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趙文哲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詩人,乾隆二十七年入仕,任內(nèi)閣中書。三十三年因事被免職,跟隨征緬大軍出征西南。他一路所經(jīng)之處,風(fēng)俗之俶詭、山林川莽之險怪,烽煙炮石之可駭可愕,皆前人目所未經(jīng),文所未及。文哲將這一路的景、物、事寫進他的詩,集結(jié)為這部《娵隅集》。詩集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寫山水風(fēng)光、地域風(fēng)物和戰(zhàn)事的三類詩。趙文哲采用多種寫作手法再現(xiàn)了沿途新奇險怪的自然風(fēng)光,展示了云南、緬甸之地的物產(chǎn)民俗,細致地描寫了邊塞戰(zhàn)爭狀況。這些詩作,作為研究西南及緬甸地區(qū)自然、人文風(fēng)貌的參考材料,具有重要價值。
關(guān)鍵詞:趙文哲 《娵隅集》 西南 緬甸
一、趙文哲其人及《娵隅集》概況
趙文哲,字升之,號璞函,江蘇上海人,“吳中七子”之一。文哲天才英敏,少有盛名,于文無所不工。乾隆二十七年(1762),皇帝南巡召試,賜為舉人,授內(nèi)閣中書[1]。乾隆二十九年(1764),又任職軍機房,在軍機章京上行走[2]。入仕兩年,竟做到皇帝的寵臣,仕途可謂一片光明。然而,乾隆三十三年(1768),卻因原任兩淮鹽運使盧見曾查抄案被免職,同時獲罪的還有紀昀、王昶等人。這給意氣風(fēng)發(fā)的趙文哲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影響。時大軍征緬甸[3],云南總督阿桂奏請文哲隨軍,掌書記一職。文哲慨然辭家,匹馬短衣,踏上離京之路,一路向南,由楚之黔之滇之緬。乾隆三十四年(1769),趙文哲跟從經(jīng)略大學(xué)士傅恒出關(guān),經(jīng)過猛養(yǎng)[4]、猛拱[5],攻老官屯[6],十一月,緬甸投降。乾隆三十六年(1771),大軍入關(guān)準備平定大小金川[7]叛亂。將軍溫福與阿桂分兵,正督師征金川,見到文哲后甚是歡喜,將文哲招進幕府。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軍攻占小金川,小金川之亂遂平。文哲因功復(fù)中書一職,又授戶部主事,仍隨營治事。三十八年(1773),溫福率兵進軍木果木[8]。六月,小金川降者叛,與金川合抄后路,文哲不肯舍帥逃命,與溫福一起壯烈殉國,年僅49歲。
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娵隅集》是乾隆五十四年的影印本,被收錄在《續(xù)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秺塾缂饭彩恚勤w文哲從軍西南時期作詩之合集。卷一主要收錄了詩人從京師出發(fā),途經(jīng)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所作之詩,卷二到卷八主要是在云南、貴州、緬甸所作之詩,卷九、卷十是緬甸投降后返回四川所作之詩。這些詩包括了山水詩、詠物詩、懷古詩、敘事抒情詩、唱和詩等眾多題材。正如詩人的好友王昶在詩集的序言中稱其“舟車戎馬所至輒為詩”,“其取材也富,而見于篇什者肆而奇”。在眾多詩作中,筆者選取其中較有特色、值得關(guān)注的三類詩——山水風(fēng)光詩、地域風(fēng)物詩、戰(zhàn)事詩作一概述。
二、山水風(fēng)光詩
《娵隅集》中描寫山水風(fēng)光的詩占絕大多數(shù)。詩人從京師出發(fā),一路經(jīng)過湖北、湖南、貴州、云南、緬甸,最后返回四川,飽覽了沿途的大好風(fēng)光,留下了數(shù)量頗豐的山水詩。如:《早春昆明池[9]眺望作》“極目煙波萬頃寬,汀花堤柳殢余寒。環(huán)城諸水春方渙,夾岸群峰曉自盤?!睂懥嗽绱簳r節(jié)詩人駐足昆明池眺望的情景。放眼望去,煙霧籠罩在茫茫水面上,岸上紅的花,綠的柳,在微寒的春色中搖曳。春城山水環(huán)繞,春意撩人。詩歌意境開闊,有著很強的畫面感,令人心曠神怡。
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描寫景物,重視對顏色的描寫。“白沙碧波抱幽渚”(《宿南堤河即事》)、“煙波如畫碧紛紛”(《泊襄陽同述葊》)、“碧波翠巘一程程”(《自漢水放舟南下即事二首》)等詩句對景物顏色的描繪,營造了一幅幅美的畫卷。
同時,詩人多采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景致。如:“滄浪之清如碧苔,昨日濃陰今始開”(《滄浪水》)、“溪石如亂云,一望三四里”(《過洪江市》);“石如群羊眠,所喜角不聳”(《將至沅陵過諸灘作》)、“嵌厓圓如廠,穴壁方似墺”(《自白沙灘至白龍巖所見石壁甚奇紀詩二首》)、“盤盤積圓廩,圪圪排高墉,蹲蹲獸攫物,矯矯禽拏空”(《崖石》)、“立者啼怪豕,臥者瞰饞虎,大者亙數(shù)畝,銳者卓一柱”(《行絕險處》)。
然而,沿途不僅有旖旎、新奇的風(fēng)光,更有各種灘、巖、峰,使詩人常常置身艱險的處境。如:卷一《薄暮上連州灘,水石險惡,急流處忽斷一纖,舟倒退不能止,述菴遣人助挽始得上》:“并力絕險處,失勢竟一落。嗟此脫纜舟,退若蛇赴壑。瞬息二三里,鐵鹿不能泊。”寫出了詩人過連州灘,因水流湍急,牽引船只行進的纜繩斷裂,船只如同蛇赴壑一般,一下子竟倒退二三里,其情況之危急可以想見,給船上岸上的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恐慌。“退若蛇赴壑”運用新奇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逆水行舟時,船只沒有了外力的牽引,急速后退的場景?!八蚕⒍铩保瑯O寫船只倒退之快。再如:《下馬膊子山,山路險滑特甚,馬失足而我足亦傷,作此自慰》僅從題目就可以看出詩人途經(jīng)山路的艱險?!痘⒆哟墶罚骸氨缻幒翁?,著趾不容兩??蓱z一失足,下飽夔與魎?!痹娙嗣鎸⒆哟墤?zhàn)戰(zhàn)兢兢的表現(xiàn)也反映了此行之驚險。
同時,詩人還善于描寫人物神態(tài)、心理,來反映旅途中遇到的險境?!抖茹氪ㄋ鳂颉贰罢魅索鰺o語,水石為怒號”一句,寫出了征人惶恐不安的心理,暗示了過橋的艱難;“中流一掀簸,目眩心魂搖”描寫過索橋途中遇到掀起的波濤,嚇的人魂魄都快沒了;“一仆送既濟,辭歸語??”寫出了過橋之后,仆人恐慌不已,請辭回家,從側(cè)面反映了汶川索橋之險。
當然,趙文哲的山水詩,并不僅僅局限于對沿途山川景物的描寫和艱難險阻的展現(xiàn),而是寄托著他在羈旅途中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對自身命運的感傷。離京前,他官至內(nèi)閣中書,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可謂前途一片光明。被免職后蒙恩隨軍出征西南,這一走便是背井離鄉(xiāng),前途未知。這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怎能安心欣賞沿途的美景,于是在很多詩篇中,我們都可以看出他情不自禁流露出來的感傷。如:卷一《過桃源初上一灘名毛甕子》:
灘流清可憐,阻石形勢變。一望江空濛,如雨復(fù)如霰。槎牙數(shù)峰峙,中各通一線。石立水亦立,飛浪搏人面。水中八尺篙,水際百丈纖。遙遙相叫呼,有若赴急難。當其入險時,出死力與戰(zhàn)。昔稱倒水巖,靈秀桃川冠。龍溪碧玉流,茂竹紛可玩。幽景不我娛,徒令飽憂患。何處漁仙菴,聞鐘起三嘆。endprint
此詩描寫了詩人途經(jīng)湖南省桃源縣,經(jīng)毛甕子灘時的所聞所感。灘水清且深,灘石奇特,水浪來勢兇猛,發(fā)出很大的響聲。龍溪水碧,溪邊長有茂密的竹林,可供人玩樂。末尾“幽景不我娛,徒令飽憂患”一句,寫出了詩人面對此灘此景并不感到愉快放松,而是充滿了憂患之情。那么詩人“憂”什么呢?或許是對接下來旅途中將面臨無數(shù)險境的憂懼,或許是對自身前途的迷茫,或許是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擔(dān)憂,這些都使詩人不能純粹地欣賞這險怪之景。
三、地域風(fēng)物詩
這一部分大致有兩類詩,分別是詠物詩和敘事詩。詩人從旁觀者的角度,記述了他所見之物、所聞之事。如《山茶花》:
蠻語成狂謳,蠻花發(fā)狂葩。問花花無語,聽我吟山茶。山茶滇所獨,隨地橫椏杈。最憶金浪巔,群山抱?岈。離立十萬株,虬枝肆騰挐。翠陰接如幄,風(fēng)日清且嘉。一樹千朵花,一花千縷霞。蒸為半天赤,桑旭搖光華。無人為培溉,雨露天所加。何不如海榴,遠載博望槎。每逢遷謫人,攀條重咨嗟。我謂花勿嗟,爾生樂幽遐。深深十笏盧,曲曲六枳笆。不須粉瓷貯,不用繡幔遮。凌冬避蜂蜨,閱世纏龍蛇。夫豈畏霜雪,北土非吾家。松桂有同性,恥為歲寒夸。南陬花市盛,紅紫紛天斜。頗聞芙蓉幕,排堦斗豪奢。山茶吾語汝,勿作姚黃花。
山茶花是云南所特有的物種。群山環(huán)抱中,山茶樹盡情綻放。一樹樹盛開的山茶花,映紅了半邊天。它并不需要園丁栽培灌溉,生長全憑上天賜予的雨露。更不需要人們用花瓶把它安插起來,抑或用繡幔遮蔽。山茶花傲然立于天地之間,可謂個性迥然。詩人通過歌詠山茶,贊美了山茶花偏安一隅、獨立開放的品格,批評了芙蓉、牡丹爭奇斗艷、競斗豪奢的特點。
《大理石》:
蒼蒼蒼山云,氤氳入山骨。一十九峰間,遂作萬玉窟。模糊發(fā)水墨,岡巒互出沒。遠人及遠樹,皴抹細于發(fā)。琢之為屏風(fēng),翠影生凹凸。往往不脛走,位置入華閥。明季此錫貢,不供有重罰??蓱z千丈坑,旦旦填氓卒??犊Y中丞,抗疏罷采伐。惜未磨崕書,刻作遺愛碣。方今重本計,異物卻丹闕。曰以風(fēng)有位,無俾藉干謁。頻年過葉榆,此石未停搰。得非潭潭居,癖具米顛笏。昔人兼兩書,恐被薏珠訐。郁林有清操,匪石自難拔。
本詩描寫的是云南蒼山岡巒間的大理石。大理石歷經(jīng)千錘萬鑿出蒼巒疊嶂間,用作屏風(fēng)和鑲嵌畫,供名門望族裝飾門庭。曾被朝廷下令作為貢品進貢,由于過度采掘,給出產(chǎn)地留下很多大坑。其間有慷慨之士,主張免去采伐之事,但并未奏效。詩歌贊美了大理石持清廉操守、堅貞不渝的品格。
此外,詩人還經(jīng)歷了云南的火把節(jié),在金雞邨泡溫泉,遍嘗了龍井茶、薏苡粥、當歸酒、藊豆糕等吃食。然而,與其他詩人不同的是,趙文哲曾隨軍到過緬甸,耳聞目睹了當?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因而這類詩,對于我們了解歷史、了解當時緬甸社會生活面貌,具有很大的價值。如卷四《猛拱土司進四象詩》:
王師征緬次猛拱,誕告諸夷爾毋恐。誅無赦者篡逆種(緬逆懵駁之父甕藉牙本以篡弒得踞其地),爾克共將受天寵。夷官感泣手雙拱,攜厥配來錦帕攏。琥珀作瑱貫耳孔,蠻布花裙名曰桶。厥音嘍麗性愚侗,苦言鄰寇肆牢籠。索米求金日苛冗,大旱望云愁?蝀。公今來及秋瓜唪,無數(shù)啼嬰饑得湩。氓安田廬魄安冢,欲報之德乏球珙。有馴象四放秋垅,兩牙彎環(huán)形臃腫。愿進闕下誠忭悚,重镅不系繩五總。以肱麾之行接踵,弓刀如山屹不動。曰跪則踡立則竦,賜以釁沐江濤洶。譬與降臣勉萋菶,伏流不見背峰聳。一躍風(fēng)雷四蹄涌,步伐儼然承誡董。非鞭箠之駕無 ,九閶仙仗環(huán)陛栱。列象巍峩寶瓶捧,諸邦任土歲有奉。四象寧增玉堦重,鑒爾效順志頗勇。封章上聞不汝壅,錫以佩囊刀珌琫。過望之喜逾得隴,圣清醲化極鴻蒙。元甲琱戈革包鞏,朱波彈丸甕中蠓。厥考盜兵始作俑,子弗干蠱轉(zhuǎn)讻讻。獸之不如頑且惰,?以尺組拑以拲。萬里頭顱象肩擁,象也聞之起而踴。
這首詩寫了清軍征討緬甸,到達猛拱(在今緬甸密支那西),勸當?shù)赝了練w順清廷之事。當?shù)赝了緸榱藬[脫鄰寇的侵擾和繁重的苛捐雜稅,決心歸附清朝,向清軍進獻四頭大象。詩歌描寫了土司們“琥珀作瑱貫耳孔,蠻布花裙名曰桶”的服飾妝容,對于了解當時緬甸服飾文化有參考意義。同時,對大象“兩牙彎環(huán)形臃腫”、“伏流不見背峰聳”“一躍風(fēng)雷四蹄涌”形態(tài)的刻畫,新奇不已,令人眼前一亮。
再如《送唐薌崖觀察回普洱三首》其二云:
十三版納遍春耕(觀察為整欠、景海土司定入貢之期,復(fù)安置內(nèi)附諸夷官于善地,分授田宅以撫輯之),騎象人來欵帝京(南掌國近遣使欵塞入貢)……漫憶竹西歌吹路,要君籌筆佐升平。
《大清一統(tǒng)志》卷556記載:“整欠,在九龍江邊外,距云南普洱府千余里。自古不通中國,乾隆三十四年內(nèi)附,請修職貢?!薄坝芯昂U?,距整欠又數(shù)百里,統(tǒng)大小頭目共二十余,其頭目曰先綱洪,乾隆四十年,與整欠同修職貢。其物產(chǎn)服飾,亦與整欠相類?!盵11](P915)《大清一統(tǒng)志》卷555:“南掌,在云南省東南,東至水尾界,南至安南界,西至安遠界,北至車里界?!盵12](P871)有資料證明,南掌即指公元857年在今老撾瑯勃拉邦建立的國家,16世紀中葉遷至萬象。
此詩反映了春天整欠、南掌等屬國途經(jīng)云南去京師朝貢之事。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緬甸、整欠、南掌等皆為清朝屬國,其貢道由云南以達于京師?!洞笄逡唤y(tǒng)志》卷555:乾隆二十六年,“南掌國王準第駕公滿,遣使齋表慶祝萬壽,與例貢馴象二只同進,三十六年亦如是?!盵13](P872)《清史稿》卷528:“(乾?。┒甓?,國王準第駕公滿奏言:‘臣母喃瑪喇提拉同臣遣奉表,進馴象二只,慶賀皇上五旬萬壽,皇太后七旬萬壽?!盵14](P14699)與此詩所作時間正好相符。
又如卷四《鳥獸中鸚鵡、孔雀、猨、象四者皆中土所罕見,而夷地則多有之,各賦一詩》:
鸚鵡
蠻山碧無限,碧樹碧于煙。日日飛相狎,花花舞共妍。身輕棲易穩(wěn),舌澀語難圓。負爾春風(fēng)意,誰調(diào)繡戶前。
孔雀endprint
共惜焚身易,從知斷尾難。羽毛天獨假,屏障世爭看。儀物關(guān)三錫,文章落百蠻。何如覽輝者,羅綱不能干。
猿
暮聽朝還聽,風(fēng)吹雨又吹。偶看將子處,偏在念家時。詞賦增人感,江山助予悲。徒夸塞翁筆,掛影寫秋枝。
野象
是物龐然大,居游木石中。形先欺虎豹,性不嗜雞蟲。臨陣奔何數(shù),當階舞最工。莫猜野心在,服教獸從同。
詩歌描寫了夷地特有的四種鳥獸。“身輕棲易穩(wěn),舌澀語難圓”,寫出了鸚鵡體型輕巧、咿咿學(xué)舌的特征;“羽毛天獨假,屏障世爭看”寫出了孔雀擁有得天獨厚的絢麗羽毛,開屏?xí)r引得世人爭先圍觀;猿是詩人相對熟悉的生物,詩人從京師一路南下,每每過江過河之時,或多或少都有對猿聲的描寫,此詩又一次寫了猿聲不斷,哀轉(zhuǎn)凄切,引起詩人無盡的思鄉(xiāng)之情?!笆俏稞嬋淮蟆钡莱隽舜笙篌w型巨大的特點,“性不嗜雞蟲”寫出了大象不喜食肉的飲食習(xí)慣。
此外,又如《夷寨》一詩反映了土司男女皆徒跣蓄發(fā)、用蒲葉書編年紀候之習(xí)俗。這些都是研究西南地區(qū)及緬甸寶貴的資料。
四、戰(zhàn)事詩
《娵隅集》中直接描寫戰(zhàn)事的詩數(shù)量并不多,但鑒于趙文哲獨特的從軍經(jīng)歷,這方面的詩也很有代表性。
卷十《十二月十三日斑斕山紀事》:
連峰若環(huán)斷若玦,羊腸一絲天際豁。賊碉屹然不可拔,如猘之狂鼠之黠。一軍據(jù)左遏賊沖,及山之半布成列。一軍右上監(jiān)其腦,俯瞰碉樓蟻在垤。朔風(fēng)烈烈翻大旗,指點元戎中秉鉞。是時窮冬天苦寒,堅冰欲鼓山石裂。萬人裹甲如裹鐵,噤不成聲喉卷舌。豈知挾纊在一言,始信拊循勝鞭撻。槍丸似雨煙似墨,一卒飛騰刀滾雪。上碉無梯下無穴,以肉斗石怒沖發(fā)。何來援賊氣甚囂,短兵一接魂魄奪。殺人無聲亦無影,人在陣云自出沒。生擒一賊挾兩頭,歸謁和門略陳說。生囚死馘互拴縛,一片模糊刃余血。唶汝小丑恃在險,問天此險為誰設(shè)。負嵎之獸且莫攖,游釜之魚寧久活?詰朝再戰(zhàn)竊有請,若徇三軍須此卒。
本詩描繪的是冬日兩軍在斑斕山[10]交戰(zhàn)的情景,對于研究四川大小金川戰(zhàn)役,具有參考意義。詩歌極寫冬日的苦寒、地勢的險峻,以及敵軍的狡詐,暗示了破敵的艱難。戰(zhàn)爭在肅殺的氣氛中展開,我方士氣高昂,勇猛殺敵。生動的戰(zhàn)況描寫,細致的人物刻畫,再現(xiàn)了戰(zhàn)斗的慘烈,令人驚心動魄?!柏搷分F且莫攖,游釜之魚寧久活?”一句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其他的如《乘舟行江門驛作》:“金江乘舟歲在丑,戰(zhàn)鼓如雷共江吼。一聲炮火掠人頂,摧折維舟十圍柳?!泵鑼懥诵薪?jīng)江門驛時,周圍戰(zhàn)鼓如雷、炮火轟鳴的境況,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性。《北山行帳夜大雷雨,讀儉堂從軍行有感即次其韻》:“雄雷出地鳴戰(zhàn)鼓,白雨撒空注強弩。林深夜黑火一線,知是南山炮飛處。軍中射石如射虎,以石為碉難用武。”細致地描寫了戰(zhàn)鼓雷鳴、箭弩齊飛、炮火連天的戰(zhàn)爭場面。
五、結(jié)語
趙文哲是清代乾隆朝著名詩人,從軍西南的獨特經(jīng)歷,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的影響?!秺塾缂肥撬⒕游髂蠒r期所作詩之合集,內(nèi)容豐富,取材新奇,正如他在《發(fā)永昌作》一詩中寫到“一事雄夸得,詩編入蜀新?!彼暮糜淹蹶圃凇逗T妭鳌分幸卜Q趙文哲“既攜予入滇、蜀,得江山之助,所作尤變化新奇?!盵15](P125)他的這些詩作,對于我們了解歷史及西南地區(qū)的物產(chǎn)、習(xí)俗等有很大的意義。詩集中對四川、云南邊境之戰(zhàn)事及各屬國朝貢之事的記載,可以達到“以詩證史”的目的。從文學(xué)的角度講,《娵隅集》中寫的最出色的內(nèi)容,當是描寫沿途山水風(fēng)光的這一部分。趙文哲得西南山水之助,憑借其聰穎的天資、雄健的詩風(fēng),使得《娵隅集》成為清代紀行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成就了他的詩名。
注釋:
[1]《清史稿》卷一百一十四:內(nèi)閣中書,正七品。掌撰擬、翻譯。
[2]《清史稿》卷一百一十四:軍機大臣其屬曰章京,滿洲十有六人,漢二十人,分掌清文、漢字。名曰行走,分頭班、二班。
[3]當時緬甸經(jīng)常騷擾中國邊境,從乾隆三十一年起,清王朝派兵征伐緬甸。
[4]猛養(yǎng),在今緬甸密支那。
[5]猛拱,今緬甸密支那之西。
[6]老官屯,位于緬甸國都阿瓦城北五百里。
[7]金川地區(qū)位于四川金沙江流域,大金川即今四川金川縣,小金川即今四川小金縣。大金川土司野性難馴,恃強凌弱,多年以來屢次侵犯周邊地區(qū),清廷為平定邊防,于乾隆十二年(1747),進行了第一次大小金川戰(zhàn)役。此后,當?shù)赝了疽廊徊蛔袷胤ㄒ?guī),滋擾不斷。于是清廷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又發(fā)動了第二次大小金川戰(zhàn)役。
[8]木果木,在今四川小金縣北。
[9]即今云南中部之滇池。
[10]斑斕山,亦名巴朗山、巴郎山。即今四川小金縣東、汶川縣西南交界之巴郎山。
[11][清]·穆彰阿,潘錫恩等纂修:《大清一統(tǒng)志》,四部叢刊續(xù)編史部,卷556。
[12][清]·穆彰阿,潘錫恩等纂修:《大清一統(tǒng)志》,四部叢刊續(xù)編史部,卷555。
[13][清]·穆彰阿,潘錫恩等纂修:《大清一統(tǒng)志》,四部叢刊續(xù)編史部,卷555。
[14][清]·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列傳三百八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
[15][王昶]:《湖海詩傳》,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626冊卷二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參考文獻:
[1][清]趙爾巽等撰.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清]官修.清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清]穆彰阿,潘錫恩等纂修.大清一統(tǒng)志[M].四部叢刊續(xù)編史部.
[4][清]李元度纂.國朝先正事略[M].臺北:明文書局,1985.
[5][清]趙文哲撰.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436冊(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娵隅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清]王昶著.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626冊·湖海詩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張撝之,沈起煒,劉德重主編.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8]史為樂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Z].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5.
[9]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Z].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
[10]王玉媛.死因殉國名逾烈,詩已成家世共傳[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2,(03).
(楊歡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學(xué)文學(xué)院 030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