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聲
上海人把崇明島稱之為“后花園”,每到節(jié)假日那里擠滿了游玩的人。但在我看來,崇明最有魅力的要數(shù)其獨特的非遺音樂文化。
瀛洲古調(diào)派琵琶
相傳在遠古東海有一瀛洲仙境,是神仙居處,但這個仙島一直飄忽不定。秦始皇和漢武帝先后派人到東海四處尋找也沒有找到,后來明太祖把“東海瀛洲”四個字賜給了崇明島。
瀛洲古調(diào)派琵琶也稱“崇明派琵琶”,是瀛洲古調(diào)琵琶曲和演奏技藝風格的總稱,其演奏技藝取北派琵琶剛勁雄偉、氣勢磅礴之長,收南派琵琶優(yōu)美柔和、華麗裊娜之精,形成雋永純樸、清新綺麗的特色,是我國著名的琵琶流派之一,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清康熙年間寓居崇明島的賈公達是北派琵琶名家白在湄的高徒,其后有指音堅勁的范正奎、熟習轉關護索之法的李連城以及通曉音律的宋楚玉,幾代名家融合了南北琵琶演奏風格,并受崇明當?shù)仫L土人情的熏陶,由承襲向自出新意發(fā)展,逐漸形成了瀛洲古調(diào)派琵琶。道光、咸豐年間,崇明島上出現(xiàn)了王東陽、盧明章、蔣泰、黃秀亭等藝高蓋眾的琵琶高手,使瀛洲古調(diào)的曲調(diào)和技法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清末民國初年又出現(xiàn)了沈肇州、樊紫云、劉天華、徐立蓀、施頌伯、樊少云等名揚神州的琵琶大師,瀛洲古調(diào)派琵琶通過他們的傳承和發(fā)展,自此聞名于世。
1916年,沈肇州首次編篡出版了《瀛洲古調(diào)》,收入樂曲45首,這些都是瀛洲古調(diào)最具代表性的精華曲目。1984年,上海音樂學院的陳恭則、樊伯炎、殷榮珠等人整理出版了由樊少云、趙志山等傳譜的《瀛洲古調(diào)曲選》,收入曲目20首,1997年出版的《中國琵琶名曲薈萃》又收入瀛洲古調(diào)11首。
瀛洲古調(diào)派琵琶指法要求“捻法疏而勁,輪法密而清”,主張“慢而不斷,快而不亂,雅正之樂,音不過高,節(jié)不可促”。輪指以下出輪見長,故而音色細膩柔和,善于表現(xiàn)沉靜幽雅的情感,具有閑適纖巧的情趣。重夾輕輪偏愛于單音與夾彈,認為“輪指雖易入耳,然而多則犯低而失雅”,因此其曲目多為文板小曲,其中著名的《飛花點翠》《昭君怨》等慢板、文板樂曲典雅端正。《魚兒戲水》等小曲則充滿了生活情趣,每一首小曲都描寫了一個場景或事物,與崇明的民風、民俗、民情息息相關,是典型的標題音樂,并通過琵琶演奏惟妙惟肖地表達出來。每一首小曲可以獨立演奏,也可以將不同的小曲組合演奏,這是我國琵琶流派中絕無僅有的。
如今,瀛洲古調(diào)派琵琶的國家級傳承人是殷榮珠,上海市級傳承人是趙洪相。
民俗古船博物館崇明學宮
坐落于崇明南門碼頭的崇明學宮是現(xiàn)今上海僅存的三座學宮之一,又稱“崇明博物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殿、宮、堂、廳、祠、閣等建筑群,建筑藝術精湛,是上海地區(qū)面積最大的孔廟。學宮主要建筑有東西牌坊、欞星門、泮池、登云橋、東西官廳、戟門、鄉(xiāng)賢祠、名宦祠、忠義孝悌祠、大成殿、東西廡殿、尊經(jīng)閣、崇圣祠等明清建筑群,氣勢恢宏,規(guī)模壯觀,徜徉其間令人流連忘返。
崇明學宮最大的建筑是大成殿,這里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東廡西廡是七十二高徒的宿舍。而今大成殿暫為古船陳列室,西廡是黃丕漠藝術館,東廡主要展出崇明知名人士的照片和事跡以及崇明出土的古代器物。大成殿后面的兩幢建筑是崇明民俗陳列館,另建有萬仞宮墻等建筑,為上海地區(qū)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筑。
崇明學宮門前5株高約18米的銀杏樹已有377年的樹齡,與樹下兩座結構奇特、蔚為壯觀的石木牌坊相互呼應,營造出濃郁的古意,使人頓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之感。
崇明學宮還是崇明島一處重要的人文旅游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場所,陳列著崇明島的形成發(fā)展、館藏文物和自然博物,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崇明的悠久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其中最有特色的當數(shù)古船陳列室和崇明民俗陳列館。
古船陳列室由序廳和6個單元的內(nèi)容組成,運用了文物、模型、雕塑、沙盤、布景箱、圖片和先進的視聽手段以及通俗簡明的文字說明,真實反映了崇明島的形成及其政治、經(jīng)濟、交通、水利、文化等各方面的發(fā)展和建設成就,其中展出的兩艘唐宋古船是目前上海地區(qū)獨一無二的珍貴文物,堪稱鎮(zhèn)館之寶,而我國四大船系之一的崇明沙船更以其獨特的功能蜚聲海內(nèi)外。
崇明民俗陳列館則通過集鎮(zhèn)、民間家庭居室、農(nóng)耕、紡織等生動逼真的場景,再現(xiàn)了崇明人民的辛勤勞動和淳樸生活,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切感受,其中既有19世紀末20世紀初崇明老街商業(yè)景致的生動展示,又有崇明典型的傳統(tǒng)民宅“四廳頭宅溝”及其室內(nèi)家居布置的逼真再現(xiàn)。另外,耕織展廳還向人們展出了近30件功能各異的常用生產(chǎn)工具。
崇明扁擔木偶戲
世界三大木偶戲之一的崇明扁擔木偶戲因“一副扁擔一臺戲,一人演戲百人看”而得名,如今這樣的扁擔木偶戲在江南一帶已瀕臨失傳。
崇明扁擔木偶戲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劇情緊湊、技法嚴密,敲鑼擊鼓、說唱吹演全由一人獨當,能在短則三五分鐘,長則半小時的演出過程中,將人物聲色以及雞鳴狗吠、馬嘶狼嚎模仿得惟妙迫真、活靈活現(xiàn)。
為繼承和發(fā)揚地方傳統(tǒng)文化,沉寂了多年的崇明扁擔木偶戲經(jīng)過精包裝后,于2000年上海崇明森林旅游節(jié)期間重放異彩。參與表演的崇明汲浜鎮(zhèn)地區(qū)民間藝人朱姓弟兄作為扁擔戲的第三代傳人,他們表演了根據(jù)歷史故事、白話小說自編的《武松大鬧蜈蚣嶺》《唐僧取經(jīng)》等多個小劇,精彩的演出贏得了觀眾的喜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