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對聯(lián)做藥,巧醫(yī)心病
施耐庵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可謂家喻戶曉。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一位有著高超醫(yī)術的良醫(yī)。
施耐庵曾一度居住在江蘇興化城里。當時,有一病人叫顧斐,患病數月,面黃肌瘦,神情恍惚,整日口中不斷念叨著“五月艷陽天……”多名郎中診治后,都認為病人脈搏微弱,舌苔焦紅,系肝火太旺之故,均開了袪火之方。然而顧斐服用后,病情非但不見減輕,反而日甚一日。如此怪病,使得施耐庵亦感到一時難以對癥下藥。
一日,他坐在顧斐的床前,冷靜仔細地觀察著病人的病情和神態(tài)變化,當病人自言自語“五月艷陽天”時,便立即對上了一句“三春芳草地”。奇跡在瞬間出現了,病人精神開始振奮,并喜形于色,且口中又吟出一句“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施耐庵又對上一句“冷水酒一滴,二滴,三滴”。這時,病人的病容蕩然無存,他掀開被子,起身下床,鄭重地給施耐庵施一禮后說道:“山石巖前古木枯,此木即柴?!笔┠外稚砸凰妓?,即時對上了“白水泉中月日明,三日是晶?!敝链?,病人便痊愈了。
原來顧斐患的是相思病,他愛慕的一位姑娘是位才女。但姑娘提出要求,必須對上三個對聯(lián)后,才會答應與他成婚。顧斐苦思冥想,越想越急,越急越難以思就佳聯(lián),因而急出病來。多名郎中雖然能診出其是肝火上炎,但究竟為何引起肝火上炎他們卻未作思考,結果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都無法從根本上醫(yī)治病癥。而施耐庵則通過細心觀察,認真分析,悟到了顧斐得的是心病,于是對癥施治,以淵博的文學知識和精湛的醫(yī)術,事半功倍地拯救了這位久治不愈的相思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