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江西省羅屋地區(qū)中寒武世高灘組地層特征

2017-09-15 12:46:09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13期
關鍵詞:千枚巖粉砂層序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江西省羅屋地區(qū)中寒武世高灘組地層特征

馮永馨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四川成都610059)

在前人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工作區(qū)實測地層剖面的野外觀察以及室內鑒定,了解總結中寒武世高灘組地層的巖性特征。

江西羅屋;高灘組;地層特征

一、研究區(qū)范圍及概況

(一)自然地理概況

工作區(qū)位于江西東南部地區(qū)瑞金一帶,武夷山脈南段,地貌以山地為主,人煙稀少,山高林密,通行十分困難。319國道和鐵路橫穿工作區(qū)南部,206國道從北至南縱穿工作區(qū)。瑞金地處華中氣候區(qū)與華南氣候區(qū)的過渡帶,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無霜期286天,年平均氣溫18.9℃。最熱以7月平均氣溫28.5℃,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7.6℃。年平均降雨量1710毫米,年均降雨天數(shù)163.7天。不寒不熱,宜人宜物。

(二)社會經濟概況

工作區(qū)名勝古跡較多,主要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云石山長征出發(fā)地、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毛澤覃紀念銅像、瑞金革命烈士紀念館、公安部舊址、紅井、沙洲壩紅色旅游區(qū)、沙洲壩全景、博生堡、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舊址、執(zhí)委會舊址、政治局舊址、紅軍烈士紀念亭、紅軍烈士紀念塔、紅軍檢閱臺、紅軍廣場、瑞金羅漢巖、瑞金密溪古民居等。

二、地層概況

層型為崇義縣過埠鎮(zhèn)高灘—楊梅塘剖面(E:114°16',N:25°45')。指整合于牛角河組之上,水石組之下,以灰、灰綠色巨厚層狀變余長石石英雜砂巖為主,夾灰綠、灰黑色條紋條帶狀粉砂質板巖、板巖組成的復理石建造。下以含礫砂巖、砂礫巖或巨厚層砂巖出現(xiàn)與牛角河組分界,上以其頂部白云質灰?guī)r的消失與水石組分界(江西省巖石地層,1997;江西省地質志,2012)。

(一)實測剖面特征

區(qū)內高灘組主要分布于九堡幅上石—店子背一帶,出露面積9.51平方千米,占工作區(qū)總面積的0.41%。為一套成熟度較低、下粗上細的含菱鐵礦砂千互層組合,上未見頂,下與牛角河組呈整合接觸關系。據巖性差異進一步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中—厚層狀變質砂礫巖、變質不等粒(含礫)巖屑石英砂巖、含菱鐵巖屑雜砂巖與灰黑色變余砂質含炭絹云千枚巖、薄層狀粉砂質菱鐵絹云千枚巖互層,上段為厚層狀—塊狀變余不等粒巖屑雜砂巖、變余微細粒含菱鐵巖屑雜砂巖與青灰色薄層狀含粉砂黃鐵菱鐵綠泥絹云千枚巖近等厚互層。

(二)剖面描述

現(xiàn)以會昌縣西江鎮(zhèn)草基坑—上安寒武系第三統(tǒng)高灘組實測剖面(PM410,起點坐標為115°50′22″、25°52′58″)為例描述如下(圖1)。

圖1 會昌縣西江鎮(zhèn)草基坑—上安寒武系第三統(tǒng)高灘組(3gt)實測剖面

19.青灰色厚層狀變余微細粒含菱鐵巖屑雜砂巖與薄層狀含砂綠泥絹云板巖近等厚互層,前者單層厚60~90cm,后者單層厚3~10cm,出露厚度比1∶1~1∶2。未見頂

22.3m

18.青灰色塊狀變余不等粒巖屑砂巖與青灰色薄層狀含砂粉砂質綠泥絹云千枚巖互層,局部偶夾中層狀千枚狀變余微細粒巖屑雜砂巖,三者單層厚度分別為200~300cm、4~10cm、20~40cm,砂千厚度比為3∶1~5∶1

18.4m

17.青灰色厚層—巨厚層狀變余微細粒巖屑雜砂巖夾灰—青灰色含粉砂綠泥絹云千枚巖,前者單層厚50~100cm,后者單層厚3~10cm,出露厚度比5∶1~6∶1

43.3m

16.青灰色厚層—巨厚層狀變余不等粒巖屑雜砂巖與中層狀變余微細粒含菱鐵巖屑雜砂巖、薄層狀含粉砂綠泥絹云千枚巖三者組成沉積韻律,三者單層厚度分別為60~120cm、30~50cm、5~20cm,出露厚度比2∶1∶2

74.5m

15.青灰色薄層狀變余粉砂質細粒巖屑雜砂巖與薄層狀含粉砂綠泥絹云千枚巖近等厚互層,前者單層厚4~10cm,后者單層厚2~6cm,砂千比1∶1~1∶2

36.5m

14.青灰色塊狀變余不等粒巖屑雜砂巖與青灰色薄層狀含粉砂黃鐵菱鐵綠泥絹云千枚巖近等厚互層,前者單層厚200~300cm,后者單層厚2~8cm,砂千比1∶1~2∶1

50.1m

——整 合——

厚度753.5m

13.灰綠色中層狀含粉砂黃鐵菱鐵絹云千枚巖夾灰綠色薄層狀含粉砂絹云千枚巖,前者單層厚20~30cm,后者單層厚5~10cm,兩者厚度比5∶1~7∶1

20.5m

12.灰—青灰色中薄層狀變余微細粒含菱鐵巖屑砂巖與薄層狀含粉砂菱鐵絹云千枚巖近等厚互層,前者單層厚5~15cm,后者單層厚2~8cm,兩者厚度比1∶1~2∶1

107.4m

11.青灰色塊狀含砂菱鐵絹云千枚巖與厚層—巨厚層狀含粉砂菱鐵絹云千枚巖互層,前者單層厚大于200cm,后者單層厚80~150cm,兩者厚度比為4∶1~5∶1

69.8m

10.淺灰綠色厚層狀粉砂質千枚巖與條帶狀中厚層狀含粉砂菱鐵綠泥絹云千枚巖互層,前者單層厚60~90cm,后者單層厚40~60cm,兩者厚度比為2∶1

35.7m

9.青灰色中層狀變質砂礫巖與青灰色中厚層狀變質含礫巖屑石英砂巖互層,前者單層厚40~50cm,后者單層厚40~80cm,兩者厚度比為5∶1~3∶1。礫石成分以石英為主,含量20~40%,次圓—次棱角狀,礫徑2~8mm

18.8m

8.青灰色中薄層狀含粉砂綠泥絹云千枚巖與淺黃白色薄層含粉砂菱鐵絹云千枚巖互層,前者單層厚5~20cm,后者單層厚5~10cm。兩者厚度比2∶1~3∶1

72.6m

7.青灰色中厚層狀變余不等粒巖屑石英砂巖與含粉砂菱鐵綠泥絹云千枚巖互層,砂千比為3∶1。砂巖單層厚40~70cm,千枚巖單層厚2~8cm

29.4m

6.青灰色中薄層狀變余微細粒巖屑雜砂巖,巖石中見條紋條帶構造

42.8m

5.灰色中薄層狀碎裂含粉砂綠泥絹云千枚巖,巖石單層厚5~20cm

212.9m

4.灰黃色變余含礫不等粒石英砂巖與變余微細粒巖屑雜砂巖互層,局部偶夾薄層狀粉砂質菱鐵絹云千枚巖,兩者比例為2∶1~3∶1。礫石成分為石英礫,礫徑2~3mm,次圓狀,含量2%左右

18.1m

3.淺灰色中厚層狀變余微細粒含菱鐵巖屑雜砂巖夾灰色薄層狀粉砂質菱鐵絹云千枚巖,前者單層厚40~80cm,后者單層厚2~8cm。砂千比為5∶1~7∶1

22.5m

2.灰黃色、青灰色中層狀變余粉砂質微細粒巖屑雜砂巖與薄層狀粉砂質菱鐵絹云千枚巖互層,前者單層厚30~50cm,后者單層厚4~8cm。砂千比為1∶2

95.9m

1.灰黃色厚層狀變質不等粒(含礫)巖屑石英砂巖與灰黑色變余砂質含炭絹云千枚巖組成沉積韻律,砂千比為2∶1~3∶1。礫石成分為石英礫,礫徑2~5mm,次圓狀,含量10%左右

7.1m

——整 合——

三、沉積旋回與基本層序特征

高灘組巖性為一套成熟度較低、下粗上細的含菱鐵礦砂千互層組合,總體顯示為海進序列,海平面逐漸上升。高灘組發(fā)育7類基本層序(圖2),Ⅰ—Ⅴ類基本層序分布于高灘組下段,Ⅳ—Ⅶ類基本層序分布于高灘組上段。

圖2 高灘組基本層序柱狀圖

1.變質砂礫巖;2.變質不等粒(含礫)巖屑石英砂巖;3.變余巖屑雜砂巖;4.變余不等粒巖屑石英砂巖;5.砂質含炭絹云千枚巖;6.粉砂絹云千枚巖;7.含粉砂綠泥絹云千枚巖;8.含炭絹云千枚巖

Ⅰ類基本層序:由中層狀變質砂礫巖(A)、中厚層狀變質含礫巖屑石英砂巖(B)組成,A組元單層厚度40~50cm,均質層理,B組元單層厚度40~80cm,均質層理,組元厚度比5:1~3:1;層序內各組元為漸變接觸,層序間為突變接觸。

Ⅱ類基本層序:由厚層狀變質不等粒(含礫)巖屑石英砂巖(A)、中層—厚層狀變余砂質含炭絹云千枚巖(B)組成,A組元單層厚度50~80cm,均質層理,B組元單層厚度30~70cm,均質層理,組元厚度比2∶1~3∶1;層序內各組元為漸變接觸,層序間為突變接觸。

Ⅲ類基本層序:塊狀含砂菱鐵絹云千枚巖(A)、厚層—巨厚層狀含粉砂菱鐵絹云千枚巖(B)組成,A組元單層厚度大于200cm,均質層理,B組元單層厚度80~150cm,均質層理,組元厚度比4∶1~5∶1;層序內各組元為漸變接觸,層序間為突變接觸。

Ⅳ類基本層序:中厚層狀變余微細粒含菱鐵巖屑雜砂巖(A)、薄層狀粉砂質菱鐵絹云千枚巖(B)組成,A組元單層厚度40~80cm,均質層理,B組元單層厚度2~8cm,均質層理,組元厚度比5∶1~7∶1;層序內各組元為漸變接觸,層序間為突變接觸。

Ⅴ類基本層序:薄層狀—塊狀變余不等粒巖屑石英砂巖(A)、薄層狀含粉砂菱鐵綠泥絹云千枚巖(B)組成,A組元單層厚度4~300cm,均質層理,B組元單層厚度2~8cm,均質層理,組元厚度比5∶1~7∶1;層序內各組元為漸變接觸,層序間為突變接觸。

Ⅵ類基本層序:厚層—巨厚層狀變余不等粒巖屑雜砂巖(A)、中層狀變余微細粒含菱鐵巖屑雜砂巖(B)、薄層狀含粉砂綠泥絹云千枚巖(C)組成,A組元單層厚度60~120cm,均質層理,B組元單層厚度30~50cm,均質層理,C組元單層厚度5~20cm,均質層理,組元厚度比2∶1∶2;層序內各組元為漸變接觸,層序間為突變接觸。

Ⅶ類基本層序:薄層狀—塊狀變余不等粒巖屑石英砂巖(A)、薄層狀含粉砂菱鐵綠泥絹云千枚巖(B)組成,A組元單層厚度4~300cm,均質層理,B組元單層厚度2~8cm,均質層理,組元厚度比5∶1~7∶1;層序內各組元為漸變接觸,層序間為突變接觸。

[1]江西省地質礦產廳.江西省巖石地層.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7.

[2]江西省地質礦產開發(fā)局,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江西省區(qū)域地質志,2012.

[3]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1∶5萬羅屋幅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2017.

馮永馨,女,漢族,內蒙古通遼市。在讀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學,研究方向: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

猜你喜歡
千枚巖粉砂層序
千枚巖填方路堤變形特性及防水防滲處治研究
四川水泥(2022年9期)2022-09-24 09:18:12
典型粉砂地層盾構選型及施工參數(shù)研究
“V-C”層序地層學方法及其在油田開發(fā)中后期的應用
白云凹陷SQ13.8層序細粒深水扇沉積模式
千枚巖路基填料級配對路基性能研究
郭家溝鉛鋅礦大斷面硐室在千枚巖地段施工技術探討
振動壓實水泥改良千枚巖路基填料的力學性質*
高分辨率層序隨鉆地層對比分析在錄井現(xiàn)場中的應用
錄井工程(2017年3期)2018-01-22 08:40:26
躍進總干渠粉砂地基上節(jié)制閘抗滑穩(wěn)定性分析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疊系層序地層劃分與聚煤作用
中國煤層氣(2015年2期)2015-08-22 03:29:11
淮阳县| 邹平县| 富平县| 海淀区| 花莲市| 浪卡子县| 合川市| 昌都县| 南阳市| 门头沟区| 大悟县| 新竹县| 辉县市| 尼木县| 宽甸| 盖州市| 呼和浩特市| 黄石市| 萍乡市| 东阳市| 滕州市| 庐江县| 内乡县| 沽源县| 元谋县| 沂水县| 邯郸市| 临夏市| 保康县| 宁河县| 通许县| 武清区| 乐平市| 中江县| 吴堡县| 太原市| 宝清县| 古田县| 磐石市| 车险|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