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暴走團”事件
7月初,山東臨沂的一起交通事故瞬間引發(fā)了全國媒體的熱議。據媒體報道,臨沂一“暴走團”占據主路內側車道行走,一輛出租車由于操作不當從后方撞入人群,致1死2傷。原本是一起普通的車禍,原本是一起應該同情受傷者的交通事故,卻因為“暴走團”三個字的出現(xiàn)讓輿論轉向。輿論不但沒有對傷亡者表示同情,反而出現(xiàn)了很多不理智的“幸災樂禍”的聲音。
關于此事件法律責任問題,《法制日報》采訪了北京市律師協(xié)會交通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黃海波和交通運輸部交通干部管理學院教授張柱庭。黃海波認為,晨跑團的成員在機動車道上鍛煉的行為是一種交通違法行為,是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之一;這名司機沒有盡到謹慎駕駛、安全駕駛的義務,她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組織者雖然現(xiàn)在自稱是公益組織,但是組織者把人帶到了機動車道上行走,因此組織者也應當承擔一定責任。張柱庭則以相關法律進行了說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行人應當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參與健身者沒有在人行道行走,這屬于有過錯。我們不能因為其有鍛煉身體的動機而否認其違法的事實。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如果能證明活動組織者在路線選擇、安全提示等方面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那么組織者同樣需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鳳凰評論》發(fā)表評論稱,這次慘痛的悲劇再次提醒我們:中老年“暴走團”這種危險鍛煉的行為該停停了,不要再用生命去挑戰(zhàn)規(guī)則了。法律可以向你“傾斜”,但是生命只有一次。女司機應該承擔法律責任,但是,不能因此反推出“暴走團”占用機動車道鍛煉是合理的,不該受譴責和處罰?!兜缆方煌ò踩ā反_定的原則是“生命至上”、保護弱勢一方,但是,行人也當尊重路權,尊重“分道通行規(guī)則”。
針對“老人被撞死活該”的聲音,《北京青年報》發(fā)表評論認為,情緒化恐老、厭老無助于解決矛盾。就算老人違規(guī)在先,但罪不至死。如果按照網友們“活該”的說法,平時闖個紅燈、橫穿馬路也應該被撞死?不管是廣場舞團還是暴走團,背后都暴露出城市公共空間的缺乏、老人健身場地的不足等短板。面對層出不窮的類似沖突,政府也有責任解決老年人健身場地不足的問題,對暴走、跳廣場舞等行為進行規(guī)范,而不是任由矛盾激化。畢竟,老齡化社會正在向我們走來。
《新京報》認為,應當建立規(guī)則意識,不要丑化老年群體。
涉事的運動協(xié)會秘書長田小雨表示,現(xiàn)在社會上整體對老年人不夠寬容,之前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也強化了這種印象。這種對“老年人”集體吐口水的做法,顯然是一種大而化之的“印象式”品鑒,并不公平,也無益于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和解。
《央視評論》則一針見血地進行了總結:“即便暫時無路走,也不能在公路上暴走”“就事論事,不應妖魔化健身需求”“規(guī)則不能靠悲劇警醒,讓有路可走考驗政府治理智慧”。
“暴走團”事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進行反思,它就像一個三棱鏡,折射著當今社會各種狀態(tài)、心態(tài)和短板。我們每一個人既不能置身事外,也不應當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