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梅+林思婷
單天民先生
是香港勤奮、努力、奮斗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身上,能夠看到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種即使在多個領域中輾轉卻始終目標清晰的睿智,一種在大環(huán)境帶來的困境中仍然充滿希望的冷靜,一種無論何時都保持著堅韌的品質。人生行至半百,他依然如青年時南段用心經營事業(yè),依然勤奮、努力、奮斗不息。
多方涉獵 興業(yè)親兄弟
“四十八年前,單天民先生的父親在香港一手創(chuàng)建了“彭壽堂(香港)有限公司”,從開診所看診,到開藥廠製藥;從兩三人經營到全家齊上陣,這家近半個世紀的企業(yè),乘風破浪,穩(wěn)立潮頭。”
單天民先生出生在香港一個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好幾人。其父學過中醫(yī),並開辦了診所,歷經中醫(yī)師診病、開藥方、抓藥的發(fā)展歷程。後來其父決定開辦藥廠,如此可以在時間上相對自由些,亦希望能夠有一份家業(yè),能夠在孩子們長大之後,將大家凝聚在一起。
於臺灣完成大學學業(yè)之後,單天民先生並未進入其父創(chuàng)辦的藥廠工作,他希望自己趁著年輕出去闖蕩一番,積累一些經驗。他首先進入的是酒店業(yè),每日三點一線(公司、路上、家中)的單調生活,加之每日忙碌不已的工作,雖然收入較為可觀,但是這份工作卻讓他感覺束縛了自己,倍覺疲憊。於是在半年後,他開始重新規(guī)劃人生,在歷經旅遊業(yè)之後,他進入了房地產行業(yè)。
多領域涉獵,充滿色彩的人生旅程,給單天民先生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是增加了見聞,拓寬了視野,積累了人脈,充實了見聞,而這些都是他受用終身的寶貴財富。心懷強烈的意愿,審時度勢,巧妙地規(guī)避行走路上的暗礁,清晰地朝著目標向前行進,並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靠近目標,實現(xiàn)目標。那個時候,他知道一個人要取得成績有三點必不可少,其一是勤奮,其二要奮斗,其三要努力。
後來,隨著自己在工作場上的運作越來越嫻熟,單天民先生一邊繼續(xù)自己的工作,借助自己早年在內地積累的人脈,順利地進入了內地市場,並在自己的事業(yè)上實現(xiàn)了多元化。另一邊,他進入家族產業(yè)。那時遠在法國的哥哥、美國的姐姐、新加坡的妹妹,各奔東西的親人陸續(xù)回到家族產業(yè)之中,兄弟齊心,一起接手並發(fā)展家族產業(yè)。單天民先生猶記得當年父親創(chuàng)立“彭壽堂”的初衷在於將單氏兄弟姐妹凝聚在一起,一直以來,他們數(shù)心齊聚,分工合作,善於管理及計算機的弟弟負責管理,擅長市場營銷的單天民先生負責開拓市場,用各自的優(yōu)勢助力家族企業(yè),用精凖的視覺開啟對市場的判斷,凝結智慧。
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親情與齊心二者的推動下,至今彭壽堂已經走過四十八年時光,在波詭云譎、每天都有無數(shù)企業(yè)倒閉的市場中,能夠長青,實在難得。如今這家歷經近半個世紀的企業(yè)依然以強勁的勢頭,在一家人的努力推動下,繼續(xù)向前邁步。
議港回歸 深思寄長遠
“二十年前,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時光,說長不長,只因它是漫長歷史長河中的一段;說短不短,因為這段時光中香港經濟幾經波折,起起落落,經歷了許多,而另一方面,香港一代青年成長,代表著一個新的時代?!?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0/21/ryzz201709ryzz20170903-3-l.jpg" style=""/>
曾有數(shù)據顯示,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擁有中小企業(yè)近30萬間,佔據著香港商業(yè)單位總數(shù)的95%以上,在香港的GDP中,45%的份額與商貿活動有關,香港從轉口中心到商貿中心的成功轉型,90%的功勞歸功於中小企業(yè)……這一系列的數(shù)據,顯示著香港中小企是香港創(chuàng)富的英雄,是香港經濟發(fā)展的中流砥柱。單天民先生的家族企業(yè)正是屬於香港中小企業(yè),亦為香港經濟的發(fā)展貢獻著一份力量。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此時的“彭壽堂”已成立二十八年時間。這二十八年,是“彭壽堂”從無到有,從有到穩(wěn)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伴隨的是香港整體經濟從蕭條到起步再到發(fā)展的過程,在香港那個幾乎所有工廠遷出香港,或香港不少企業(yè)家紛紛遷往內地辦廠的時代里,“彭壽堂”也在深圳成立了辦公室。
從回歸那年至今的二十年里,“彭壽堂”見證著香港這二十年的點滴變化,親歷著二十年來香港經濟中的每一次大事,並在每一次經濟波動中,安然挺過。
“1997年香港回歸,這時恰是整個世界經濟下滑的時期,而當時香港的製造業(yè)已基本遷出香港,支撐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是地產?!眴翁烀裣壬劶跋愀刍貧w二十周年的親身感受,“而在香港回歸之前,祖國實行的一項支持香港的舉措,承接了九七回歸之後大量外資撤走造成的斷層,避免了經濟下滑或崩盤?!比绱河隄櫸锛殶o聲,在這樣一個大事件中,香港的普通居民生活仍極少受到影響,依然穩(wěn)定安寧,而香港的中小企亦在祖國的這項舉措中受益。
“2003年,SARS襲來,全港人心惶惶,香港的支柱產業(yè)——房地產業(yè)在這一時期跌到了最低,香港的各行各業(yè)均受到了影響。此時國家推出自由行政策,鼓勵內地人前往香港消費,挽救了下滑極為嚴重的香港經濟,尤其是零售業(yè)?!眴翁烀裣壬f。在親歷了香港幾次大的事件之後,他有感而發(fā)——香港是一個有福氣的地方,因為有祖國的支持。
至今,香港已經回歸二十周年,這二十年,香港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以祖國為後盾,無數(shù)香港企業(yè)家在廣闊的內地市場尋得發(fā)展的契機。同時,香港新一代人已經成長起來,成為一個新時代的代表。
“當下的年輕人生活條件優(yōu)越,從小到大鮮少吃苦,他們是幸福的一代,也是幸運的一代。然而恰是這種大環(huán)境,讓不少沒有吃過苦的年輕人遇挫缺少承受力,工作缺少耐力,遇事缺少抗壓力。當社會滿足不了他們心中所盼,由此導致安全感缺失,如此他們會對未來失去信心,生活不穩(wěn)定,得過且過。”單天民先生說,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
寄語青年,他希望年輕人腳踏實地,適當?shù)仄穱L苦滋味,體驗生活之艱辛,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十分必要,正所謂“自古英雄多磨難”。
青年是社會未來的希望,學會吃苦,懂得困難與艱辛,珍惜父母及社會的饋贈與財富,重新拾起上一代人那種堅持、拼搏的品質,勤奮努力,自立自強,如此才能在無數(shù)次波折中,百折不撓,才能更好地擁抱美好生活,才是長遠之道。單天民先生如此認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