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飄
目前,培智學校教師最大的困惑是教學有效性不高。如何提高培智語文教學有效性?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際,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具體如下所述。
一、分層設計有效教學目標
1.合理確定學生層級
合理恰當?shù)胤謱?,是設計有效教學目標的一項重要前期工作。筆者在認真研究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后,將全班學生分成A類(輕度智力障礙)、B類(中度智力障礙)、C類(重度智力障礙)三個層次。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隨著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能力發(fā)展和個人興趣的變化,逐期調(diào)整組別,讓不同時期學生的組別呈現(xiàn)動態(tài)變化。
2.科學制定分層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遵循“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即:對C類學生,不降低要求,適當放慢進度(視具體情況而定),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努力使他們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對B類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訓練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A類學生,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運用多種訓練方式,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如在教學“走”時,就把學生分成三組:C類學生認識并書寫“走”;B類學生學習用“走”組詞、造句;A類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畫面,理解圖意,并用文字描述出來。這樣,讓全班學生都動起來,有事做。幾節(jié)課下來,各組學生都達到了要求。
二、提高培智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有效時間
1.以兒歌、手勢、口令來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培智學生學習時課堂紀律不容易控制,他們的注意力極不穩(wěn)定。為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嘗試以兒歌、手勢、口令等形式來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隨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學生在課堂上東張西望、趴在桌子上玩或咬手指頭時,筆者微笑著一邊用身體做動作,一邊說兒歌:“123坐端正,456手背后,789看黑板,老師講,大家學。比一比,誰最棒!”將這種形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時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提高師生間的課堂配合能力和互動興趣。
2.教學與游戲有機結(jié)合
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培智學生很難堅持下來,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流程,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方式。當孩子們感到疲倦時,或者他們的注意力開始難以集中時,教師不妨安排一些小游戲。如在教學“水果”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根據(jù)圖形線條和文字描述猜水果的游戲;在教學“反義詞”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設計配對找朋友的游戲……通過這些游戲,不僅能吸引培智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在動手的同時動腦,讓他們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3.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輔助教學
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感知語言文字所反映的那些活生生的事物,學生便會有感而發(fā),情緒大振。如在上《小青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兒歌,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進課文的教學中。然后再用課件呈現(xiàn)兩幅圖畫,一幅是白天小青蛙在田里捉害蟲的畫面,一幅是夜里小青蛙在水中叫唱的畫面,同時配以音響效果,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抓住課本的重點內(nèi)容。課堂結(jié)束時再通過視頻告訴學生:青蛙是益蟲,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從而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完成本文的情感價值目標。
4.利用兒歌進行教學
結(jié)合培智學生喜歡聽兒歌、念兒歌的特點,嘗試利用兒歌進行識字學詞的教學。如在教學生字“人、走、口、手、坐、立”時,筆者先教學生學唱兒歌:“人人人,我們都是中國人;走走走,一二一二齊步走;口口口,你洗臉,我漱口;手手手,飯前便后要洗手;坐坐坐,大家坐下開火車;立立立,立正向國旗行個禮?!敝笇W生反復念會,然后從中找出生字“人、走、口、手、坐、立”來學習。此舉不僅使學生樂于參與,大部分學生都達到了會讀、會寫、會認的目的,還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和衛(wèi)生常識教育,可以說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師教與生教的密切配合
由于智力障礙程度不同,各個層次的學生掌握知識快慢程度不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先學會的學生來當小老師。如筆者班上的一個學生,智力障礙程度較輕,接受能力比其他學生強。筆者就經(jīng)常讓他當小老師,教其他學生認字、寫字,這樣既可以讓他不因已經(jīng)學會而感到無所事事,也能更好地激發(fā)其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提高培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評價
1.激勵評價,激發(fā)培智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智學生的思維方式一般都很偏執(zhí)、單一。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明確的獎勵機制,并且要做到說話算話,嚴格執(zhí)行。如“星級評比法”,即把表現(xiàn)好的畫個紅星,累計一定數(shù)量的紅星可以獲得某種獎勵。當學生出現(xiàn)了教師所期望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以幫助學生在意識里建立起正確的行為判斷標準,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2.多元評價,促進培智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課堂評價方法上打破教師主宰課堂、壟斷評價的現(xiàn)狀,開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相結(jié)合的多元評價。筆者曾在班上開展“這節(jié)課,你認為誰最棒?”和“這節(jié)課,你認為自己棒嗎?”的互評和自評活動,有一定成效。這種互評、自評活動,讓培智學生從榜樣身上感受到鼓勵,增強信心,明確方向,大膽挺進,從自我反省中認識到不足,達到自我教育、自我調(diào)節(jié)、主動發(fā)展的目的。
3.分層評價,肯定培智學生的點滴進步
從學生的差異出發(fā),基于不同的側(cè)重點評價不同的學生。如對于學業(yè)能力較差的學生,即使有一點小小的進步,教師也應當及時給予其積極的反饋。反饋的內(nèi)容不應只局限于學業(yè)的進步,學生在課堂中的所有表現(xiàn)(如遵守紀律、幫助同學等)都應納入教師的評價范圍。這種激勵性的評價可以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讓其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時,要注意措辭的多樣化。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用語,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如用“你讀得很好,大聲再讀給大家聽”鼓勵那些不善言辭的C類學生;用“善于傾聽、樂于思考,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來關(guān)愛那些思維緩慢,虛心好學的B類學生;將“你的見解別具一格”送給那些敢于質(zhì)疑的A類學生。
總之,培智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對它認識的深入程度,取決于對有效教學策略、方法的整合與應用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積極地思考,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改進,才能讓培智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切實提高培智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張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