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xing
拍影子,幾乎就是一場和光的游戲。英國攝影家 Frank Heholt說:“生活中的一切,無非是光和影,當(dāng)你看到一束光線從窗戶射進。你要立即想到其陰影,兩者不是獨立存在的?!?/p>
光與影,盡管有著相同的成因和來源,卻永遠是對立的。有光就有影,只是不一定能看見,反之亦然。然而這種對立本身也是一種依賴,沒有光就沒有影,在黑暗中是不存在影子的。
陽光下任何東西都有影子,草木、動物、人類無一例外。在古代,人們認(rèn)為影子就是物體的靈魂。今天,我們知道影子本身只是一種光學(xué)現(xiàn)象,但在人們眼中,影子仍然保留著一些神秘的屬性。
立陶宛攝影師Karolis Janulis坐在熱氣球上第一次注意到了地上的影子,2015年他開始玩無人機,在光線不那么強烈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物體很模糊但影子卻把幾乎最細(xì)節(jié)的部分展現(xiàn)出來,創(chuàng)造出的畫面超出想象。
用影子講故事,后來成了Karolis固定的創(chuàng)作主題。在立陶宛的Nida,一個人行走在房子的陰影里,沒有投影的部分如同道路,Karolis給它取名為《框》。他解釋道:“我們常常被自己的生活給困住,缺乏選擇,但事實上限制只在我們的頭腦里,我們有機會做自己?!?p>
另一張是幾個拿著畫框的人,陰影和路牌組合在一起成了一副抽象畫,Karolis說,街道也可以偶遇展覽。
他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都是抓拍,一次在波羅的海旁邊的克萊佩達參加朋友的婚禮,長長的影子,兩人手牽著手,這個畫面讓我想起了一本法國小說——《偷影子的人》。
在小說的結(jié)尾處,作者馬克·李維寫道:“一個會用風(fēng)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真讓人永遠都忘不了。太陽升起,我們的影子肩并肩拖長在人行道上。突然,我看到我的影子傾身,親吻了克蕾兒的影子。”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少年,他多次轉(zhuǎn)學(xué),且父母離異。他孤獨,時時被班上大他兩歲的男生馬格欺辱。只有學(xué)校的警衛(wèi)伊凡對他甚好,在與伊凡接觸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項特殊的能力,那就是能夠偷別人的影子。自己瘦小的影子會跟著別人,而別人巨大的影子轉(zhuǎn)移到他的身上。開始他十分擔(dān)憂,總是千方百計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變化。不過,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通過影子知道影子主人的過去,甚至在月亮皎潔的夜晚能夠在閣樓上與影子對話。原來,每個人的影子并不都喜歡自己的主人,表面看起來強大的馬格,其實影子很苦惱。影子認(rèn)為自己有一個倒霉主人,它羨慕“我的影子”。原來影子之間也會交談,甚至互相嘲笑。
“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里,我都會一直想著你?!边@是年少時的克萊爾用手語對主人公說的話。
愛情,是整個故事中的一抹亮色,如同愛情會照亮我們每個人的生命。
在很小的時候,偷影子的小男孩是懷疑愛情的,他曾經(jīng)發(fā)出過疑問:“愛情,莫非像影子一樣。有人踩中了,就帶著離去?還是因為愛情跟影子一樣怕光,又或者,情況正好相反,沒有了光,愛情的影子就被拭去,最終黯然離去?”
可是,當(dāng)他遇到了克萊爾,他開始滌清自己的恐懼,他的愛單純美麗得像一個寓言。當(dāng)他放棄了一個近在咫尺各方面都很般配的交往對象,去追逐一個童年就開始的夢,不再憂心得失的時候,他才領(lǐng)會了愛的真諦。那個讓你舍棄了一切去追尋的,卻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人,才是你真正愛的人。無論過去了多少年,不管你已經(jīng)變成了什么樣子,就算所有景色都已經(jīng)人事已非,我還是最喜歡你。
主人公說,有些人只擁吻影子,于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
而想要擁有幸福本身,他建議我們,去模仿影子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