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棟
童年是每個人必然的經(jīng)歷,更是許多人難忘的回憶。童稚、純真的孩子是畫家筆端永恒的創(chuàng)作主題,充溢著愛與歡樂的兒童形象,總是吸引和感動著每一位駐足觀看的人。追溯中西方的繪畫歷史,兒童的形象自古有之。繪畫中的孩童究竟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故事呢?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繪畫類型被稱為“戲嬰圖”,是以孩童們的游戲玩樂場景為題材。北宋畫家蘇漢臣的傳世名作《秋庭戲嬰圖》正是這一題材的代表作。
作者以極為細膩的手法,描繪了庭院中兩個錦衣孩童嬉戲的場景。這姐弟二人正聚精會神地玩著一種名為“推棗磨”的游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zhuǎn)盤、小佛塔、鐃鈸等精致的玩具。人物身后的背景處,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周圍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暗示著時令。
在西方繪畫中,也有表現(xiàn)孩子們嬉戲玩耍的題材,最具特色的是彼得·勃魯蓋爾的《孩子們的游戲》?!逗⒆觽兊挠螒颉访枥L了一大群活潑好動、歡樂游戲的兒童。勃魯蓋爾為了表現(xiàn)眾多的人物和宏大的場面,選擇了高視點和全景式的構(gòu)圖。畫中的兒童表情豐富、神態(tài)各異,動作夸張而滑稽。畫家將做游戲的孩子們置身于一個小鎮(zhèn)中,使風(fēng)景和人物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細膩的場景和人物刻畫,真實地還原了16世紀歐洲的生活風(fēng)貌。
在那個還沒有發(fā)明照相技術(shù)的時代里,想要留存自己的肖像,只能通過繪畫的方式實現(xiàn)。有些孩子的童年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精通畫藝的父母用畫筆記錄他們的童年!
畫面上的孩子是魯本斯的第一個女兒克拉拉·塞琳娜,畫家創(chuàng)作這幅肖像時,這個孩子才7歲。
畫中的塞琳娜表情生動,雙眼炯炯有神,充滿活力;金黃色的頭發(fā)色彩分明,富有立體感。白色的大翻領(lǐng)用大筆觸涂抹,反襯出粉嫩童稚的臉龐。這幅肖像畫充分顯示出畫家的精湛技藝和對人物精神面貌的捕捉能力。
并非所有的父親都像魯本斯那樣精通畫技,那個時代只有極少數(shù)地位尊貴的貴族子弟才有機會留下兒時的寫真像。
《宮娥》是17世紀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的名作。畫面的中心落在小公主瑪格麗特身上,畫家本人則從左側(cè)的畫板后探出身子。盡管還是個孩子,但小公主矜持的神情流露出一種深諳宮廷生活之道的冷漠。實際上,畫面中真正的王者是她的父母——國王菲利普四世和王后瑪安娜,畫家通過畫面背景墻壁的鏡子映射出他們的身影。對于這一突然停滯的“瞬間”,有人解讀說,畫家正在為國王夫婦繪制肖像,小公主的突然造訪打斷了畫家的創(chuàng)作,這極具戲劇性的場面被畫家如實地記錄下來。
當然,也并非所有兒童題材的繪畫都在向我們展示美好的一面,我們在蒙克的畫中就看到了他對童年時代痛苦遭遇的回憶。蒙克童年時,母親和姐姐相繼死于肺病,后來父親和一個弟弟又不幸去世。這種家庭悲劇深深影響了蒙克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畫中描繪了他年僅15歲的姐姐索菲亞患病的情景。肺病即將奪去索菲亞的生命,她身形消瘦、臉色蒼白,卻未脫盡童稚之氣。這個難以磨滅的印象深深地埋藏在蒙克的記憶里。畫面中狂放、隨意的筆觸與灰暗低沉的色調(diào),使整幅畫充滿悲劇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