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旺
居住的地方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宿舍門前有一口池塘,池塘里的水澄凈透明,每年從初春到秋末,這里便是蛙的樂園。
單位有很多同事覺得這蛙聲挺吵鬧的,使人夜不能寢。每當夜幕降臨,蛙的低吟淺唱便拉開了不夜天的序幕。東面呱呱,西邊嘰嘰,這些規(guī)律而又充滿情調的音符顯得悠揚而深邃。以往的夜晚我沒有感覺到蛙聲的吵鬧能給我?guī)矶嗌儆绊?,但此刻感受到了。今夜決定寫篇計劃已久的關于北紅尾鴝的文章。夏日的晚上,屋子里很熱,便打開筆記本電腦坐在陽臺邊,準備一邊納涼、一邊寫作。腦袋一直在構思著寫作思路,也許因為沒有找到切入點而思緒紊亂,感覺今夜蛙唱聲要比以往喧鬧許多。既已被此起彼伏的蛙聲打斷了思路,索性陷入聽蛙的心境。
于是站在陽臺上,聽著蛙聲看月亮。山里的天空沒有霧霾的籠罩,更沒有城市的霓虹以及喧囂,只有蟲鳴蛙唱。這大自然的樂章,有時規(guī)律,有時凌亂,卻是最純粹的天籟之音。微微晚風吹送,抬頭仰望夜空,看月追云,看云遮月,看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不知過了多久,月亮來到了池塘的水面之上,淡淡的白光把湖面照耀得波光粼粼,頓時整個湖面猶如一塊鏡子。月光把池塘邊那幾棵桂花樹、柳樹的倒影投在湖面上,湖面上、樹影間,月隨云走、云隨月動,整個湖面就是一幅秀麗的水月動圖。
抬頭望明月,低頭辨蛙聲。池塘里唱得最歡的是沼水蛙,高頻率的節(jié)奏呱呱呱,東唱西和,南呼北應。也許我習慣了用鳥音來分辨鳥種,這時想利用聽力來計算究竟有幾只蛙在這池塘里引吭高歌,可是由于聲音吵雜,重復了好幾遍,還是計算不出來。靜靜傾聽,也只能辨別蛙的種類。在歌唱的有彈琴蛙、小弧斑姬蛙、飾紋姬蛙、澤蛙,池塘邊還有黑眶蟾蜍以及中華大蟾蜍發(fā)出低吟的伴奏曲,眾蛙聲聲,簡直是在演繹著一場盛況空前的大合唱。蛙類的鳴唱其實不僅是向大地抒發(fā)感情,以示家族成員們夜不寂寞,更重要的是透過優(yōu)美旋律,展示個體才華,從而贏取異性的芳心。蛙臨水而居,在它們的崢嶸歲月中,繁衍后代是它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蛙屬于兩棲變溫動物,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度日。它們一生都離不開水,保持身體濕潤、喜居潮濕的環(huán)境是它們維持生命的本能。蛙們是人類的益友,以昆蟲為食,常在稻田、水渠、湖泊、草叢出現(xiàn),它們在維持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乃至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常說“坐井觀天”,其實從科學角度分析,有“井底之蛙”的水井說明井里水質優(yōu)良,因為蛙們對水質的要求極其苛刻,只有水質與食物得到保障的地方,才能讓他們安居。棲身于得天獨厚的位置中,享受安逸的生活狀態(tài),依環(huán)境而生存,它們不需要走南闖北,于是寧可選擇坐井觀天。
由于工作關系,我每年都接觸到許多生活在鋼筋水泥城市里的孩子。家長們坦言從遙遠的都市把孩子帶進大自然,為的就是讓孩子零距離接觸自然,在自然觀察過程中與孩子更好地互動,也希望孩子把自然觀察的靈動帶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生活在高樓大廈里的人們,習慣了汽車喇叭和工廠的轟鳴,偶爾逃離世俗喧鬧,去曠野聽蟲蛙淺唱,賞清風明月,確實能有不一樣的收獲。
在欣賞蛙的大合唱時,突然想到,假如在漆黑的夜晚里,沒有自然界生物發(fā)出的聲音,那將多令人毛骨悚然。又想到,假如沒有蛙躍、蟲爬、鳥飛,人類也將無法在地球上生存吧,浩瀚的長空將只有空虛,蔥郁的森林將寂寞無聲,生態(tài)失去平衡,文學藝術也將會失去魅力。
夜已深,池塘里的蛙還在吟唱,有時合唱,有時獨奏,或粗獷,或清幽,忽遠忽近,縈繞耳邊。月色皎潔,晚風輕盈,今夜陶醉于湖光月色,傾聽著美妙的歌聲,原有的煩躁思緒,早已隨風而去,取而代之的,是愉悅的心情和新的靈感。
本欄責任編輯 周錦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