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生高
本人是一線體育教師,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堅持每天早晚訓練,經(jīng)過不斷的學習,研究,創(chuàng)新,帶領(lǐng)本校學生參加柳州市中小學生“陽光體育”冬鍛項目運動會小學組40人越野長跑2016年、2017年均獲榮獲第一名,團體總分第六名、第四名的優(yōu)異成績,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確目的,提高認識
明確教學目的對建立和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非常重要。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為“知、情、意、行”。知—就是明確學習的目的意義;情—即對某一事物建立感情;意—即產(chǎn)生意志;行—即自覺積極地行動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應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言傳身教,從理論上、實踐上向?qū)W生闡述中長跑在體育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這是體育運動自身的需求和社會需求的積極性,能和中長跑運動產(chǎn)生共振,從而有效地消除學生的厭煩情緒和消極躲避等心理障礙,大大提高他們對中長跑運動的認識和自覺的體育鍛煉意識。
二、用教學暗示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
暗示法是心理訓練的一種誘導方法,它包括語言暗示和實物暗示等,其作用在于疏導、支持、理解等各種操作方法,來改變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機能,在中長跑教學中,學生往往會“談跑色變”,因而“討價還價”。教師此時要針對具體情況來運用語言暗示法:“沒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會感到困難,把困難掛在嘴上,有意志的人,則把困難踩在腳下?!币源思顚W生,使學生受到啟迪,也就消除了害怕的心理;在教學中,學生最感畏懼的就是在途中跑中出現(xiàn)“極點”的現(xiàn)象,此時,學生呼吸困難,對于這一現(xiàn)象,教師必須首先講清“極點”出現(xiàn)的原因和第二呼吸出現(xiàn)的心理現(xiàn)象;“極點”出現(xiàn)時,學生的身體機能處于低潮,心理活動也較頻繁,在表情和行為上有一定的痛苦感和疲勞感,跑速也會慢下來,此時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比較脆弱,往往會放棄練習,從而事半功陪;這時侯,教師應抓住時機,用適當?shù)脑~語來暗示和激勵學生克服“極點”;如用“跑的很好,堅持,再堅持,加強呼吸和擺臂、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你一定會成功的等語言暗示,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強化教育,就會消除學生在出現(xiàn)“極點”時打退堂鼓的念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中長跑項目的教學中,強調(diào)要采用正確的呼吸方法,遵循以下三個要素。
(一)呼吸要有節(jié)律
運動中呼吸要有節(jié)律,如三步一呼與三步一吸或二步一呼與二步一吸,若呼吸出現(xiàn)紊亂、一方面容易出現(xiàn)“岔氣”,進而導致肋骨痛,影響運動能力的發(fā)揮。另一方面還會使呼吸肌的耗氧量增加,進而引起呼吸肌的疲勞,導致運動能力下降,呼吸效率下降,使運動中“極點”的出現(xiàn)提前,反應加強,進而降低了機體的運動能力。
(二)呼吸要有深度
一般人的呼吸是淺而快,即呼吸深度淺、呼吸頻率快,這一方面很容易引起呼吸肌的疲勞,另一方面還會影響肺的通氣效果,肺通氣效果的好壞并不在于每分鐘吸入多少氧氣,而在于每分鐘實際到達肺泡中的空氧氣有多少,實踐表明,呼吸深度的加深,進入肺泡中的氧氣增多,肺通氣的效果就會變好。
(三)呼吸要口鼻并用
運動時要口鼻并用,因為單用鼻腔呼吸不能滿足人體對氧氣的需要,而且用口腔來呼吸,就等于丟棄了用鼻腔呼吸的好處,從而會影響機體的運動能力。
三、采用科學性、多樣化的練習方法
中長跑教學的一個難點就是跑的距離長、動作形式單一和趣味性不強,學生易感枯燥乏味,針對這一狀況,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采用變換跑的形式,如:勻速跑、間歇跑、跑走結(jié)合等形式,即可改變和調(diào)整學生的生理、心理負荷,又能提高學生對跑的興趣,也可以通過采用變換練習環(huán)境,如爬山、越野跑等,使學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受到刺激、帶來愉快的心情,以減輕練習過程中的苦燥感。
四、掌握好合理的運動負荷
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學生對運動負荷的可接受性;是指教師給學生安排的負荷量適宜,學生練習時往往出現(xiàn)激昂的情緒與滿足感;二是負荷的安排,以不影響學生當天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為宜;三是運動負荷的安排要考慮到學生的體質(zhì)差異,解決好“吃不飽和吃不消”的問題?!俺圆伙枴眲t激發(fā)不起學生的練習興趣,“吃不消”則因負荷過大,打擊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體質(zhì)、訓練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在練習中可采用,要求時間統(tǒng)一,而跑量跨度稍大或距離統(tǒng)一,時間跨度可放寬;也可以根據(jù)基礎心率變化規(guī)律的杠桿來調(diào)控好學生的練習強度,讓學生感到通過中長跑課的教學,即得到了鍛煉,又不至于過度疲勞。
五、注重鍛煉、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在組織進行耐力跑的測驗時,應著重強調(diào)以下幾個問題。
(一)開始跑時速度不宜過快
從生理學的角度分析,耐力跑是典型的有氧代謝過程,在實際教學和測驗過程中,一聲令下,往往有一部分學生爭先恐后,以跑百米的速度奮勇當先,在跑到三百米左右的距離時便體力不支,由前幾名落到最后,因此,教師應反復強調(diào)開始跑的速度不要太快,應根據(jù)自身的具體情況、訓練的水平在測驗中得以充分發(fā)揮為宜。
(二)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耐久跑時,由于能量消耗大,有機體對氧氣的需要增加。為了供給機體足夠的氧氣,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跑時呼吸的節(jié)奏應和跑的步子配合起來,一般是2、3步—吸氣,2、3步一呼氣。呼吸時一般用鼻子與半張開的嘴同時進行,冬季練習時,為避免冷空氣和強氣流直接刺激咽喉,應將舌尖上翹,微微舔上腭。
(三)正確對待“極點”現(xiàn)象
耐力跑過程中,當“極點”現(xiàn)象產(chǎn)生時,一定要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跑下去,要加強呼吸的深度,適當調(diào)整跑速,這樣“極點”就會緩和;同時,要強調(diào)跑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因為準備活動充分能緩和“極點”的反映程度,“極點”現(xiàn)象的克服,不僅是提高訓練水平和鍛煉效果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頑強意志品質(zhì)和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
總之,在教學中運用啟發(fā)式教學,使學生懂得當較長時間勻速跑、連續(xù)承受負荷時,強度和時間應如何掌握,并讓學生在練習中實踐,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身體的能力,達到增強體質(zh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