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fā)展知識產權市場,對江蘇建設知識產權強省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當前江蘇省知識產權市場建設存在著法律保障不足、交易平臺欠缺、融資力度不夠、中介服務市場滯后等一系列問題。為此,建議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guī),加強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拓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yè)務,扶持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市場。
一、當前江蘇知識產權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知識產權市場建設法律保障不足。知識產權市場的發(fā)展建設與法律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江蘇是知識產權大省,在實施知識產權戰(zhàn)略過程中,先后出臺或修訂了《江蘇省專利促進條例》、《江蘇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江蘇省著名商標認定和保護條例》、《江蘇省版權保護條例(草案)》等地方性法規(guī)。這些法規(guī)條例在推動知識產權創(chuàng)造、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基本形成了法律保障體系。在知識產權市場建設方面,無論是知識產權交易市場、融資市場、服務市場還是專利技術轉移,均缺乏全省層面的地方性法規(guī),難以滿足全省著力發(fā)展知識產權市場、推動知識產權的轉化應用等實踐需求。
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存在欠缺。2015年頒布實施了《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一項重要意見就是“加強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而江蘇省從2012年4月起就開展了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保留了31家權益類交易場所。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南京、蘇州、常州、無錫等地設立了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但江蘇省目前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政府主導的交易平臺主要是專利技術交易平臺,版權、商標、集成電路等知識產權的交易平臺仍是空白。民營單位或個人主辦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合法性存在疑問,設立從事權益類交易的機構需要嚴格的報批程序,對于民間實體來說門檻甚高。即便是現存的交易平臺也存在著交易規(guī)則缺乏、交易程序不透明、影響力有限等一系列問題。由于經費缺乏、機構調整緩慢、專業(yè)人員短缺等原因,江蘇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信息化建設與北京、廣東、上海等地區(qū)相比較為滯后,缺乏共享互聯的信息平臺,也未形成完善的數據交換標準和質量控制標準,不僅造成交易信息的分散、重復和浪費,也制約了交易平臺的一體化和集約化發(fā)展。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力度尚顯不夠。轉讓、許可、質押融資是實現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的主要方式。在加強知識產權與金融聯系、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面,江蘇省各地區(qū)的質押融資額穩(wěn)步上升,鎮(zhèn)江和無錫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實踐在全國范圍內也具有一定的典范意義。但總體來說,江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仍處于摸索階段,融資力度尚顯不足。企業(yè)取得知識產權融資較為困難,尤其對于小微企業(yè)來說,幾乎不可能通過這一途徑獲得融資。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缺少統(tǒng)一標準和方法,導致知識產權存在不確定性和估價困難。同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風險分散機制尚不健全,阻礙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有效開展。
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市場有待發(fā)展。知識產權中介在知識產權交易中具有溝通和協調作用,是知識產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江蘇省目前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市場發(fā)展不夠,無法滿足知識產權市場的建設需求。一是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交易中介機構,缺乏相應的知識產權交易經紀人。雖然當前江蘇擁有眾多的專利代理人和商標代理人,但他們主要從事知識產權申請的代理工作,基本不涉及知識產權交易經紀活動。二是由于受組建模式、性質地位和人員編制等因素的限制,現有的技術交易所、技術評估機構、轉移代理機構等技術交易類中介機構對政府的依附性較強,競爭觀念薄弱,服務意識淡薄,難以融入市場競爭之中。三是現有技術經紀人隊伍高素質專業(yè)人才匱乏。從事技術轉移的高層次從業(yè)人員偏少,有執(zhí)業(yè)證書、能真正從事專利技術交易服務的技術經紀人更是鳳毛麟角。
二、推進江蘇知識產權市場建設的相關舉措
完善法律法規(guī),建設并夯實知識產權市場制度保障。知識產權市場的發(fā)展,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駕護航。對此,有必要完善知識產權市場的法律保障體系。建議在我國第一部技術轉移促進條例即《南京市促進技術轉移條例》的基礎上,制定出臺《江蘇省促進技術轉移條例》,為技術轉移提供法律保障。同時,以部門規(guī)章等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制定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交易和管理規(guī)則,明確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主體、客體和交易行為,明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職責、功能和運營范圍,明確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監(jiān)管主體,避免多頭監(jiān)管、交叉監(jiān)管現象,引導和促進知識產權市場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未來條件成熟時,在總結江蘇省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出臺《江蘇省知識產權市場管理條例》。
拓展技術市場,促進并加強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是推進知識產權市場建設的基礎保障。一是在現有技術市場的基礎上,由政府主導組建信息暢通、管理規(guī)范、法制健全,集專利、商標、版權于一體,交易服務、轉移轉化、投資融資于一身的知識產權市場,做到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彌補江蘇省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空缺。二是適當放寬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市場準入條件,允許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設立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避免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和無序競爭。三是制定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交易和管理規(guī)則,明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審查責任和交易雙方的權責利,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吸引更多的知識產權通過平臺進行交易。四是以“互聯網+”為契機,建設線上線下互動的一站式知識產權交易網站,推動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互聯互通,促進知識產權交易的規(guī)?;?、集約化和專業(yè)化運營。
營造良好環(huán)境,支持并拓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yè)務。良好的運營環(huán)境,是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必要條件。政府應充分發(fā)揮職能,為企業(yè)與銀行的溝通和合作搭建平臺。一是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yè)務,完善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補貼機制,保障知識產權融資市場的良性發(fā)展。二是制定統(tǒng)一的評估標準,在評估方法、信息披露、收費規(guī)范等方面加以引導,明確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機構的法律責任,加快構建高效專業(yè)、公平獨立的評估市場。三是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風險分散機制,政府可以在關鍵技術、高新科技的質押融資等環(huán)節(jié)提供政策性擔保、貼息和補償,引導和支持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供擔保服務,探索建立由政府、銀行、企業(yè)、信用擔保機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等多方參與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體系,以分散和規(guī)避融資風險。
鞏固制度基礎,扶持并發(fā)展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市場。知識產權交易中介機構是推進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的橋梁和紐帶。一是鼓勵和扶持知識產權交易中介機構和交易經紀人的發(fā)展,通過完善政策法規(guī),明確知識產權交易中介服務機構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組織制度和發(fā)展模式,逐步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府扶持到位、監(jiān)督管理完善、市場競爭有序的政策法規(guī)環(huán)境。二是理順政府和科技中介機構的關系,要以事業(yè)單位改革為契機,加快推進提供交易服務的科技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的脫鉤進程,促進運行機制企業(yè)化、經營主體多元化,做到政府推動和市場調節(jié)的有機結合。三是加強知識產權經紀人隊伍建設,不僅要吸引高端和精英人才加入知識產權經紀人隊伍,還要加快對知識產權經紀人隊伍的培養(yǎng)和培訓,引導其向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
〔本文系南京大學呂炳斌承擔的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江蘇推進知識產權市場建設的法律問題研究”成果〕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供稿)
責任編輯:文 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