沒有頁碼的重新編寫頁碼,沒有時間的查找資料考證時間,總之就是缺什么補什么,少什么就加什么,直到這個條目符合數(shù)據標準規(guī)范要求為止。當時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盡己所能,確保經自己手進入數(shù)據庫的每一條數(shù)據都能準確無誤,差錯率為零,不讓利用者因我們的一次小小的粗心大意而錯過有用的信息。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我離開省館時,已完成館藏民國檔案案卷級、革命歷史檔案文件級和建國后檔案部分文件級機讀目錄數(shù)據庫的建庫工作。
十幾年后的今天,自己曾經為之奮斗過的數(shù)字化檔案館,早已在同事們手中實現(xiàn),坐在家中打個電話、動動手指就能查檔案的夢想已成為人們的生活日常?;厥淄?,我為自己當年沒有虛度光陰而欣慰,也為局里同事們一直以來堅持不懈地付出與努力而贊嘆!
檔案是國家機構、社會組織或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有價值的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真實性和原始記錄性是檔案的主要特點和本質屬性。記載著一代代檔案人奮斗印記的檔案館自身的發(fā)展變遷,不也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最真實記錄和反映嗎。
(1990年7月,畢業(yè)于山東大學歷史系檔案管理專業(yè),分配到山東省測繪科教資料中心。1992年9月,調入山東省檔案局。2004年3月,借調山東省委組織部。2011年10月,調入山東省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現(xiàn)任山東省建設工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