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順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本文主要指讓學生利用上課之外的時間用觀看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資源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再回到課堂之上由師生共同交流、討論、實驗、作業(yè),達到知識內化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1.翻轉課堂模式的前提是精心的課前準備
翻轉課堂需要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這是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自主學習的程度關系到翻轉課堂的實施能否順利進行。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難以深度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了問題,教師也不能第一時間解答,教師和學生之間由此會產生對知識理解的分歧。因此,教師在學生上課之前,對視頻一定要非常了解。教師最好先單獨備課,備課后再觀看視頻,了解視頻的教學流程與自己設計的教案之間的區(qū)別,找出視頻中需要補充的知識點和需要強調的內容,對學生看完視頻后可能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并提出預案。
例如在講“補間動畫”一課中,教師首先要非常清楚“形狀補間動畫”和“動畫補間動畫”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及適用場合,因為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很容易出現(xiàn)混淆,產生困惑。上課前教師應準備好兩種補間的解答方式方法,并要求學生課前掌握兩種補間動畫制作的一般步驟,思考在制作過程中的困惑。
2.翻轉課堂模式的關鍵是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活動是一個將知識轉化為學生消化的過程,有些知識學生已經在課前自主學習過程中完成了,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就不必再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而應深入到學生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活動,從而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學。
例如在“補間動畫”一課中,教師可以先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各小組進行討論在課前學習微視頻等學習資料時遇到的困惑。在無法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該困惑的情況下,教師應及時介入并及時解惑。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競賽活動,通過“你問我答”的形式,看誰能提出問題,誰能解答問題,并將結果量化評價,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深入思考。
3.翻轉課堂模式的重心是引導、解惑、點評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教師在傳統(tǒng)課堂中的地位,形成了新的教學方式——“主導和主體相結合”。課堂教學的重心不再是教師,教師從原來的單項知識傳輸者變成了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應充分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將更多的重心放在引導、輔導、總結點評等環(huán)節(jié)上,而不是將重心放在內容知識的講解上。
例如在“補間動畫”一課中,教師應該把工作重心放在引導學生掌握補間動畫的思路上,放在“補間動畫”的總結點評上,放在解答學生疑惑上,而不是生硬地教學生怎樣一步一步去做,不是一遇到概念就仔細去講解。
4.翻轉課堂模式的保障是公正客觀的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是一個收集、綜合和分析信息的過程,是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課堂評價對翻轉課堂整體的實施起著重要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評價過程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除了要求學生對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做出評價外,參與的教師也要互相指導,及時進行教學經驗的總結和討論,從而提升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的課堂效果。
例如在“認識演示文稿”一課中,我在評價環(huán)節(jié)采取了“自評——互評——師評”的設計策略。首先是自評,讓學習小組選出本組最佳的代表作品并做展示,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時進行自我評價,說出自己作品的優(yōu)缺點;其次是學生之間互評,由其他各組的同學代表指出該作品的優(yōu)缺點;再次是師評,由教師對該作品的綜合情況做簡單總結;最后由全班學生根據(jù)打分細則在打分記錄表上給該作品打分,評出最佳學習小組。這樣一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公正客觀地看待事物的習慣,又檢驗了課堂目標的達成情況。
翻轉課堂重構了學生的學習思路,打破了知識傳遞與獲取的時空限制,解放了被傳統(tǒng)模式“綁架”了的教師和學生,使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信息時代的產物,也是教學模式向前發(fā)展的必經途徑。推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的需要。利用好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必然會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掀開嶄新的一頁。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