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民權(quán)村:依山傍古寺 幽靜似“桃源”
張海濤
20世紀(jì)20年代,在幾位當(dāng)?shù)亻_明人士的倡導(dǎo)下,鞏義市過溝路、崔莊村等合并成新的“民權(quán)村”。
清晨,看石窯里飄出的裊裊炊煙;駐足村內(nèi)的元帥池旁,遙想當(dāng)年元帥英姿;在忠義寨里,思英雄俠肝義膽;在過溝路村,尋找“兵工廠”的影子。慈云寺內(nèi),遙想當(dāng)年唐僧講法的情景,看53峰圣境之圖,觀“二祖降魔”峰,《西游記》里的諸多故事也能在這里找到影子……
民權(quán)村距離鞏義市區(qū)約18公里,跨過承恩橋,就到崔莊村,民權(quán)村下轄16個自然村,崔莊村是其中之一。
崔莊村是個小山村,村民的房子散落在山谷和半山腰。一半是白墻紅瓦的新房子,一半是青石老窯,新舊房子交錯在一起。
在一處半山腰里,有一排氣派的石窯,石窯外邊沒有院墻,6孔石窯連在一起,長約30米,寬約9米,高約5米,全部由青石砌筑而成,房子的正面,青石光滑平整,而側(cè)面的青石則有棱有角,密密地堆砌在一起,每孔石窯有一扇門和一扇窗戶。石窯的窯頂是拱形,用石頭圈起,石窯沒有梁柱,也沒用一片瓦。
“20世紀(jì)90年代之前,村里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是石窯,家家戶戶住石窯?!泵駲?quán)村村委會副主任崔光選說,現(xiàn)在村里保留下來的石窯還有200多孔,有人居住的有50多孔。整孔石窯全用青石砌筑而成,山上有的是石頭,從山上運下來青石,然后用錘和鑿子打磨石塊,把石塊打磨得又平又齊整,“好石匠一天最多打磨5塊青石,那時村里的石匠很吃香”,建石窯,直接成本不高,也不需要采購什么磚瓦和木材,有人力就行,4孔石窯20多個人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建成。
77歲的崔澤斌和老伴如今仍住在4孔石窯里,窯洞里沒有空調(diào),沒有電扇,只有一個小煤爐。“石窯的頂和墻壁都是用大青石砌筑的,很厚,夏天太陽曬不透,冬天又避寒,所以,這里是冬暖夏涼,住著很舒服,缺點就是有些暗?!贝逎杀笳f,6年前,國家對這里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原先種莊稼的地方都種上了樹,每畝地國家給予230元的資金補(bǔ)助,所以,村里漫山遍野都是樹。
崔光選說,由于村子有特色,這幾年來村子游玩的人多起來,游客對這些石窯很感興趣,到石窯前又是看,又是摸,又是拍照。受此影響,村民也增強(qiáng)了對石窯的保護(hù)意識,有些石窯哪怕現(xiàn)在不住人,石窯的主人也會?;貋砜纯?,見有損壞的地方也會及時修復(fù),把石窯打掃得干干凈凈。
在民權(quán)村東部的山谷里,村里建了一個小花園,花園里有長廊,長廊里有石板凳供游人休息。小花園的旁邊是元帥池。
元帥池有200多平方米,深約10米,池里有水,池子周圍亂石林立。“這個池子是天然形成的,它的水是從距此兩公里多的王水泉村流過來的。”72歲的鞏義市大峪溝鎮(zhèn)政府退休干部宋殿興說,相傳東周時期,周襄王因王位之爭兵敗后逃難到此,居住在離此不遠(yuǎn)的困龍山上,元帥池是周襄王手下的元帥居住的地方,至于這個元帥究竟是誰,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考證。王水泉村有很多泉水,據(jù)說周襄王喝過那里的泉水,因此村子得名“王水泉村”。
沿著山路向南走1公里多,走到一個山嶺上,山嶺下的半山腰有個小村子,不仔細(xì)看,還真不容易發(fā)現(xiàn),這個村子就是民權(quán)村下轄的過溝路村。
“過溝路村原先的名字叫戈鉤爐村,戈和鉤都是古代的兵器,它是周襄王的兵工廠所在的村子,后來人們念成了過溝路村?!彼蔚钆d說,這個地方很隱蔽,適合做兵工廠。過溝路村附近有個地方叫招兵石洼,那里的山頭上有一塊大石頭,大石頭上有個洼槽,據(jù)說是周襄王插旗桿招兵的地方,唐朝的樊梨花也曾在此招過兵。
圍繞在過溝路村周圍的山嶺上有一圈寨墻,寨墻全部由青石砌筑而成,高的地方有3米多,低的地方不足1米,還有的地方只剩下墻基,已經(jīng)沒有墻。這里有寨墻,還有寨門,來到了忠義寨門前,寨門有3米多高,為拱形,寨門兩邊各一個小洞,小洞有3米多深,近兩米高。
“忠義寨和附近寨墻,最早修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主要是為防匪患而建?!彼蔚钆d說,后來陸續(xù)有人對寨墻和寨門修修補(bǔ)補(bǔ),現(xiàn)存的寨墻約有兩公里長,留下的寨門有4個。
在忠義寨東約1公里,兩棵連在一起的橿子櫟樹十分引人注目,兩棵樹緊緊地?fù)肀г谝黄?,在樹的主干部分還能看到是兩棵樹長在了一起,往上,兩棵樹的枝干完全扭在了一起,已經(jīng)分不清哪些枝條是哪棵樹上的了,即便到了寒冬時節(jié),兩棵樹的樹葉也還是青翠欲滴,古樹上的標(biāo)牌顯示,兩棵古樹樹齡已經(jīng)有500多年了。
“兩棵樹的枝條連在一起,連理枝象征著堅貞不渝的愛情,所以經(jīng)常有年輕人到此拍照留念。”宋殿興說。
“青龍環(huán)抱慈云寺”為民國時期《鞏縣志》所載的鞏縣八景之一,慈云寺就在民權(quán)村南3公里多的青龍山中,該寺坐落的地方歸民權(quán)村管轄。
慈云寺處于一個峽谷地帶內(nèi),周圍被群山環(huán)抱,它所在的青龍山以風(fēng)景秀麗著稱。
史料記載,慈云寺為我國最早的三大寺院之一,創(chuàng)建于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前后,為印度高僧摩騰和竺法蘭所建。此寺初建,就與白馬寺有上下院之分。白馬寺近帝都,為皇帝和高級官員拜佛之地,故稱上院;慈云寺是庶民百姓拜佛之地,故稱下院。
“慈云寺還同《西游記》有關(guān)呢,在這里能找到很多《西游記》故事里的影子。”宋殿興說,他多次到慈云寺查看寺里遺留下來的石碑,其中一塊石碑碑刻為“青龍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圣境之圖”,描繪了當(dāng)時寺里的僧侶學(xué)習(xí)善財童子為求佛法參拜佛界53位高人,歷經(jīng)53次磨難成佛的故事,碑刻上還有慈云寺附近53峰的名字,“吳承恩可能就是看了此圖,受到啟發(fā),在《西游記》中創(chuàng)作出唐僧師徒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jīng),修得正果的故事?!?/p>
慈云寺周邊還有摩騰、竺法蘭談經(jīng)說法的“二老談經(jīng)”、降服諸妖的“二祖降魔峰”,安葬二老的“祖林”,這里邊都能找到《西游記》的影子。鞏義的黑風(fēng)洞、黃風(fēng)嶺、天梯峰等自然景觀和人參果樹復(fù)活、桑林禱雨等傳說故事無不同《西游記》里的故事相似。
慈云寺里遺留的石碑碑刻顯示,唐僧自印度取經(jīng)回來后,多次到慈云寺“開演大法,廣度迷津”,宋殿興說:“吳承恩要寫好小說,必然會到唐玄奘講經(jīng)的慈云寺溯本求源?!睋?jù)此,他推斷:吳承恩很可能到過慈云寺,并在鞏義一帶搜集、整理了大量創(chuàng)作《西游記》的素材。他的這個觀點得到了不少專家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