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明
摘要: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抓好學生的寫作訓練,結合教材實際與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將寫作訓練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在閱讀中充分挖掘寫作營養(yǎng),平時引導學生多觀察,積累素材,并且多思考多練筆,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fā)其寫作欲望。另外,還可寫的好的文章作為范文提供給學生閱讀并參考,使學生間進行自由的交流,并進行有效的評價,經過長期的反復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關鍵詞:作文教學 途徑 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而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為循序漸進的結合教材及教學實際情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側重于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閱讀教學中的寫作營養(yǎng)
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應是互相促進的有機體,每篇閱讀文章都包含著很多寫作知識,認真吸取這些寫作營養(yǎng),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語文教材所選文章多是一些經典美文,具有極高閱讀研究價值。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要重視通過課文閱讀調高學生作文水平。做好閱讀與寫作的遷移。讓學生有意識的把學過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不必非長篇作文,只需一二百字的小文章即可。如學完《春》后,鼓勵學生巧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完成一段景物描寫;學完《鄉(xiāng)愁》后,巧選意象寫一首小詩;學完《故鄉(xiāng)》后,運用對比寫一段文字……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把在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實踐中。
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詞語教學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通過分析結構特點,提高學生組織材料,布局謀篇的思維能力;通過熟讀和背誦課文中的精彩片段,使學生汲取語言中的多種養(yǎng)料,學習各種寫作方法,提高表達說理能力。除課文外,還要重視課外書籍的閱讀,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做好摘抄和積累,為寫作備好源頭活水。
二、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積累素材,多思考、多練筆
魯迅先生曾說過,對于寫作,“第一需觀察”。魯迅筆下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能達到一筆傳神的效果,與他平時的認真觀察是分不開的。因此我經常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讓他們學會以小見大,寫好觀察日記。并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參加一些有意義的大型活動,豐富社會知識。
練筆比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是精心準備,激發(fā)興趣
開學初布置寫練筆前,讓每位學生做自己“作品”(練筆本)的美術編輯,鼓勵學生在周記本扉頁上加以點綴修飾,并為自己將要創(chuàng)作的作品擬個總題目。不出乎意料,學生興致極高,很快,精致而又個性化的練筆本《心路歷程》、《問候青春》等,就如圖書一般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
第二是廣泛涉獵,厚積薄發(fā)
“圖書”要做到表里如一,首先學生要有內容可寫。面對經過自己精心裝飾設計的練筆本,學生非常認真,寫作質量也有所提高。為避免一些學生重復陳舊素材甚至盲目抄襲等問題,我及時引導他們開闊視野,選擇貼近時代脈搏的新事、實事,寫各學科內容涉及的人物軼事、有啟示的原理哲思或讀后感等。
三、結合作文教學“拋磚引玉”
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將一些值得學生仿寫和練筆的文字設置成專題來“刺激”學生們與名篇名家一爭高低,這樣既為學生提供了競技場,又潛移默化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技巧。如“我與魯迅比寫故鄉(xiāng)”,“挑戰(zhàn)朱自清”等。
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我突破傳統(tǒng)“教師出題——學生寫作——教師評閱”三部曲,在探討作文新課型方面做了幾點嘗試:
1.自主交流——破“一刀切”為“互通共享”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種原因,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強弱的差異。所以每次作文,我力爭做到一次多題或劃一個大致范圍由學生自己命題,讓學生掌握一點選題上的自主權,以便有感而發(fā)。兩課時作文,一課時用來寫作,一課時用來交流。因為要同大家交流,要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口頭發(fā)言,強烈的好勝心和自我認同感驅使學生們精心構思,力求寫作一篇,受益多篇。經過交流,使學生互通共享,取長補短,從自我封閉的消極應付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開始了積極主動創(chuàng)作。
2.合作評析——破“一言堂”為各抒己見
所謂合作評析,包括師生間、生生間評析,主要有三種形式:其一是讓學生對照范文自己“照鏡子”;其二是學生之間一對一進行交換評析;其三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集體評析。
交換評析有兩點要求:“尋寶”,找出對方作文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挑刺”,找出對方文章需要修改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方案。
交換評析后,教師還要引導全班同學就某篇文章進行集體評析,寫出見仁見智的評語。必要時將學生作文連同教師評語一起印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jù)原作,對教師的評語寫出評論,并力爭有針對性的對原作進行修改。這樣,學生不僅“吃”透了原則還“消化”了評語。
通過合作評析加快了作文周轉速度,把封閉式教師單一工作環(huán)節(jié)變成開放互動的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3.“開放零售”——破“一貫制”為“靈活機動”
叔本華說:“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么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比说乃季S活動軌跡絕不是沒有起伏變化的直線運動。思維活動具有“陣發(fā)性”的特點。一個獨見的形成,一個新穎的構思,一個詞語的巧用,一段文字的形成,往往受外界某種因素的激發(fā)而完成于思維最活躍,效應最明顯的一瞬間。變“批發(fā)式”為靈活機動的“零售式”,極符合學生寫作實際。
總之,要想讓學生走出對作文厭倦、害怕,甚至對抗心理的困境,首先得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其次,必須重新認識“作文”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技能,它是由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因此,寫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過長期實踐,反復練習。
參考文獻:
[1]王彩紅.淺析寫作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探究[J].學周刊,2015(27)
[2]劉愛紅.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
[3]劉淑潔.初中生語文寫作能力提升策略的三點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2)
[4]張麗文.如何加強中學語文寫作教學[J].才智,2010年2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