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0月7日文章,原題:探訪英國首所中英雙語小學
作為一名在新加坡說英文家庭長大的女孩,普麗瑪曾不愿學漢語普通話。但如今已在倫敦為人母的她正想方設法確保自己的兒子學好中文。孩子一歲時,她堅決要求全家每周一半時間說普通話。上月,她把孩子送去了肯辛頓·韋德學校,一所承諾讓學生接受沉浸式普通話教育的新辦學校?!斑@是與才智、文化有關且‘面向未來的教育,”自稱“虎媽”的她解釋說。
“中文和(計算機)編碼,這是我認為很重要的兩種語言!” WPP廣告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蘇銘天爵士近日在該校中秋節(jié)慶?;顒又羞@樣說。他向學生家長保證,向該校支付的1.7萬英鎊學費絕對物有所值。
對普通話的狂熱基本仍局限于倫敦的富有家庭,但這似乎與英國勸說其他國家學習英式英語的做法有些矛盾。盡管如此,中文學習在喬治·奧斯本任財政大臣時期就已全面鋪開,當時財政部為開設中文課堂的學校提供1000萬英鎊鼓勵金。
美國已有數(shù)百所提供沉浸式普通話教育的學校。語言學教授安東尼拉·索雷斯說,“中文是新興語言,中國正崛起為政治和經(jīng)濟大國”“這被視為一種良好的投資”。
肯辛頓·韋德學校完全由私人投資者籌辦,學校分英文教室和中文教室,老師也有英文和中文之分,學生每天都在兩種語境中切換。學校希望,學生11歲畢業(yè)前能熟練掌握英中雙語。
上月,學校招收的首批15名學生已經(jīng)入學,其中3人會說流利的普通話,約一半人完全不懂中文,學生家長來自美國、韓國、俄羅斯、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該校校長喬·華萊士介紹說,“家長們多是與中國有合作或深知中國重要性的商人,他們極富才智且對子女寄予厚望”?!?/p>
(作者喬舒亞·查芬,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