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從重慶市合川區(qū)向東北行駛28公里,即到始建于宋代的淶灘古鎮(zhèn)。淶灘臨渠江,建于懸崖峭壁之上,老街古樸,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高低錯落,清代修筑的甕城,是中國石筑古甕城的代表作,保存完好,實屬罕見。
淶灘古鎮(zhèn)分為上下兩部分,下淶灘臨渠江而建,是一個古老的江邊碼頭,目前僅存一條狹長的老街;上淶灘位于鷲峰山上,三面是懸崖絕壁,一面甕城當關(guān),是一座古老的山寨城堡。上、下淶灘相距大約1公里,一高一低,互為照應。如今說起淶灘古鎮(zhèn),指的多是上淶灘。
下淶灘位于渠江岸邊,古時是通往川北的交通要道,唐末宋初漸漸形成碼頭集市,成為附近鄉(xiāng)鎮(zhèn)以及川東北的物資集散地,南來北往的客商云集。同時,鷲峰山上有規(guī)模宏大的鷲峰禪寺(今二佛寺),周邊信眾常乘船來到淶灘,上鷲峰山燒香后再乘船離開,于是下淶灘也成為香客往來的中轉(zhuǎn)站。宋代,這里已發(fā)展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重鎮(zhèn)。
清嘉慶年間,為了防止匪患和教亂禍及淶灘,當?shù)厝艘郎叫拗缮秸降某潜鲦?zhèn),陸續(xù)從下淶灘搬遷至防守堅固的山寨里,山寨逐步演變成一個新的集鎮(zhèn)。同治年間,為防止太平軍等起義軍攻城,山寨外又加修了一道甕城,今日依然堅固。
上淶灘的城墻全長1300多米,高大而堅固,全部為半米多長的條石砌成,保留有三道寨門:東邊為東水門,南邊為小寨門,西邊為西寨門。其中,西寨門外地域開闊,是主要的入口;東水門和小寨門各有一條石梯獨路,易進難出。站在小寨門的門樓上,可以遠眺下淶灘,一大片青瓦覆蓋的川東民居,在竹林的掩映下更顯古樸;渠江一路向東南奔騰而去,沿岸稻田成片,果林萬畝,山巖峭壁,層巒疊翠。走進古寨,石街小巷蜿蜒,400余間明清時期的古民居,保持著數(shù)百年前的古樸風貌。
穿過淶灘古鎮(zhèn)前的仿古新街,就是氣勢恢宏的甕城,仿明代山海關(guān)甕城而建,布局嚴密精巧,是重慶地區(qū)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軍事防御性堡壘建筑。整座甕城呈橢圓形,長約40米,半徑約30米,面積約400平方米,設有八道城門入口,其中四道為十字對稱,其余四道為半封閉式,用于屯兵、儲備兵器,也稱“藏兵洞”,若敵兵攻入甕城,四門立閉,炮石弓弩齊下,恰似甕中捉鱉。
據(jù)當?shù)厥分居涊d,清同治元年(1862年),甕城剛剛竣工,就有一眾匪徒前來劫寨,攻城前,有20余名尖兵先行探路,見主城和甕城均無人把守,便沖進甕城,頃刻間四門緊閉,內(nèi)外火藥、柴草齊燒,匪徒插翅難逃。
140多年過去了,甕城的墻體已多斑駁,但在城門正中“眾志成城”四個大字依然清晰可辨,城墻內(nèi)還有殘存的炮樓。中國現(xiàn)存的古城眾多,早期的城寨大多用泥土夯筑,或以磚石鋪成,明清時開始大量使用條石筑寨,但保存下來的古城寨有甕城的并不多,淶灘古甕城是中國石筑古甕城的代表作之一。
下淶灘的明清老街,由順城街、回龍街和二佛巷等兩街一巷組成,主體保持了明清時代的建筑風貌,以具有古代川東、巴渝山地民居建筑風格的穿斗結(jié)構(gòu)為主,有小青瓦屋頂和落地木門窗,還設有風火墻、太平池等古老的消防設施。與上淶灘森嚴的壁壘相對照,老街充滿了樸實的生活氣息,狹窄的青石板街巷兩旁,賣糖麻圓、夾夾糕、油果子……的小吃店鋪林立,從店家的叫賣聲中,還能隱約捕捉到一些當年的繁盛氣息。
逢年過節(jié),老街上都要玩火龍、玩獅子、玩花燈、打花鼓、唱川劇……慶豐收,祈平安,特別是火龍,要從正月初一玩到正月十五。平日的生活也不單調(diào),人們聚在茶館里喝茶、聊天、聽評書,悠閑自得。
古鎮(zhèn)內(nèi)還有一處罕見的儒家寺廟——文昌閣,建于清咸豐三年(1853年),當年,文人墨客、秀才、貢生等絡繹不絕地到此朝拜孔圣人,為古鎮(zhèn)更添人氣。文昌閣坐北朝南,為四合院穿斗式土木結(jié)構(gòu),飛檐翹角,內(nèi)有大成殿、古戲樓和東西兩廊,布局嚴謹。大成殿祀奉孔子,有高2.8米的孔子像;南面的古戲樓又稱萬年臺,戲臺圍欄上的木雕雕工精湛,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說起來,淶灘還誕生過一位名震巴蜀的川劇名角——金震雷。
二佛寺原名鷲峰禪寺,建于渠江西岸的鷲峰山上,唐代已負盛名。古寺占地約10000平方米,除了重重殿宇,還有千余尊摩崖石刻,甚是壯觀,山門前立有“大佛禪林”的明代石牌坊,上雕雙鳳朝陽,下雕二龍戲珠。
之所以稱“二佛寺”,是因為古寺分為上下兩殿,下殿坐落在鷲峰山的巖灣之中,面臨渠江,右邊有懸崖峭壁,左邊是寨墻蜿蜒。下殿的建筑構(gòu)思極為巧妙,充分利用自然山巖、坡石支撐屋頂,其他如柱、枋、檁等建筑構(gòu)件也完全依照山巖的自然走勢排布,充滿靈動之感,正面左右聳立的兩塊巨大巖石,形成了天然的山門。下殿的建筑面積約有1300平方米,沒有用一根鐵釘。
川渝地區(qū)有許多保留完好的唐代佛教文化的遺存,佛雕造像就是其中之一。唐代之后,當?shù)氐姆鸬裰饾u由官方轉(zhuǎn)向民間,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流行的禪宗不講究造像。宋元以后的佛雕造像較少,直至明朝中期才逐漸恢復。二佛寺下殿保留了大量宋代晚期的石刻造像,共42龕、1700余尊,是國內(nèi)罕見的禪宗造像集中的地方,而且雕工精湛、意境深遠。這些佛雕造像以釋迦牟尼說法為中心,加上眾多羅漢、禪僧,締造出一個規(guī)模龐大、氣勢宏偉的禪宗道場,尤其是600多尊羅漢,或坐或臥、或哭或笑,皆栩栩如生,讓觀者恍惚,不知看到的是佛像,還是人間百態(tài)。
二佛寺的上殿坐落在鷲峰山頂,占地9000平方米,為清代建筑,規(guī)模宏大,殿堂雄偉。整個建筑群按禪宗“伽藍七堂”布局,以中軸線為中心,大山門、玉皇殿、大雄殿、觀音殿、左右配殿和排房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大雄寶殿內(nèi)的四根石柱高約13米,由整條巨石制成,挺拔壯觀,堪稱一絕。山門為石質(zhì)仿木結(jié)構(gòu)的牌樓式建筑,刻有鏤空的花卉圖案,門柱橫額“水月交輝”,描繪的是晴朗的夜晚一輪皓月倒映渠江之中的美景。endprint
上殿最精華的部分是大雄寶殿,大門前有牌樓式的寬敞的大步廊檐,牌樓的設計圖被當年的能工巧匠刻在了旁邊的石壁上,保留下一份難得的古代建筑的檔案資料。大殿高大雄偉,雕梁畫棟,有三尊整玉雕成的玉佛,高3—5米,周邊環(huán)繞著四十羅漢。
這處歷經(jīng)千年風霜的佛寺還留下許多未解的謎團,比如,它究竟為何人、在何時所建?佛雕造像是何人所鑿?這些都沒有詳細記載,只留存一些傳說,不足為信。
二佛寺至今仍然香火不斷,同時還保留著一樣過去在川東、川北等地民間廣為流行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架香會”。架香是當?shù)叵憧陀脕砥砀5墓┓钗铮黧w為竹質(zhì)或木質(zhì),呈四角寶塔狀,外面用紙糊上,繪有神明的畫像,由兩個人像抬轎子一樣一前一后抬起行走。香客們跟隨香頭,從山門開始一路參拜,朝拜二佛完畢,要進行一項古老的儀式――打卦,卦由竹板或木板做成,分陰卦、陽卦、圣卦三種。打卦完畢,香頭開始退神,即把請來的神靈恭送回去,最后一項儀式是“燒架”,即焚燒架香,祈求佛祖庇佑。
如何到達
淶灘交通便利,可在合川區(qū)乘中巴車前往,車費約10元。
淶灘特色美食
■ 雙椒渠江魚
選用4斤左右的渠江魚,用鹽、料酒腌制幾分鐘,加入蔥姜,水煮8分鐘左右;以小尖椒、美人椒、泡椒、青花椒煎油,淋在魚上,撒上蔥花。這道菜麻辣適中,味道濃郁,魚肉鮮嫩無比。
■ 蔭米雞
蔭米是用當?shù)厣虾玫呐疵字谱?,先蒸后曬,再手工搓散。蔭米雞就是用蔭米燉煮老母雞,加上枸杞、大棗、薏仁、百合等,口感清爽、鮮香。
探訪更多巴渝古鎮(zhèn)
■ 龔灘
位于烏江與阿蓬江的交匯處,隔江與貴州沿河縣相望,古時是烏江流域乃至長江流域著名的貨運中轉(zhuǎn)站,現(xiàn)在是酉陽烏江百里畫廊的起點。
■ 龍興
位于渝北區(qū)東南部,有600多年歷史,保留了身歌、腰鼓、川劇坐唱等多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有龍興豆干、老臘肉等土特產(chǎn)。
■ 龍?zhí)?/p>
重慶保存最好的古鎮(zhèn)之一,有1700余年歷史,景觀以四合院為主,較為出名的有趙家院子、王家院子、周家院子等。
■ 偏巖
位于重慶北碚,歷經(jīng)數(shù)百年,街道、建筑、民風仍然古樸、優(yōu)雅。這里的店鋪,建筑多為木竹結(jié)構(gòu),以木板為墻,或以竹編籬笆糊粉為墻。
■ 磁器口
位于主城區(qū),又名“龍隱鎮(zhèn)”,相傳宋朝某位皇帝曾隱居于此。古鎮(zhèn)瀕臨嘉陵江,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間(998—1003年),保存有較為完整的明清民居。
■ 萬靈
西臨蜿蜒的瀨溪河,東靠疊翠的山巒,早在南宋時就已商賈云集、店鋪林立,在宮廷中都頗具名氣。
■ 中山
廊坊式場鎮(zhèn),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老重慶風貌,有疊疊青山、小橋流水、千年老街、香火旺盛的寺廟和地主莊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