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仙
運河與古鎮(zhèn),相依相生
從煙波浩淼的微山湖東口,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迤邐向東,流經(jīng)廣袤的魯南大地進入江蘇,這就是臺兒莊運河,全長42.5公里。
臺兒莊運河是整個京杭大運河中唯一一段完全東西流向的,它在魯南大地上打了一個漂亮的古結(jié),從而使運河古鎮(zhèn)與古老的京杭大運河連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臺兒莊運河是明朝時歷時10余年的京杭運河4次大改道工程的重大成就。此前數(shù)百年,由于黃河水患的淤塞及其他原因,京杭大運河始終多枯少豐,漕運“動脈”空有其名。臺兒莊運河的誕生,使京杭運河絕境重生。
也正因為這段運河的開鑿和通航,不僅使臺兒莊成為“漕運要津”、“魯南重鎮(zhèn)”,也催生了這里的多樣風(fēng)情。
“上織新年迎新春,乾隆乘船北京去,文武百官隨后跟,兩條手巾織的長,運糧河上運糧忙,江北的焦棗往南運,江南的大米過長江……”這是流傳在臺兒莊的運河號子。號子記載了乾隆皇帝南巡經(jīng)過臺兒莊的事情,據(jù)《清文稿》里記載,乾隆帝六次南巡,每次都要經(jīng)過臺兒莊碼頭。
彼時臺兒莊碼頭居京杭大運河南北航運之中間,繁榮富庶,商旅云集,南方的竹木、瓷器、絲綢、茶葉、稻米,國北方的山果、木材、棉花、煤炭等都由臺兒莊碼頭中轉(zhuǎn),可以說是“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嶧縣志》記載臺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南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zhèn)之大,甲于一邑?!?p>
活著的運河,嘗過鮮血
在臺兒莊,運河不僅造就了十里港灣不夜城,留下了京杭大運河僅存的古運河段——月河古道,還親歷了一場對中華民族生死攸關(guān)的大戰(zhàn)——“臺兒莊大戰(zhàn)”。
說起臺兒莊戰(zhàn)役,大家并不陌生,1938年春,侵華日軍向臺兒莊發(fā)起進攻,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zhàn)。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范圍里,敵我雙方血戰(zhàn)廝殺,美麗的運河小城尸橫遍野,一片狼藉,日軍的鋼盔堵塞了運河的水流,手榴彈的木柄碎片積存了一寸多厚,運河水為之染紅。
在李宗仁的帶領(lǐng)下,中國軍隊殲敵萬余人,臺兒莊人民取得了勝利,史稱“臺兒莊大捷”。在當年發(fā)生過激烈爭奪戰(zhàn)的臺兒莊古清真寺院內(nèi),我的指尖觸到了一粒鑲嵌在樹洞里的子彈,木質(zhì)溫,金屬涼。這座清真寺屋墻上的彈洞,比起雨打沙灘點點坑來,有過之無不及,可以想見當時戰(zhàn)斗的激烈程度。
所幸,如今臺兒莊的天空風(fēng)清云定,水波不興的新運河、老運河映耀著臺兒莊的天空。當年曾經(jīng)被日本兵的鋼盔淤塞過的老運河,依舊寬闊彎曲,只是它已完成了新老交替,由新運河來代替它繼往開來。站在新運河的斜拉橋上看長長的船隊,回眸就又望見了老運河的睡姿。老運河彎,新運河直,汽笛聲在水面上搓起細細的漣漪。
活著的運河,一直活著
1938年的那場大戰(zhàn),摧毀了這座運河小城,但與它相依的大運河卻還“活著”。2008年,臺兒莊古城重建,將運河文化和大戰(zhàn)文化融為一體,這座可以舟楫搖曳,古碼頭、古駁岸遍布全城的運河古城,是世界上繼華沙、龐貝、麗江古城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中國第一座二戰(zhàn)紀念城市,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小城里到處小橋流水、垂柳依依,極富水鄉(xiāng)風(fēng)情,橋頭邊,有閑閑散散圍桌打撲克的人,在日照下流溢著祥和的光影,在太陽底下打盹的狗,慵慵懶懶不抬眼皮,讓人覺得“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也不過是眼前這幅光景。
值得一去的還有臺兒莊運河濕地公園,進公園來,一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畫卷在眼前展開。湖面上密布的荷葉,像撐開的張張綠傘,亭立在碧波之上。微風(fēng)拂過,荷葉搖擺、青盤滾珠,淡雅的荷香迎面而來,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乘著畫舫船,遨游在寬闊的湖面上,不同的景色從眼前劃過。藍天白云之下,艷陽和風(fēng)之中湖水浩淼,曲橋蜿蜒,蘆蕩幽深,滿湖翠影。草叢中,不時有白鷺飛起,時而在空中翱翔,時而在水面覓食,這如詩如畫的景色,讓人陶醉。
運河是啞巴,不會說話。傍河而居的老街坊舊鄰居,祖祖輩輩在河邊聚堆兒扯閑篇兒,給運河解悶兒。
有新有老才是歷史,有動有靜才是世界,臺兒莊的運河,一直活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