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九璃
夜深月明,萬籟俱寂,大明宮內(nèi)一片縞素。
墨色的棺槨仿佛要融入茫茫夜色中,卻又放不下最后一絲眷戀,執(zhí)拗地借燭火來留住微弱的希冀。
長孫皇后去世時,晉陽公主只有三歲。她跪在偌大的靈堂內(nèi),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疑惑地望著潸然淚下的父皇和哥哥,以及那重重紗幔后方方正正的棺木。彼時的晉陽尚不知道,自此她便再也見不到母后了。
晉陽公主字明達(dá),為明曉事理、通達(dá)人情之意。不過父皇和哥哥更喜歡喚她的乳名“兕子”,可“兕子”是什么意思呢?她跑到蓬萊閣翻了許多書,才在《山海經(jīng)》里看到:“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彼肓税胩煲矝]想出個所以然,便去請教夫子。
須發(fā)皆白的夫子望著晉陽,和顏悅色地說:“‘兕是一種兇猛的獨角犀,陛下用這個字做公主的乳名,是希望您能遠(yuǎn)離災(zāi)禍,像兕一樣健康成長?!?/p>
雖然“小兕子”念著可愛,但宮人見了她都要尊稱一聲“晉陽公主”。晉陽是李唐龍興之地,歷代帝王均以其為“王業(yè)所基,國之根本”,太宗將“晉陽”賜給她做封號,寵溺之心可見一斑。
雖然有父皇和哥哥的寵愛,漸漸長大的晉陽還是意識到了失去母后的苦澀。長安的雨,每年都會綿綿軟軟地下,她終于在霏霏細(xì)雨中明白那些此生此世都無法更改的事實。
年幼的她經(jīng)常向父皇詢問關(guān)于母后的點點滴滴,因此,太宗每次出巡時都會帶著她,領(lǐng)她游歷長孫皇后生前到過的地方,以撫慰晉陽的思母之心。
太宗雖然疼愛晉陽,但他畢竟是一國之君,更要日理萬機(jī)。晉陽留在御書房與父親相伴,到底是小女兒心性,無聊時便尋了筆墨紙硯模仿太宗批閱奏折的姿勢。太宗看著小小的人兒裝模作樣的架勢,不禁笑了。他走到晉陽身邊,握著她的小手,一筆一畫地教她寫字。
太宗擅飛白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枯筆所書,極為蒼勁渾樸,久而久之,小小的晉陽竟學(xué)得出神入化。將兩人所書拿給朝中大臣,他們都分辨不出。
或許因為幼年失恃,晉陽格外渴望與父皇和哥哥親近。獨坐檀案苦練書法幾度春秋,晉陽從未叫苦,反而覺得與父皇在御書房相處的時光十分快樂。哥哥李治每次出宮,她都要牽著他的衣角,將他送到虞化門,依依不舍地與他告別。走出很遠(yuǎn)了,李治回頭看晉陽依舊站在原地,杏眸含淚,楚楚可憐。后來李治上朝參政時,晉陽哽咽著問太宗:“兄今與百僚同列,將不得在內(nèi)耶?”李治身為男兒,又怎能一直在宮內(nèi)陪著晉陽呢?
生于帝王家,晉陽十分早熟。她早早便學(xué)會了察言觀色,將所有悲喜隱藏在輕剪秋水的杏眸里,小小年紀(jì)便初具長孫皇后的風(fēng)范。
太宗脾氣剛烈,每每有大臣直言上書惹怒了他,她便如長孫皇后一樣先設(shè)法平息太宗的怒氣,再為挨訓(xùn)之人求情。以致大臣們多擇晉陽公主在太宗身邊時進(jìn)言,個中緣由,不道也明。
晉陽的一生本應(yīng)明朗而美好—幼時做一位宜嗔宜喜的小公主,長大后擁有一段舉案齊眉的好姻緣。然而,終難逃天妒紅顏。
貞觀十八年,一場瓢潑大雨洶涌而來,一夕之間上林苑的桃花悉數(shù)飄落。大唐最可愛的小公主此刻正躺在病榻上,她臉色蒼白,雙眸卻依舊如水洗般晶瑩透亮?;蕦m御醫(yī)的秘方、民間奇士的偏方,各種辦法都試遍了,卻還是醫(yī)不好。也許是她太過善解人意,太過蕙質(zhì)蘭心,惹來天妒。
晉陽望著窗外陰沉的天空,倏忽想起許多往事,那些吉光片羽的回憶走馬觀花似的一一掠過—父皇書房里縈繞不散的墨香,微笑著喚她“小兕子”的哥哥,一臉感激地望著她的大臣,以及畫像中母后風(fēng)華絕代的容顏。
一切命中事,半點不由人?!昂坪脐庩栆?,年命如朝露”,晉陽被時光永遠(yuǎn)留在了金釵之年。
愛女夭折,太宗異常悲痛,一連月余未能正常進(jìn)食,群臣皆上書勸諫。太宗卻說:“朕豈不知悲愛無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他下詔將晉陽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錢修建佛祠,為晉陽祈福。
晉陽像九天下凡的仙姝,飄然塵世十二載后悄然離去,唯有墓前年年氤氳的佛香不改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