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說我太俗氣,只盯著真金白銀不放,咱就俗氣了,首都博物館“北京文物精品展”中的部分金銀質文物。這些耀眼的金銀器皿除去其材料本身的價值以外,濃郁的民族特色造型和精巧的制作工藝無不令我傾倒,讓我陶醉!
其中萬歷皇帝的金翼善冠應當是眾多器物中等級最高,漢文化特色最濃的文物,我把它排在天字一號。
從前只在圖片里看到過這頂皇冠,此次有機會從各角度來欣賞它,也可說是一種幸運。來點細部:冠通高24厘米,重826克。昌平區(qū)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金冠是皇帝的常服冠戴,翼善冠出土時放置在萬歷帝棺內頭部北側一個圓形木盒內。其形制由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部分組成,前屋部分是用極細的金絲編成“燈籠空兒”花紋,疏密一致,無接頭,無斷絲。后山部分是采用累絲鏨金工藝而成的二龍戲珠圖案。
鏨云龍紋金盞、金托一套2件,通高6.7厘米重160克。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托盤中央立一繡墩形承盞座,鏨刻云龍、八寶等紋飾,座口下折成二層,飾如意云頭紋,其下為十六個覆蓮紋,造型精巧別致、典雅大方,是明代宮廷金銀細作中的精品。
累絲龍紋金蓋、金托盤、玉碗,一套3件,通高15厘米,重148克,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嫘谓鹕w,與白玉碗子母扣合,頂部為嵌紅寶石蓮花形鈕,蓋面為三層階梯狀,以鏤空云紋為地,飾趕珠龍紋,托盤亦飾云紋與趕珠龍紋。整器構思巧妙,造型規(guī)整,紋飾繁復,盡顯帝王用器之豪華。
嵌珠寶龍紋金托金爵一套2件,爵通高10.3厘米,總重531.5克。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萬歷帝生前的御用酒器。爵腹壁刻淺浮雕二龍戲珠及海水江崖流云紋,平鏨線條流暢瀟灑、自然優(yōu)美。內壁鑲了一層極薄的金箔,光亮平滑,便于使用。中心立柱滿飾如意云頭,插入陽鏨寶瓶中的牡丹花枝上除嵌有紅、藍寶石外,還飾以金銀錠、珊瑚、犀角等八寶裝飾。爵底外壁刻銘文一周:“萬歷年造足色金重五兩一錢七分。”
金爵與金托設計構思十分巧妙,造型優(yōu)美,裝飾華麗,有強烈的穩(wěn)定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云龍紋金酒注一套2件,重39.5克。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通體沙地,蓋、頸、腹、把、流、高圈足上滿鏨如意云紋、趕珠龍紋、海水江崖紋等,蓋上嵌玉鑲寶,以金鏈與把相系,腹部兩側嵌白玉鏤雕盤龍,把內外鏨刻靈芝牡丹花紋。該器出自萬歷棺內,造型端莊華貴,堪稱明代金鑲玉代表作。
嵌寶石桃形金杯高2.3厘米,重82.3克。豐臺區(qū)永定門外南苑萬通墓出土。此杯集范鑄、焊接、鑲嵌等工藝于一體,杯體為桃形,構思巧妙,杯柄為桃枝與桃葉,杯中與柄部鑲嵌紅、藍寶石,制作考究,富麗華美。
鏨花金什件(局部)通長65.5厘米,重272克。豐臺區(qū)右安門外東莊萬貴墓出土。什件由荷葉形牌飾與下綴七物組成,牌飾上部為相對的二只鴛鴦立于荷葉上,荷葉下有七環(huán),連綴七條金鏈,每鏈下各綴一物,均是文人常用之物:剪、袋、劍、罐、盒、瓶、觿。
每件小綴物都極精巧,尤其是罐、瓶、袋、盒通體鏨刻精美紋飾,極富裝飾性。
金鏨花執(zhí)壺通高30.4厘米,最寬27厘米執(zhí)壺呈葫蘆形,圓形蓋,寶珠形鈕,通體鏨刻花紋。造型秀麗,紋飾豐滿,技藝嫻熟,是清代皇帝的御用酒具。
銀鍍金高翅冠(公主)冠通高30.4厘米,重830克。內蒙古自治區(qū)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龍山鎮(zhèn)遼陳國公主墓出土。出土時置于陳國公主頭部。分片錘鍱,依冠帽各部位形狀裁剪成型,紋飾鎏金,然后用細銀絲綴合而成。冠的正面鏤刻火焰寶珠和對鳳,周圍鏨刻變形云紋。兩側立翅中心各鏨刻鳳鳥,長尾下垂,周圍飾以變形云紋。
冠頂綴飾一件鎏金道教人物銀造像,像后背光邊緣飾9朵靈芝,顯示民族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冠內原有絲綢襯帽。
此冠制作精巧,工藝華麗,彰顯貴族氣派,是契丹貴婦之冠。
銀寶瓶足部飾蓮瓣紋,造型優(yōu)美,曲線流暢,是為宮廷佛前供器。
銀累絲雙龍紋葵瓣式盒通體用粗細兩種銀絲累掐焊接而成,盒面捶鏨龍紋,工藝繁復,鏨刻精細,玲瓏剔透,是清代累絲工藝品中的佳作。
銀御賜養(yǎng)老牌長13.5厘米,寬8.3厘米。朝陽區(qū)高碑店鄉(xiāng)榮祿墓出土。銀牌是嘉慶元年所制。頂端為如意朵云紋,一面銘文是“太上皇帝御賜養(yǎng)老”;另一面銘文是“丙辰年皇極殿千叟宴重十兩”。
看花眼了,咱沒福氣擁有這些財寶,可咱有緣分見識這些財寶,放進自己的博客,今后可以隨時看一看嘍!
編輯/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