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明皓
摘 要:現(xiàn)代建筑大師賴特認為“建筑的本質不在于其四面墻與屋頂,而在于其內的空間”。所以“建筑不惟以其實體的造型、結構、風格與裝飾細部,向人們傳布某種文化信息,建筑空間也同樣具有十分深廣的文化內涵,深入到不同建筑空間的文化背景層面上進行一些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空間,較實體,負載有更多的文化內涵?!睗h時期,室內空間營造的主要建筑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了為皇權服務的設計特色。用“華美”的裝飾以達到“重威”的目的,也彰顯“團結”的氣魄。所以,這一時期內部的主體建筑是金碧輝煌、雕刻繪涂的裝飾風格。漢代是一個崇尚“大”的時代,“以大為美”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關鍵詞:漢時期;室內空間;裝飾風格
一、漢時期建筑空間營造的社會文化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王橫掃六合,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長期以來分裂割據(jù)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秦帝國。國祚短促的秦朝在農民起義聲中被瓦解,后經四年的楚漢之爭,漢高祖劉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其后有十余年的新莽代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史稱東漢,至公元220年亡于曹魏。這是一個政治統(tǒng)一、經濟繁榮、多民族融合、文化多元交織發(fā)展的歷史時代。
漢朝以氣勢恢宏的高臺建筑象征天下一統(tǒng)、皇權至上。大一統(tǒng)帝國的建立,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但秦朝時,因為秦始皇濫用民力使社會經濟由盛而衰。漢初,推行“與民修養(yǎng),無為而治”的政策,輕徭薄賦,復蘇經濟。后經“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已是繁榮局面,非漢初所能比。盛行漢時期的陰陽五行學說對造物思想影響深刻。用“陰陽五行”的理論,重構了“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奠定了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為宗法社會的人們規(guī)定了道德價值取向,建立起以儒家綱常為核心的社會倫理秩序。這種道德倫理秩序直接影響到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包括室內空間營造的內容和形式及創(chuàng)作對象的空間形態(tài)與組織方式。
二、漢時期建筑空間形態(tài)
室內空間營造是在建筑物的內部空間,以滿足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進行的創(chuàng)作活動。這種創(chuàng)作受到建筑技術及其構造空間的限定。創(chuàng)作是在限定的空間內,對圍合實體的界面及建筑構件進行裝飾性的設計,對室內空間布局的組織與定義,對室內家具的造型、家具及配件的配置,以及對各部分在顏色、質地、形狀和藝術風格的協(xié)調。因此說,建筑的室內空間形態(tài)既是室內空間營造的限定條件,也是室內空間營造的創(chuàng)作對象。
漢時期建筑材料的采伐及加工技術因鐵質工具的普遍應用,加工生產的材料更能適合建筑營造技術的需求。對人工材料的加工,在重視加工技術的同時,開始重視對材料的裝飾,甚至以材料為文化載體,對其雕刻圖繪,如畫像磚石,形成了這一時期特有的裝飾文化現(xiàn)象。建筑的構造技術由開始的以土筑為中心土木混合結構慢慢地往以木構骨架為主的土木混合結構轉變。至東漢,全木結構技術已逐步成熟。建筑技術的進步,促使這一時期的建筑空間形態(tài)形成了方正、高敞、通透、連續(xù)、可自由分隔的特征。
涂繪、雕刻、包絡是這一時期室內空間營造的主要裝飾手段。室內空間界面如地面、墻面、柱體常用涂繪的方式進行裝飾,墻面多涂以白色,柱涂朱色,“白墻朱柱”成為這一時期室內裝飾的基本色調。地面裝飾或“土被朱紫”,或用磚鋪飾;對室內木構件的裝飾主要以雕飾為主,或者稍微著單色;用織物裝飾,不僅僅用來包絡梁柱,還用來裝飾墻壁,就是所謂的“壁衣”。秦漢時期已盛行用壁畫來重點裝飾室內空間的界面。
(一)建筑材料的進步
中國古代的建筑技術從開始到成熟是個漫長的連續(xù)的發(fā)展歷程,經過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個時期,在每個時期又經歷了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早在巢居穴居時期,已經會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以土、木為主,以石鋪地。這一時期的建筑材料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自然形成的天然材料,主要是土、木、石頭等,一個是人為加工制作的,主要有陶制的磚和瓦。這一時期大家對天然材料的加工和認識跟之前的朝代相比較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天然的木石材料成為建筑的主要材料。在這一時期的建筑形式和建筑結構的發(fā)展過程中,木材和石材仍有著不同的影響。瓦的普遍應用直接影響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外形的確立。磚不僅有適合建筑構造材料的條形磚,為滿足拱券結構的材料還有一些異形磚。
(二)漢時期建筑空間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
這個時期建筑技術的發(fā)展,使這個時期的建筑空間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并出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單體建筑的平面形式由于受傳承是最古老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進而又發(fā)展出各種空間類型;建筑空間的組織形態(tài)繼續(xù)跟先秦的空間組織形態(tài)相似,即前面是辦公、見客的地方,后面是人們休息睡覺的地方;堂室建筑空間的開放性和室內空間的流動性和通透性大大增大。
三、漢時期建筑空間界面及構件裝飾
(一)室內地面裝飾
白色的墻壁朱色的柱子,是這一時期室內空間環(huán)境的基調。這一時期室內裝飾的工藝與材質以及裝飾的材料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雕刻技術,一些木雕、玉雕、石雕等都被普遍運用在墓室內部的畫像石、畫像磚和皇室建筑中了。
這一時期主要的大型建筑都是建在高臺之上,高臺有自然形成的土臺和人工夯實兩種。室內地面大多都是夯筑而成,堅固防潮,但是會留下高低不平的夯窩。對地面的裝飾手法一般是在夯土的地面上涂抹泥灰,讓地面變平整,之后再涂刷面層。西漢皇宮的遺址考察中發(fā)現(xiàn)了其他的做法,前廳為方形磚鋪裝地面,后屋用泥土涂抹鋪在地面上,并用鮮艷的朱紅色來裝飾。依照漢朝的法制,紅色是天子的專用,但是從文獻記載看來,貴族的宅邸也有使用紅色的,漢代大宅建筑的墻面和地面使用紅色的做法是禁止的,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使用,可見那個時期紅色不僅用以重威,也可用以顯貴。
(二)室內墻面裝飾
宮殿、官署等高等級的建筑在這一時期,無論是土木混合建筑或獨立的木構架建筑,建筑的主墻主要是夯筑墻體,在建筑結構沒有完全不依賴承重墻體的時候。建筑的間隔也是夯筑而成的。在它的表面先用植物的莖做成粗泥涂平墻壁,然后用摻有谷糠的細泥抹平墻壁表面,這樣可以保護墻體,形成一個相對平滑的墻壁,基本上形成了墻不透露出形狀。endprint
(三)頂棚造型與裝飾
這一時期的室內空間上部空間的處理方式有三種:一是徹上明造;二是張設承設;三是施以藻井。對“徹上明造”的裝飾多施以雕刻或者彩繪。本時期藻井主要應用于宮殿建筑的室內,藻井中彩畫的題材多以水生植物為主,它的寓意是厭壓火祥。
(四)室內木構架裝飾
這段時期的室內構件裝飾是室內空間營造的重要內容,以室內的梁、柱、柱礎、斗拱等構件為主要設計的對象。裝飾手法有三種:一是以雕刻紋飾為主;二是略施單彩繪畫;三是用織物包絡裝飾。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保護建筑構件和滿足審美需要。通過對室內木構件的彩飾繪圖,可以加強對室內環(huán)境的細節(jié)部分更加藝術性的描寫;通過不同的裝飾題材,可以表達美好的愿望。
(五)裝飾題材與色彩
早期紋樣或以神靈鬼怪,奇禽異獸為主,表現(xiàn)出當時人們對自然的認知;或者以圖寫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的事跡;也有表示吉祥的題材,如靈芝銅雀等;還有反應現(xiàn)實生活題材的,如宴請舞樂。這些題材在秦漢時期室內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得比較充分。
漢代室內界面裝飾已有彩繪的蓮花、水藻等水中植物和水的形象,對于以木結構為主的漢代建筑而言,用這些與水有關的題材裝飾寓意是用來壓火。這是“厭勝”思想在室內裝飾中的體現(xiàn)。
室內裝飾色彩與彩畫源于材料的防護和審美雙重原因。不溶于水的顏料,微小的顆粒有很強的覆蓋能力和隔絕性,刷在土或者木頭上,干了之后能形成薄薄的保護層,來防止空氣、光線等各種腐蝕。室內空間環(huán)境的營造顏色是不可缺少的,色彩和彩畫能表現(xiàn)建筑構造的大體形式,又便于突出局部和細部。
四、漢時期家具與陳設
室內的家具與陳設,主要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人們的室內起居、飲食、工作等行為主要是坐、臥兩種體態(tài),這就決定了室內家具的產生和發(fā)展是以滿足坐臥需求為主的。建筑為室內家具提供了陳設的大環(huán)境,帷帳則為室內家具組織提供了不同屬性的小空間。席地坐臥的生活習俗在中國歷史久遠。在漫長的歲月里,席是人們生活起居中必備的家具,它既是坐具也是臥具。這種因長期席坐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禮俗觀念,成為了早期漢民族地區(qū)生活起居的典型特征。
這一時期的家具仍然以低矮的家具為主,社會生活起居方式由早期的席地跪坐向跪坐于床榻之上轉變,轉變的原因主要有:1.這一時期的建筑內部空間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使得坐具的升高變?yōu)榭赡堋?.席地而坐最大的問題就是“下濕傷身”。3.鐵質工具的普遍使用,低矮的漆木家具在這一時期發(fā)展迅速,替代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家具。正是這些原因,使得漢代成為我國早期古典家具的第一個興盛期,也是低型家具的全盛期。
五、結語
漢代室內空間的營造已經開始對繪畫、雕刻、文字等各個組成部分的綜合運用,達到了結構與裝飾的結合,成為傳統(tǒng)中國建筑室內裝飾的傳統(tǒng)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陳明達.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116.
[2][日]伊東忠太.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上)[M].李云俊、張曄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3][日]伊東忠太.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中)[M].李云俊、張曄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4][日]伊東忠太.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下)[M].李云俊、張曄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5]張繼海.漢代城市社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6]漢寶德.中國建筑文化講座[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6.
[7]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8]中國傳統(tǒng)建筑室內裝飾藝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9]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10]楊耀.中國古代家具簡況·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6.
[11]李宗山.中國家具史圖說·前言[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1.
[12]張十慶.從帳幔裝修到小木裝修——古代室內裝飾演化的一條線索[J].室內設計與裝修,2001,(06).
[13]王貴祥.建筑空間的文化內涵[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6,(01).
作者單位:
武漢紡織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