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武
筆墨江南
一想到江南,便會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這樣的情形:黛瓦白墻,馬頭墻,悠長而閑散的巷陌,墻上洇滿了綠色的苔影,風雨漂洗得有些松脆的舊板門,精雕細琢的門樓、窗扉,幽暗的方窗里,偶爾飛出一群鴿子,一個人斜斜地探出頭來張望一下,再掩上窗扉,輕輕的吱啞一下,一個世界從此閉上。而村落總是被無邊的油菜花所簇擁著,村墟里外,籠著一層輕煙,似云非云,似霧非霧,而三兩棵柳樹總是曼妙地飄舞著柔如發(fā)絲的枝條,枝條上沾惹著似綠未綠的柳葉芽兒,一彎春水繞村而過,河邊三兩樹桃花,緋紅一片,片片落紅,隨風吹入村墟巷陌和款款流動的河水中,間或,在村外道上,走著一頭耕牛,一個牧童騎著,隱隱約約的遠山深樹。這便是吳冠中筆下的水墨江南,明灰色的河中,走著一葉輕舟,烏色的篷,用蘭竹筆一挑,那一泓凝重的墨痕從此洇透入宣紙,與錯落高低的黛瓦高墻相呼應。水是石青調(diào)墨洇出來的,隨著紙面的水漬漸漸擴散,一層層地洇染,纖細的水像一汪玉一樣,在江南的滋潤氛圍里更添上一筆水靈,于是,江南人的形體也婉約,膚如凝脂,指如葇荑,聲如乳鶯,不經(jīng)意間,聽到的全是一片吳儂軟語。江南的色調(diào),即便在陳逸飛的西洋畫筆調(diào)下,依然婉約嫵媚,小橋流水,吹著洞簫的身穿綢緞旗袍的高挑江南女人,瓜子臉,杏眼櫻桃口,發(fā)絲都柔軟得像絲綢一樣,緊貼著腦門邊,結(jié)一篷漂亮的倭墮髻,那腦門光凈,玉似的滋潤,這是江南濕潤的氣候滋養(yǎng)出來的。
江南的山水,便多了些嫵媚和靈秀,像黃公望式的山水,山形婉約輕靈,若不經(jīng)意架設的風景,江南的水充盈于畫面,在山水之間,是那些亭亭的松榛雜樹,南派的畫風,多半如此。唐伯虎的畫里,梅樹、松樹,庭院和欄軒,都無一不透著江南的細潤和嫵媚?!端?jīng)注》里說,江南土薄水多,植物雜駁,而獨乏巨樹碩木。作者是北人,對南方并不是太了解,南方大山里多的是碩木巨樹,楩楠文梓樟柯杉松櫨栲,才是江南特色,不只是松柏槐榆才是蒼蒼巨木,黃公望《山水訣》:“南樹帶葉而秀,北樹冬枯盤曲,南水豐盈,北水枯索,淺灘見石,高崖懸瀑,南水闊而江山低,各有不同?!彼P下的樹秀而雅,江南秀潤,樹也長得苗條雅致。江南如《富春山居圖》那樣,平曠,遙遠,悠然,從容不迫,即便是當他暮年手勁稍衰時,舉起筆來點染勾勒,依然如此完美精到。江南就是這么個樣子,淺淺的山浮在江流之側(cè),山形曲折婉轉(zhuǎn),高低錯落,缺乏有驚心動魄的峭崖絕壁,那些樹也是淺淺的隨意一筆,倚側(cè)多姿。趙孟頫也說,寫樹如篆,寫石如隸。江南山水如此從容恬淡,于是眾多的士子也才氣勃發(fā),明董其昌和清江南四王,都沿著黃公望的江南畫路一路走來,直到石濤的出現(xiàn)。江南村落,像婺源,像徽州,像江浙,黛瓦白墻,楊柳依依,河流密布,小橋流水,舟楫如梭,在寬闊的河面上疾行如飛,那種婉約是深入到骨髓里的,江南人的生活,如同江南的四季一樣,是慢節(jié)奏的,從容的,不為時光所動的,因此,江南人的性格變得如此細膩纖柔,仿佛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能夠讓他們激情澎湃,意氣方遒,臨河的街面,騎樓,面水的軒榭歌臺,六角攢尖的亭閣,窄窄的小橋,圓圓的橋洞,尖而短的輕舟,柳絲縷縷垂下,簾櫳之外,浮紅流綠,光影憧憧,江南的曲折不僅是小巷,庭院里也是,小巷總是潔凈,微濕,濡著一層輕雨,江南人走過去,撐著紅紅的油紙傘,江南女子苗條的腰扭著,步履款款,旗袍,繡履,江南的畫面就是這么個樣子。陳逸飛說,江南女子最能夠代表中國女人的優(yōu)雅和優(yōu)美,而江南的絲綢旗袍則是這種優(yōu)雅的集中點。
夢里,想到江南,還是浮紅流綠,一片水光,小橋流水,巷陌曲折,窗外,一片黃燦燦的油菜花,高高的馬頭墻上,一枝桃花伸出墻來,或者,還能夠聽到優(yōu)雅的昆曲,絲竹悠揚,唱腔如糯。那就是經(jīng)典的江南韻味,倘若在此時,響起一聲蓮花落的起子《點絳唇》,那就要了游蕩在他鄉(xiāng)的江南人的命了,那可是勾魂的聲音。江南總是這么林林總總,點點片片。在畫面之內(nèi),又在畫面之外。隱去色彩的成分,還是吳冠中的筆墨江南,一支蘭竹筆,伸向調(diào)色盤中,蘸著藤綠、石青,再兌點胭脂和墨色,霎然刷向紙卷,于是,江南就這么一點點凸顯了,明晰了,那么勾人魂魄。
灰色的江南
江南的底色是青灰,在江浙水鄉(xiāng),凡是舊宅大院,瓦是青灰的,連磚頭都是青灰色的,鋪徑的甬道,也是青灰色的淺火磚。江南舊式大袍,也是青灰色的地兒,粗大,寬厚綿實。于是江南的多半時候是灰著的,并漸漸沉入了時光的深處。現(xiàn)代的江南已經(jīng)背離了傳統(tǒng)的美學,不足一論,在一些遠離城市的地方,江南依舊保持著灰色的簡樸。當經(jīng)過江南大地,在那些偏陬的村莊,遠遠地望見櫛比的青灰瓦屋,幢幢連樞疊牖。高高的馬頭墻,洇著苔蘚舊跡的粉墻。眼里便會濕潤了,心頭熱熱的。
若干年前,江南的行旅多是靠舟楫,因為,一條船,在江上浮著,江南便在船畔逐一呈現(xiàn)。張岱的《夜航船》里講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多半也是他在乘夜航船時聽來的。那時候,乘船旅行的人只有兩種,一是士子,二是商人,短途的行客匆匆上船又匆匆下船。那時候,夜是純粹的湛黑,如潑出去的一大盆墨汁,船艙里頭,一燈如豆,酣睡者的夢囈此起彼伏,張岱在跟船上的乘客攀談,跟船老大聊天。而書中內(nèi)容決非下里巴人所能通曉的,比如墨、紙、音樂,風云、節(jié)氣等項,純張岱式的文字,因此,猜想,當時有一個同他一樣的高人,也是前朝遺民,跟張岱一樣落拓無羈,于是,旅行成為一種生活,在江南的水上漂著,隨其行止。張岱一襲青灰布衣,扎著一頂皂方巾,在逼仄的船艙里,二人共酌,互為唱酬。那時候的江南的夜,便這么彌漫著青灰的書卷氣。某年參觀紹興魯迅舊居,在院墻外,感覺到的是那種江南式的玄白,青灰質(zhì)地,魯迅的童年和少年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度過,在青灰色的江南儒雅里生長,他的文字便帶著江南的水氣,雖然后來的雜文頗為犀利,但總體上,魯迅還是江南紹興師爺式的脾氣,罵人也是不直接帶臟字的。江南的士人不乏有些脾氣的,但跟他們溫馴的文化基因相比,這些并不算是頂尖的壞脾氣。一個北方人在江南的街上聽兩人吵架,吳儂軟語的,以為是在商量什么事情,不像北方人吵架,掄起磚頭就拍下去,不花了對方的臉不算完,哪有像江南人這樣吵架的?江南的青灰底子還是儒雅的,像昆曲,在江南,曼妙婉約,絲竹管弦,無不盡其極致,到了北方,音調(diào)全變了,要么高亢激昂,要么音色鏗鏘,關西大漢執(zhí)牙板唱大江東去。江南的音調(diào)卻從來不急不躁,從容不迫地,一個起子能夠在半空中旋轉(zhuǎn)許多來回,江南的音色也是青灰的,調(diào)子素雅,一把琵琶,一把月胡,一支笛子,吹著彈著,那江南的水就淙淙地漫過耳際了,正因為性情恬淡,江南人的生活才如此婉爾,他們會在螺螄殼里做一場道場,纖細得像蠶絲,透明而有著不同尋常的韌勁兒。endprint
在浙江許多地方,舊式的庭院有著古典的結(jié)構,他們曾經(jīng)風行扎染,藍地白花,或者白地藍花,青花布頭成為農(nóng)村婦人們的頭帕、圍巾和肩上背著的香囊。青花瓷也是江南人的發(fā)明,素凈的白玉瓷上,點上青花釉料,經(jīng)過一番烈焰,那種藍得勾魂的青色圖案就剎那間迷倒了中國人和外國人。江南在一片青灰色調(diào)里氤氳著,仿佛一支舊曲,從笛孔里吹出,在指尖底下撩撥,音聲顫動,彌漫開去。在網(wǎng)師園和拙政園里看到的一切,除了舊色的黛外,就是這種深沉的青灰質(zhì)地。梅花窗上的青石雕飾,那一磚一瓦,無不透著這種江南式的靈秀和內(nèi)斂。看那些舊上海影片,女主角往往也是一襲青衣,扎著素雅的辮子,黑色的筒裙和黑布鞋,那女子越看越美得動人。素雅之外,是無限的可能。像江南的色彩,繁冗多姿,因此,視覺疲勞了,素一點吧,于是青灰色的江南里,各各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美麗故事。直到春天到來,這個故事便不可掩飾地傳開了,到處泛濫。
有個喜歡繪畫的朋友,畫室布置成青灰的色調(diào)。幾只古舊的陶罐里插著幾枝臘梅,芽蕾飽滿,他平常最喜歡穿一件印著篆字的唐裝,青灰色的,看上去特別精神。這是藝術的底色,青灰色的畫室里,似乎四處游蕩著他的藝術靈魂。江南,豈是一個青灰了得!
淺唱低酌里的江南
江南人似乎喜歡吃和飲,還喜歡雅聽,酒足飯飽之后,便要去聽曲藝。江南人的酒量尋常不算高,卻喜歡跟人喝上幾盅,喝到臉漲如棗,滿心歡喜地去了,搖晃著腦袋,哼著小曲兒,高高低低地乜乜而去。紹興的黃酒出名,紹興人喜歡喝黃酒,這是江南人的共性,酒量不高,淺酌即好。咸亨酒店里,四角的方桌,幾只黑色的方凳,靠在酒柜旁邊,喊一聲,小二,上酒來。就有溫好的一錫壺黃酒端上來,幾樣小菜,鹽水花生,或者椒鹽炒黃豆,再一碟茴香蠶豆,幾個醬鴨翅或者別的什么。將酒傾將出來,滿上小青花瓷酒盅,吧嗞吧嗞地品咂,似乎天地間再無事情了。
江南人喝盡興了,上茶館聽書或者上小戲園聽戲。說書人在茶館里,也有唱蓮花落和地方越劇折子戲的上茶館里表演。說書人用方言說書,外鄉(xiāng)人聽得一頭霧水,一個字也沒聽懂。當?shù)厝瞬粫r唱彩鼓掌,說的是傳統(tǒng)的書段。折子戲也精彩,加上伴奏的,臺上滿是演員,臺下也滿是觀眾。江南方言多,只是音樂和唱腔多少帶著神秘的通用語言,外鄉(xiāng)人也能夠聽得個八九不離十。蘇州評彈,昆曲,那是更高雅的雅聽了,江南絲竹一響,遠遠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倘若有得空閑,就紛紛趕了過來,湊到戲臺跟前,癡迷地聽唱觀演。淺唱低酌的江南,自唐宋時便有了,那時候的江南富庶地,多少歌館青樓,才子佳人,來來往往。唐詩里多了些婉約的江南水氣,宋詞里的江南便泛濫成災了?!皝幸形秋L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那時候的江南,酒旗隨風舞無際,曼妙柳絮散瓊花,釵頭,鬢邊,梅花妝,翠幄金帷,花如影。江南的溫柔鄉(xiāng)里多了些酒氣和才氣。于是武功全廢,南宋小朝廷始終在這花與酒的江南里沉醉著,不知家國,不知民族仇恨。元朝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江南并未改變了原來的氣象。明朝建都于江南,卻最終易轍更弦,搬到了幽燕之地。江南恢復了民間的江南,從此遠離朝廷和君王。宋高宗到杭州后,欣喜異常,終日沉迷于江南秀色,舞榭歌臺,江南女子像花一樣讓他忘記了疼痛,以至于岳飛三番五次想北伐中原,收復失地,惹惱了他,將主戰(zhàn)的將領一個個收拾了。大好江南才算是徹底安靜了下來,他得以有時間研究他的哥窯和弟窯的瓷器,在青玉般的龍泉青瓷里品咂做偏安天子的好味道。那時候,杭州處處笙歌簫鼓,數(shù)十里西子湖畔,游人如織,蓮花裊娜,菡萏連天無窮碧。垂柳依依,江堤外,茫茫水月天,游船,歌吹,醉鄉(xiāng)溫柔,紙醉金迷。金主完顏亮聽人唱柳永《望海潮》詞,遂起鞭馬南渡之意。
江南流落到了近代,似乎淡了風煙江湖,隱入了濛濛煙雨中。黃酒依然不濃不淡,江南人的性子依舊不溫不火,吃酒吃酒,酒竟然是用來吃的。魯迅時的江南,徹底忘記了朝代,似乎一切都是死氣沉沉的,除了眾多的阿Q和趙太爺,江南還是那個江南,不管革命黨不革命黨的,如一陣風一樣掃過去,不留一點痕跡。過后,江南絲竹依舊悅耳,酒香撲鼻。
青梅煮酒,青粿里的江南清明
艾葉糍粑清明粿,清明時節(jié)的江南,雨紛紛得仿佛要將整個江南泡化了。杏花江南,綠意如煙。大地上鼠曲草,艾葉青青郁郁,清明粿和艾葉糍粑的做法大同小異,清明粿用料除糯米和餡料外,多了鼠曲草,鼠曲草長于鄉(xiāng)野田徑路邊,毛粉粉的,開著黃花,樣子極為普通。鄉(xiāng)人采后曬干,切碎揉入米團里,做成皮包成粿,蒸出呈青灰色,香氣撲鼻。艾葉糍粑,不包餡,將艾葉團,搗汁,揉入糯米團中,加糖,八角等香料,做成糍粑。蒸出如翠玉一樣,油亮可人。江南人在清明時節(jié)還做一件詩意盎然的事情,那就是煮青梅酒,四月梅子青青,掛于枝梢,當年黃酒方醒,試酒不可無青梅佐之。溫酒的大錫壺里先放入幾枚碩大的青梅,倒入酒,再在微火上炙著,壺里的酒翻騰起來,酒氣梅香,一時溢滿屋陬。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标懹萎斈旰鹊目墒菒灳?,同樣的清明時節(jié),游園時,煢然孑立的陸游憶起前妻唐氏往昔的恩愛情形,肝腸寸斷,這黃滕酒就是紹興老酒,酒缶上覆著一層涂蠟的黃滕紙。往昔煮青梅的細節(jié)歷歷在目,如今,青梅何處?黃酒尚是,只是味道全非。張岱《陶庵夢憶》里說到青梅煮酒一節(jié),不過那是酸梅,是否是生青梅,不得而知,至今紹興人喜歡在黃酒里加一兩枚梅子干。青梅郁郁,仿佛春天剛剛在這里結(jié)一個心形的果實。放在酒里這么一煮,味道酸中帶著青澀,加上酒的醇香,那味道豈可與尋常酒相提并論?當年徐渭徐文長也好酒,但其酒性不好,喝上酒,玩了命似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只是個書案,加上書生氣十足,在那個官場如何能夠混得開?徐渭在他的詩自序里說他飲酒一觴,食梅五枚,而下酒菜只是一碟椒鹽,真是慘到極點!就是這樣,酒錢還是賒欠著的,酒家逼急了,要他還錢,他就畫秋風螃蟹圖抵酒錢。老婆嫌棄他跟人跑了,他也不敢跟那人決斗,喝酒上興后竟然想用斧子劈開自己的腦袋,他以自殘來消弭內(nèi)心的痛苦。于是,徐渭的個性在他的畫里字里定格了。那畫多半帶著酒氣,那字也多半是在酒里泡過的。梅子酒味如何?恐怕只有徐文長自己清楚。endprint
清明的江南似乎多半是在淚水里泡著的,春秋祭祀,本是古禮。在民間,清明祭祀先祖,似是定例。上墳掃青,焚紙燃香,再加上一些祭禮,一家人在青草萋萋的時節(jié)團聚一下,先人在地下,也頗感欣慰,祖德可憑可依,一線脈絡就不會模糊了,宗祧就會一直延續(xù)下去。清明粿是送親戚朋友的禮物,清明上親戚家串門,聚飲一番,臨走前,贈送一袋清明粿,香氣隨著一路撒播。當年的陸游以及后來的徐渭,過清明時的情緒恐怕不會好到哪里去,一個亡妻,一個失妻,都是一肚子墨水的大才子,哪堪這般如此?陸游將情緒隱晦地抒發(fā)了一番,徐渭則瘋狂地給自己放點血,肉體的疼痛可以減少心靈的疼痛,或許如此,當滿臉鮮血的徐渭手持利斧跑出家門時,那個自謂清明的江南,早就崩潰了,不再是安詳和寧靜的了。
旅外散文家木心有個回憶的文字,說的是童年在江南故鄉(xiāng)吃酒的情節(jié),阿母在屋外喊他,阿囝阿囝快點啦,埠頭的快船要走了,再不起床,你就吃不到酒,新娘子手里紅紅的麻糖你就吃不著的啦。阿母聲音清脆,語言誘人而簡樸有效。那時候,顧不上穿衣服了,光著屁股就跳下床,嘴里直嚷嚷,我去我去。屋外眾人見此情形,哄笑。
煙雨江南,淡淡的鄉(xiāng)愁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痹娙擞喙庵械脑娤褚环泥l(xiāng)愁圖,畫面上只有兩個人,詩人和故鄉(xiāng)的親人。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山區(qū)小城,高山峽谷,讓故鄉(xiāng)在余光中的印象里顯得那么的突兀和親切,故鄉(xiāng)之所以能夠讓人魂牽夢縈,就因為有了祖先祠堂、祖屋、故去親人的牌位和墳塋,甚至還有在世的親戚和故舊。這種情結(jié)是無法用任何物質(zhì)替代或補償?shù)模枢l(xiāng)因此成為漂泊異鄉(xiāng)者的共同心病。江南四季總是不甚明了,季節(jié)更替時的細節(jié)似乎淡而平靜,比如,春天到了,枝梢不知從何時,悄然綻出一叢新鮮的綠,天空的陰霾散去,陽光燦爛,風從東方吹來,吹在臉上,潮潤而微溫,像母親的一叢發(fā)綹拂在臉上,而陽光遍地的原野,各種花兒開放了,眾草萌長,紅的黃的白的藍的,花兒安詳而親切,空氣里多了些微醺的味道,那是春天的氣息。花兒成為故鄉(xiāng)盼望親人回去的眼睛,那一雙雙深情的眸子,還是那么尋常,不扎眼,母親的目光也是如此。故鄉(xiāng)在煙雨里開始,在煙雨里成為一幅淡雅永恒的畫。江南,許多種味道,許多種顏色,多半離不開煙雨。一城煙雨半城云,雨細如絲柳如煙,密集的河流成為江南的血脈,流通的是密集的信息,來來往往,故鄉(xiāng)是驛站,是郵局,它接納了遠方的問候,又寄走了故鄉(xiāng)對漂泊他鄉(xiāng)者的思念。到了秋風起雁南飛,江南的秋似乎不急不躁,跟它一向的脾氣似的,樹照樣綠著,葉子一點點憔悴,卻并不急著變紅或者墜落,江南晨昏依然清風颯然,空氣中多了些秋的氣息。雁的剪影斜過天空,灰黑色,淡淡的細細的一個”人“字,像一枚箭矢的朝向,這是給他鄉(xiāng)人看的暗示。
四季過后的江南,依舊那原來的模樣。冬天的時候,江南偶爾也下雨,冬天的雨顯得細密而執(zhí)著,雨后的江南,仿佛水墨畫般唯美了,雨濯濕了黛瓦粉墻,打落了樹梢最后的黃葉,遠遠地望去,江南的山水依舊豐盈,顏色似乎淡了些,灰色和青色覆蓋了大地。而在一些舊巷陌,地上的青石板濕了,水汪汪的,像涂了一層油。窗外是綻開的梅花和金縷樹,枝條讓雨打濕,透出一種青綠,那是誘人的信號,似乎春天就要到來了。當年因殺繼妻鋃鐺入獄的徐渭以為必死,結(jié)果,命運再次跟他開了個玩笑,張元汴太史力救下得免,出獄后的徐渭間歇性的精神疾病反復發(fā)作,他似乎再也沒有走出困蹇的漩渦,他不再走出山陰,專事書畫為生。
“暇日棄籌策,卒卒相束手。四疆險何限,但阻孤城守。
曠野獨非民,棄之如棄草。城市有一夫,誰不如木偶?
長立睥睨間,盡日不得溲。朝餐雪沒脛,夜臥風吹肘。
彼亦何人斯,炙肉方進酒!”(徐渭《海上曲》)
落拓到這地步,連別人吃剩的溲水飯都這么在意了。幾同乞丐,可憐可嘆!晚年的徐渭書畫名滿江浙,求畫者絡繹,可是都是來找他便宜的,徐渭不勝滋擾,于是掩門拒納,大喊,徐渭不在!他畫了許多潑墨大寫意,畫后將紙一團,隨便扔在墻根的一株青藤邊上。“半生落魄已成翁, 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題墨葡萄詩》)
一五九三年的初春,山陰的冬天似乎未見要離去的樣子,輕雪不斷,道路泥濘,徐渭獨居于青藤書屋里,毛邊紙糊的窗牖上微微透出一些青綠的光亮,貧病昏聵中的徐渭知已將去,他還是被窗外的那架青藤所牽掛著,這淫雨和反復的雪霏,莫不要凍壞了我的青藤?現(xiàn)在,他看到那抹微微的綠意,知道青藤無恙,心便稍寬。書案上放著他的《畸譜》書稿,多日未理,紙頁上竟蒙著一層薄薄的塵埃。世事如斯,夫復如何?夫復如何哉!徐渭喃喃自語著,從此永睡。
若干年后,朱耷在洪都青云譜讀到《畸譜》,老淚漣漣,連連嘆息,文長奇才,天下冠絕。這是朱耷極為罕見地稱贊一個同行前輩,在朱耷眼里,除了青藤徐文長,天下再無知音了。
江南的春天依舊是煙雨濛濛,朱耷穿著那件棕蓑衣,他要踏上去山陰的旅途,那是他的一塊心病,他要拜謁青藤徐文長的荒塋,順便看看那一株青藤是否還在。
責任編輯:胡汀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