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羽
摘 要:在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采用“六段”教學方法,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學習和鞏固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分析化學 實驗技能 “六段”教學法
· 【中圖分類號】R-4
分析化學是定性以及定量研究物質化學組成或結構的一門科學,是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但是,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不很快的適應分析化學的學習,特別是實驗課程的學習。原因主要是實驗的動手能力較差,學習方法一時不適應,并且在實驗中缺乏主動性。為了轉變這種被動的局面,以及在學習中更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我們經(jīng)過多年實踐,逐步探索出一種“六段”教學法。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能夠加快學生對理論的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的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1. 方法
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教材為潘國石主編),安排理論課25次(50學時),基本操作
技術訓練4次(8學時),定量實驗20次(40學時),播放教學錄像片1部,考核1次,實驗設計1次,整個教學分六個階段進行。
1.1 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術的學習階段
本階段采取大課講授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小課示范基本操作技術,如分析天平的使用,
滴定管的洗滌、使用等。手把手地做,邊講解、邊演示,學生先觀察、模仿后再動手。老師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發(fā)現(xiàn)不規(guī)范、不正確就及時糾正直到學生較熟練掌握,為開展以后的定量實驗做好準備。
1.2 學生自配試劑,基本獨立完成實驗階段
實驗前,學生認真閱讀實驗講義,弄清實驗原理、操作步驟,由老師檢查預習情況和掌
握程度,啟發(fā)式講解做好實驗的關鍵點及有關注意事項,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此階段要繼續(xù)加強基本操作技術訓練,并讓學生根據(jù)實驗要求,按“準確、夠用、節(jié)約”的原則,獨立寫出需配制的試劑名稱、濃度、體積及詳細的配制方法,經(jīng)老師審閱、修改后,獨立配制試劑,完成實驗全過程。
1.3 分析結果的判斷
通過理論課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對分析結果的判斷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同時
弄清楚對結果判斷的要求、方法,了解實驗誤差產生的原因及減少誤差的措施。例如,在鉻酸鉀指示劑法中,鉻酸鉀的濃度對測定的氯離子的含量是有影響的。通過嘗試用不同濃度的鉻酸鉀指示劑進行測定,然后計算相對平均偏差,來判斷自己做的實驗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強化學生“量”的意識,使他們更加重視實驗的準確性。
1.4 學生獨立完成實驗階段
在完成好上述階段后,學生可以開始獨立完成實驗。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jù)實驗的
進展,隨時提出思考題,由學生獨立思考、解答。例如,在間接碘量法測定銅鹽的實驗中,當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過量的碘化鉀,立即出現(xiàn)深棕色的懸濁液,這時老師提出思考題:這種懸濁液的成分是什么?學生通過理論知識就能夠解答出:棕色為單質碘的顏色,懸濁液為碘化亞銅沉淀。這樣,使學生能夠把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很好的結合,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1.5 技能考核階段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對分析化學實驗的技能應有所掌握,這樣,通過技能考核,
既能得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反饋信息,又能促進學生的進一步學習。
1.6 實驗設計階段
在完成好前5個階段后,講授1-2個實驗內容,然后介紹文獻查閱與收集方法,要求學
生自己設計一套完整的方案,得出實驗結果。例如,水的硬度測定一般用配位滴定法,但是老師在提出“能否用另外的方法”這個問題后,指導學生到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參考書,并應用已學過的專業(yè)理論和技術知識,進行總體方案設計,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出“雙波長測定水中鈣、鎂離子含量的方法”的實驗原理、步驟。
2. 效果
2.1 學生兩次自我評估的結果
我們在開學初和期末,對2014級臨床檢驗班進行了兩次調查,結果表明,經(jīng)過“六段”
教學法訓練后,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實驗設計能力、思維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學效果顯著。
2.2 期末實驗操作技術考核結果
我們采用師生面對面操作來考核學生的實際技術水平,要求學生按照老師指定的實驗項
目進行實驗,同時隨時回答老師的提問。老師根據(jù)事先擬定的若干個實驗要領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分,結果合格率為98%,優(yōu)秀率為83%。
2.3 實驗設計考核結果
以醫(yī)用硼砂測定為主題,讓學生自查資料,寫出實驗原理、步驟、計算結果及求出相對平均偏差,結果全班合格率為91%,其中有20%的學生設計出2-3個方案,有些方案如利用酸度計測定,表明學生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
3. 體會
3.1 抓緊基本操作技術訓練,是搞好“六段”教學的基礎
在剛進行基本技術學習的時候,有許多同學不會使用儀器設備和采用的器材。老師認真
講解操作要領,規(guī)范化示教,反復演習,在學生練習過程中細心觀察,發(fā)揮操作不規(guī)范,及時給予糾正,對于個別已形成習慣的不正確操作者,令其課上練、課余練、直至操作規(guī)范化為止。同時,適當增加訓練課,到學生熟練掌握實驗基本操作為止?;静僮骷夹g訓練要貫穿“六段”教學的始終。
3.2 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是搞好“六段”教學的保證
學生從學習某一個簡單的操作技術開始,到自配試劑,獨立完成實驗;從會照實驗講義
做實驗,到會運用質量控制方法保證高質量完成實驗,直至會查閱文獻進行實驗設計,難度逐漸加大,要求逐步提高,不僅要求自己會動手做好實驗,而且要善于動腦筋、勤奮思考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這樣由易到難,不斷深化,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易接受,有利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離校后能夠獨立完成各項任務。
3.3 抓好實驗設計階段教學,是“六段”教學的核心
實驗設計不是書本上都有現(xiàn)成答案可抄,而是需要學生運用已學習的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技術,將查閱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綜合、設計出實驗方案,這就要求學習不僅要會重復前人的實驗,還應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初步的實驗方法的研究能力,以適應現(xiàn)代醫(yī)學檢驗不斷發(fā)展的需要,適應社會的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