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勉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反復閱讀、反復感悟、最終內(nèi)化的過程。我們知道,通過初步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新問題,產(chǎn)生新知識;通過深入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而且能陶冶他們的情操,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深度。
一、以閱讀為推手,促學生感悟,在感悟中豐富情感
新課標一貫強調(diào)要求,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因而在閱讀教學中需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讀,通過各種方式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去感悟,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語感中得到語文的熏陶,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比如針對《莫泊桑拜師》這一課,筆者就曾這樣設計教學鏡頭。
1.略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者選擇默讀課文,小組交流,回答問題)課文中莫泊桑拜了幾次師,每次拜師都是為了什么?
2.精讀:(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品析師生二人對話,教師進行點撥,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jié)論:一是福樓拜善于教學,肯教學,而且誨人不倦,而莫泊桑勤于學習,勤于思考;二是要引導學生思考,真正寫出好作品最根本的還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努力?這才是關(guān)鍵。從課文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莫泊桑把老師的話牢牢記在心頭”。
這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剖析,認真思考莫泊桑向福樓拜請教的次數(shù),每次福樓拜對莫泊桑說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么說?自然這個過程不是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比如針對“是你的功夫還不到家”這一句,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福樓拜為什么要說這一句話?思考福樓拜為什么不說‘你的功夫不行?課文中福樓拜認為應該怎樣做,才算功夫到家?”等等,一連串的問題。這樣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層層感悟,最終品析語言,生成課堂精彩。
二、以練習為抓手,引學生感悟,在感悟中內(nèi)化素養(yǎng)
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中,除了大量閱讀、感悟外,更多的是需要大量的訓練,只有讓學生經(jīng)常接觸語言文字,才有可能熟能生巧,最終內(nèi)化于心。具體的閱讀教學訓練,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感,還可以讓他們整體感知課文。
比如針對《青海高原一株柳》這一課,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設計。
1.認真品析句子,然后回答問題。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思考:這一株柳樹神奇在哪里?作者在課文中為何要對它“望而生畏”?(這個知識點,主要是考查學生對課文中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并通過關(guān)鍵詞語對全文內(nèi)容進行貫通)
課題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但是作者為何要花費大量的筆墨來描寫自己家鄉(xiāng)河邊的柳樹呢?(這個知識點,著重考查的是寫作方法的運用,從課文對比中能夠借鑒到這種方法,從而學會運用)
2.以訓練為抓手,不斷內(nèi)化語言。
當然,訓練不僅僅是指習題的訓練,針對語文,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把讀寫結(jié)合起來,讓閱讀指向?qū)懽鳎瑥亩嬲寣W生走出一條從借鑒到內(nèi)化、運用的語言過程。還可以引導學生把文本中學到的詞語、修辭乃至寫法運用到寫作中去。
比如學完《青海高原一株柳》后,我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人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會遇到很多挫折、打擊等等。而面對這些,你又會怎樣做?請以“當我面對 的時候”為題寫作文,要求500字以上。學生通過訓練最終掌握方法,提升語感。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唯有兩手抓:一是通過大量的閱讀,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二是通過有效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語言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在感悟中內(nèi)化,在訓練中強化,最終引閱讀趨向精彩。
作者簡介: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實驗小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