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普,金鈺鈞,雒娟娟,王天寶,周永芬,廖玉婷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針灸經絡·
針刺聯(lián)合一指禪推拿治療頸型頸椎病36例
張 普,金鈺鈞,雒娟娟,王天寶,周永芬,廖玉婷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目的:觀察針刺聯(lián)合一指禪推拿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72例頸型頸椎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單純針刺組采用平補平瀉法(頸4,5,6夾脊穴、風池、天柱、頸百勞、完骨、大椎、阿是穴);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一指禪推拿。兩組均1 d 1次,連續(xù)治療2周后判定療效,并隨訪1個月。結果:治療組臨床治愈22例,顯效10例,有效3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7.22%;對照組治愈13例,顯效10例,有效8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86.11%。兩組對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VAS評分及隨訪1個月療效方面對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刺聯(lián)合一指禪推拿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確切。
平補平瀉法;一指禪;推拿;頸型頸椎病/治療;針刺;VAS評分;臨床觀察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工作環(huán)境的改變,頸椎病的患病率逐年遞增且呈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頸型頸椎病是因多種復雜因素(低頭時間過長、伏案工作或睡高枕等)造成頸部軟組織(肌肉、韌帶、筋膜等)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導致頸部出現(xiàn)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病變類型,同時該階段也是防治其進一步惡化的最佳時機[1]。臨床研究[2]結果顯示:針灸、推拿治療對頸型頸椎病療效確切。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筆者采用針刺聯(lián)合一指禪推拿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36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72例甘肅省中醫(yī)院老年病科住院部收治的頸型頸椎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44個月。對照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64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4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現(xiàn)代頸椎病學》[3]中關于頸型頸椎病診斷標準。癥狀:頸部酸脹疼痛等異常感覺,伴有相應的壓痛點,局部肌肉緊張。體征:頸部呈僵直狀或活動受限。影像學檢查:X線片上顯示頸椎側位椎體間關節(jié)不穩(wěn)與松動,頸椎生理曲度改變;磁共振成像顯示椎間盤變性或后突征。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年齡25~65歲,職業(yè)、性別、民族均不限;③治療期內未采取除針灸外其他藥物治療方法的患者;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有(頸椎)手術史或外傷史;②其他類型頸椎??;③孕期或哺乳期的婦女;④有其他重要臟器疾病、精神病患者。
對照組給予普通針刺治療,主穴:頸4,5,6夾脊穴、風池、天柱、頸百勞、完骨、大椎、阿是穴。操作方法:囑患者俯臥位,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直徑為0.30 mm、長度為40 mm的毫針,直刺15~20 mm,行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后留針30 min。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一指禪推拿手法。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醫(yī)者站于患者側邊,用一指禪推法施于患者頸部兩側肌肉、肌腱、韌帶,操作3 min,邊推邊尋找患者酸痛不適點或明顯條索、結節(jié)處,并沿著條索垂直方向施以彈撥法,力量由輕至重,以患者能忍受為度;分別在兩側肩胛部施以滾法,操作3 min;再拿揉兩側風池穴1 min,頸項部2 min,雙手拿揉肩井穴后,點按以上諸穴;最后對患者施頸椎旋轉扳法。兩組均1 d 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2周后判定療效,并隨訪1個月。
采用疼痛測定視覺模擬標尺法(VAS)[4]對患者疼痛進行評分。0為無痛(0分),10為劇痛(10分),分值越大則說明患者疼痛越嚴重,最后根據(jù)患者所標明的疼痛位置,由醫(yī)生打出相應的分值。兩組患者于治療前、后及出院1月后隨訪,以觀察和評定其治療效果。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關于頸椎病的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臨床痊愈:活動功能恢復正常,疼痛、壓痛等癥狀、體征基本完全消失。顯效:活動基本恢復正常,疼痛、壓痛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活動有一定改善,疼痛、壓痛等癥狀、體征部分消失或改善。無效:活動無改善,疼痛、壓痛等癥狀、體征無改善。
見表1。兩組對比,經Ridit分析,u=2.56,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見表2。兩組對比,經Ridit分析,u=2.10,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治療結束后1個月隨訪療效對比
見表3。
組 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隨訪1個月治療組368.29±1.242.68±0.71**##3.73±0.82**##對照組368.25±1.173.71±1.08**4.89±0.98**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頸型頸椎病屬于中醫(yī)學“頸痛”“項強”等范疇,主要是由機體衛(wèi)外功能低下,風寒濕等外邪乘虛侵襲機體,或因過勞致頸部肌肉出現(xiàn)勞損以及久坐導致頸部氣血流通不暢,進而使頸部經脈閉塞而引發(fā)。從經絡角度分析,手太陽、手少陽、手陽明之經筋與該病的發(fā)生關系密切。《靈樞·經筋第十三》云:“手太陽之筋……,結于耳后完骨?!薄笆稚訇栔睢@肩循頸,最終合于手太陽?!薄笆株柮鞔竽c之筋,繞肩胛,挾脊;直者,從肩髃上頸?!币罁?jù)中醫(yī)學切診及針灸“切循經穴”的治病原則,對頸部腧穴進行壓痛診察是診斷頸椎病病變部位,從而對癥進行選穴治療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依照此法,本研究選取頸4、5、6夾脊穴、風池、天柱、頸百勞、完骨、大椎、阿是穴等頸項部腧穴進行治療。其中頸4、5、6夾脊穴位于督脈兩旁,針刺其可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督脈經氣的作用。同時,現(xiàn)代研究結果也表明[6]頸椎病好發(fā)于頸4-5、頸5-6、頸6-7,故治療時選取頸4、5、6夾脊穴;風池、天柱、頸百勞、完骨、大椎等穴均位于頸項部局部,針刺可起到調暢局部經氣的作用;選取局部壓痛點或觸診有硬結、條索狀物處進行針刺,能夠起到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此外,配合一指禪推拿手法對頸項部、上背部、肩胛部的肌肉、韌帶、肌健、筋膜等進行手法操作,可起到緩解頸肩部肌肉疲勞,解除痙攣并消除疼痛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針刺與一指禪推拿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均有較好療效,兩組患者治療后以及治療結束后1個月隨訪時VAS評分均降低,說明針刺與一指禪推拿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具有疏通經絡、調經止痛的作用;兩組患者治療1療程后,治療組有效率為97.22% ,高于對照組的86.11%,說明針刺配合推拿其療效優(yōu)于單純針刺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1個月隨訪時,針刺配合推拿組總有效率為83.33% ,高于單純針刺組的61.11%,說明治療組的遠期療效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針灸配合一指禪推拿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確切,可以降低VAS積分,緩解疼痛、并且一指禪推拿手法操作手法具有舒適無痛、患者易于接受等優(yōu)勢,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賈連順.頸椎病的現(xiàn)代概念[J].脊柱外科雜志,2004,2(2):123-126.
[2]劉帥,車濤.針灸治療頸型頸椎病的研究進展[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9):1136-1138.
[3]趙定麟.現(xiàn)代頸椎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121.
[4]REVILL S I,ROBINSON J O,ROSEN M,et al.The reliability of a linear analogue for evaluating pain.[J].Anaesthesia,1976,31(9):1191-1198.
[5]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187.
[6]陳義泉,袁太珍.臨床骨關節(jié)病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554-555.
1001-6910(2017)10-0054-03
R681.5+5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10.23
2017-06-19;
2017-08-31
(編輯 田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