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珍
時光荏苒,日月如飛。轉(zhuǎn)眼女兒已長成了11歲的五年級小女生。這11年來,我至少為她做過3000頓早餐,而她,卻還沒有給我做過早餐呢!
也許是女兒真的長大了!這天,她突然提出要給我做一頓早餐,我欣然同意。我盡管還沒吃上女兒做的早餐,但看到躍躍欲試想做一頓愛心早餐的女兒,就仿佛已吃上了世界上最美味的早餐,陶醉在一種深深的幸福里……
女兒說干就干。她給我做的第一頓早餐是什么呢?我提醒她先看看家里現(xiàn)成的東西,再決定做什么。她發(fā)現(xiàn)家里有西紅柿、雞蛋、面,于是說:“來個西紅柿雞蛋面吧?!?/p>
我說:“好!”只要是她做的,我都覺得好吃。
面對從沒有真真正正自己操作完成一頓飯食的女兒,不放心的我給她上了“崗前培訓”課:“首先將西紅柿洗凈切成小塊,燒熱鍋,放油,放西紅柿炒至變軟后鏟起備用。再放油打雞蛋進鍋翻炒至成塊,然后把西紅柿倒入鍋中與雞蛋塊一同炒勻后鏟起。在鍋里放適量的水燒至沸騰,放入面條燒至水再次沸騰,然后把西紅柿雞蛋倒進鍋中,調(diào)好味后(加鹽和適量醬油),即可盛出食用?!?/p>
雖然理論上說得這么容易,但從未下過廚的女兒操作起來還是有點兒手忙腳亂!她倒油進鍋的時候力度沒掌握好,油一下“嘩”地倒了一大勺出來。打雞蛋的時候,她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雞蛋一不小心會從她手上溜走一樣。燒水的時候,她只知道傻傻地站在那里看著鍋里的水,連鍋蓋也沒有蓋上,虧得我提醒,她才恍然大悟,“哦”一聲蓋上了鍋蓋。調(diào)味的時候,她就更是小心了,用小調(diào)羹緊張兮兮地一丁點兒一丁點兒把鹽慢慢放下去,放一次鹽試一次味,生怕鹽放多了,一邊放一邊嚷嚷起來:“怎么還是那么淡?”如此操作N次,總算放到合適的味道了。
女兒拿出兩個碗,給我和她自己各裝了一碗,然后得意揚揚地叫嚷起來:“嗯嗯,大功告成!老媽,快來吃呀!我親手做的美味早餐呢!”
我看這早餐,里面就是面條、雞蛋和西紅柿,沒有什么湯了(沒有湯的面我不大喜歡吃)。我興致勃勃地嘗一口,味道還可以,于是高興地夸獎起來:“嗯,真好吃!第一次做就做得這么好,不錯!繼續(xù),以后多做給我吃!”
女兒自己也嘗了一口,得意的神色寫在了臉上:“嗯,是真不錯!放心吧,老媽,我以后肯定會經(jīng)常做美味早餐給你吃的!”
很快,我們就吃光了鍋里的面條。女兒意猶未盡,自言自語道:“下次要多做點,我還沒吃夠呢!”
哈哈,這一頓早餐,我們吃的哪里是味道,分明就是品嘗幸福和快樂!
從小到大,我希望女兒能夠長成一個生活能力強、善良友愛、性格剛強、勇敢大方等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人。從女兒上二年級開始,我就讓她自己單獨上圖書館借書和還書,自己一個人在家玩耍,隨后慢慢教會她煮飯、洗碗、澆花,以及掃地、擦桌子,收拾她自己的房間,洗自己的小物件,自己一個人到小吃店吃東西等生活技能。那天吃著自己親手做出來的早餐,女兒特別開心和滿足,而我吃著女兒做的第一頓早餐,味蕾的感覺根本沒在意,只知道心里填滿了幸福的味道。
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獨自去闖蕩世界,我們無法也沒有能力保護孩子一輩子。既然如此,從小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是我們作為父母愛孩子的真正體現(xiàn)。孩子在勞動中也體味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和滿足。再者,孩子能夠替父母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給了父母辛苦養(yǎng)育孩子一個大大的安慰。
把與孩子一起勞動的經(jīng)歷,以及鼓勵、陪伴孩子的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日后回頭來看,就能連綴起一段段美好的童年影像,重溫一個個溫馨的親子瞬間。這樣的記錄,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家長來講,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學騎自行車、第一次做家務、第一次買東西、第一次上臺表演……這些親身經(jīng)歷的“第一次”,有時是興趣,有時是新奇,有時是突破,都充滿著不一樣的艱辛和努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如果把這些經(jīng)歷記錄下來,一定是有話可說的。袁思睿同學在記敘給媽媽做一頓不一樣的早餐中,將自己茫然、笨拙、無奈、得意的形態(tài)刻畫得鮮明、形象,做西紅柿雞蛋面的過程和步驟也描述得清清楚楚,讓讀者仿佛看到了她在廚房里做早餐的情景。因此,寫這類作文時,我們要先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詳細寫寫經(jīng)歷這件事情時遇到過哪些困難,是怎么克服的,通過細膩的心理活動或語言描寫,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就可以了。
(編輯 文 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