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又來了,今年是第27屆。9月14日,頒獎典禮照例在美國哈佛大學舉行,照例請來正牌諾貝爾獎得主當頒獎嘉賓。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主題是“不確定性”。
2017年“搞笑諾貝爾獎”的研究課題個個吸睛:老人家耳朵比較大,貓是固體還是液體,為啥有些人討厭奶酪……
老人家確實耳朵比較大——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老大爺?shù)亩渫ǔ@得大一些。獲解剖學獎的英國醫(yī)生奚斯科特發(fā)現(xiàn),男性30歲后,每10年耳朵約長2毫米,女性耳朵也會隨著年齡而增長。但因女性耳朵“初始值”小,頭發(fā)也長,使老大爺們的大耳朵更惹眼。
貓能否同時處于固態(tài)和液態(tài)——這項研究有點“標題黨”。其實,法國研究者馬克-安托萬·法爾丹只是通過數(shù)學公式計算總結出:活潑好動的小貓能比懶洋洋的老貓更長時間保持一些“高難度動作”,軀體更柔軟。他的靈感是網(wǎng)上各種展示貓咪們?nèi)眚榭s在玻璃杯、小籃子、廚房下水道等處“柔若無骨”的圖片。他也因此獲得了物理學獎。
頒獎典禮上獲獎者手拿獎杯和“獎金”(圖/深圳商報)
賭博想少輸點?少碰“危險動物”——昆士蘭中央大學人口研究實驗室負責人馬修·洛克勒夫和助手南?!じ窭餇栆揽垦芯俊叭绾卧谫€博時少輸錢”課題獲得了經(jīng)濟學獎。兩位研究者把一條1米長、嘴用膠帶封住的鱷魚突然扔進準備進賭場玩一把的人懷中,觀察的結果是:因為“接觸危險動物”帶來的刺激興奮感,那些本來就有賭癮的人傾向于比沒賭癮的人“下更大賭注,長此以往就會輸更多的錢”。
“搞笑諾貝爾獎”的觀眾有一項往頒獎臺扔“廢紙”的不成文傳統(tǒng),每年該獎項的頒獎典禮臺上都是一片紙飛機的海洋。
為此,“搞笑諾貝爾獎”還為頒獎典禮設置了一個職位——“掃地僧”。這位掃地大爺格勞伯教授并不簡單,他曾是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人之一,在該獎項頒發(fā)時,還會偶爾客串頒獎者。
按照傳統(tǒng),“搞笑諾貝爾獎”的獎品包括一個根據(jù)每年不同主題而專門設計的“獎杯”(用廉價材料制作,通常幾個星期內(nèi)就會自行瓦解),一份獲獎證書(其實就是一張打印紙,但上面有真正諾獎得主們的簽名,所以也非常珍貴),以及10萬億津巴布韋元獎金——看似是一筆巨款,不過折合成人民幣僅約為0.18元。(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