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瑞
【摘要】 目的 探討宮頸癌ⅡB~ⅣA期患者應用簡化調強放療手段與腔內治療及同步化療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效果及相關毒副反應。方法 80例宮頸癌ⅡB~ⅣA期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放療治療, 觀察組采用簡化調強放療聯(lián)合腔內治療及同步化療治療, 比較兩組療效及毒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5%, 對照組為72.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1年生存率為97.5%(39/40), 對照組為92.5%(37/40),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放射性直腸炎9例, 放射性膀胱炎1例, 毒副反應率為25.0%;對照組放射性直腸炎17例, 放射性膀胱炎5例, 毒副反應率為55.0%,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晚期ⅡB~ⅣA期患者應用簡化調強放療方案與腔內治療及同步化療聯(lián)合治療, 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 降低毒副反應發(fā)生風險, 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簡化調強放療;腔內治療;同步化療;宮頸癌;ⅡB~ⅣA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24
我國婦科惡性腫瘤疾病領域, 宮頸癌發(fā)生率居首位, 臨床通常采用手術、化療、放療的手段治療。但手術在實際應用時, 會出現(xiàn)一定的無法將病灶徹底清除的情況, 殘留腫瘤細胞經血液或淋巴對周圍組織造成侵潤, 明顯增加了腫瘤擴散幾率[1, 2]。化療是通過對化學藥物應用, 發(fā)揮對腫瘤細胞的生長抑制的作用, 最終促使癌細胞凋亡;放療是通過腔內、外照射, 使宮頸病灶消除, 臨床針對收治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 通常采用腔內放療及同步放化療治療方案, 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存在。調強放療可對腫瘤靶區(qū)等處的劑量強度進行調節(jié), 減少膀胱、小腸等處的受量, 使腫瘤控制效果得以提高的同時, 并可防范并發(fā)癥[2, 3]。本次研究針對所選的宮頸癌ⅡB~ⅣA期患者, 應用簡化調強放療與腔內治療及同步化療聯(lián)合的方案治療, 取得了理想成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宮頸癌ⅡB~ⅣA期患者80例, 均有程度不等的肛門墜脹、尿急、陰道出血等癥狀, 卡氏評分>70分。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觀察組年齡39~62歲, 平均年齡(45.8±5.4)歲, 平均病程(5.2±2.1)個月;對照組年齡40~63歲,
平均年齡(45.9±5.7)歲, 平均病程(5.3±2.2)個月。對本次實驗均知情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放療治療, 即采用對穿照射模式對盆腔大野前后照射, 初始中間擋鉛, 在直線加速器表現(xiàn)為
6 MV X線30 Gy后, 調整為四野照射, 設置DT=46~50 Gy
(23~25 f/5周), 另外, 行銥后裝治療, A點設置為DT=28~42 Gy/
4~6次, 給予銥后裝治療當日不行外照射, 以8周為1個總療程。觀察組采用簡化調強放療聯(lián)合腔內治療及同步化療治療, 針對盆腔淋巴引流區(qū)域, 設置(CTV)DT=50.4 Gy(28 f/6周), 針對宮旁直接侵犯及宮頸原發(fā)腫瘤, 設置(CTV)DT=60.2 Gy
(28 f/6周), 針對轉移淋巴結患者, 設置DT=64.4 Gy(28 f/6周), 行銥后裝治療, A點設置為DT=20~28 Gy(3~4次/2~8周), 在完成調強治療后開展。兩組在開始放療后, 即同時應用多西他賽+順鉑化療方案, 即多西他賽75 mg/m2靜脈滴注, 第1天, 順鉑25 mg/m2靜脈滴注, 第1~3天, 1個周期為21 d, 共治療
2個周期。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臨床效果及1年生存率;對比毒副反應, 包括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膀胱炎等。
1. 4 療效評定標準[4] 完全緩解:病灶均呈消失顯示, 維持時間>4周;部分緩解:病灶最大垂直模徑與最大直徑乘積縮小>50%, 無新病灶出現(xiàn), 維持時間>4周;穩(wěn)定:兩徑乘積縮小<50%, 無新病灶, 維持>4周;進展:兩徑乘積增大>25%, 或有新病灶出現(xiàn)??傆行?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及1年生存率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5%, 對照組為72.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1年生存率為97.5%(39/40), 對照組為92.5%(37/40),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毒副反應 觀察組放射性直腸炎9例, 放射性膀胱炎
1例, 毒副反應率為25.0%;對照組放射性直腸炎17例, 放射性膀胱炎5例, 毒副反應率為55.0%,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針對中晚期宮頸癌病例, 臨床多采用同步放化療方案與腔內放療方案聯(lián)合模式治療, 因此腫瘤類型具放療劑量依賴性特征, 隨照射劑量提高, 其效果也呈增強表現(xiàn), 但因盆腔有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 于盆腔內分布的直腸、空腸等周圍正常組織對劑量的耐受水平有限, 應用二維常規(guī)治療計劃劑量較難在腫瘤靶區(qū)有效分布, 且達4%~15%的嚴重并發(fā)癥率。為使正常組織并發(fā)癥風險降低, 改善宮頸癌治療預后, 臨床展開了多項研究[5]。本次所探討的調強放療為近年治療腫瘤的新方向, 是放療的一項新技術。其可在對靶區(qū)劑量要求進行最大程度滿足的同時, 發(fā)揮理想的對周圍正常組織保護的作用?,F(xiàn)階段, 越來越多的報道指出, 采用調強放療治療, 可在不將正常組織劑量增加的同時, 促腫瘤病灶劑量提高, 進而對腫瘤生長進行控制, 避免正常組織受損[6-10]。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 觀察組應用簡化調強放療聯(lián)合腔內治療及同步化療治療方案對宮頸癌ⅡB~ⅣA期患者治療, 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腸炎毒副反應率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放射性膀胱炎及直腸炎為在對宮頸癌治療時, 較難應對的并發(fā)癥類型, 使患者生存質量顯著下降, 應用調強放療計劃, 可使膀胱、直腸等器官得到有效保護, 在確保淋巴結引流區(qū)域、轉移灶及宮頸腫瘤處劑量充足后, 促受照射體積盡量減小, 保障了臨床安全。
綜上所述, 中晚期ⅡB~ⅣA期宮頸癌患者應用簡化調強放療聯(lián)合腔內治療及同步化療治療, 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 降低毒副反應發(fā)生風險, 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甘祖煥, 甘浪舫, 譚毅.同步放化療在中晚期宮頸癌中的應用進展.中國臨床新醫(yī)學, 2014, 7(4):371-376.
[2] Li J, Kang LN, Qiao YL. Review of the cervical cancer disease burden in mainland Chin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011, 12(5):1149.
[3] 戴丹青, 喻世華, 魏敏, 等.調強適形放療同步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觀察.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2, 6(10):2811-2813.
[4] 漆輝雄, 杜坷, 孫秋實, 等.調強放療同步化療聯(lián)合熱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觀察.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3, 29(17):2928- 2929.
[5] 高巖, 張新, 王純雁, 等.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及毒副反應.中國腫瘤, 2013, 22(1):73-76.
[6] 劉霄, 袁越, 楊姝, 等. 簡化調強放療聯(lián)合腔內后裝治療同步化療治療ⅡB~ⅣA期宮頸癌的近期療效. 中國老年學, 2015, 35(10):2710-2712.
[7] 章珂. 探討簡化調強放療聯(lián)合腔內后裝治療同步化療治療ⅡB~ⅣA期宮頸癌的療效. 飲食保健, 2016, 3(21):183-184.
[8] 張楠. 簡化調強放療聯(lián)合腔內治療及同步化療治療ⅡB~ⅣA期宮頸癌效果及毒副反應.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23):177- 178.
[9] 范華平, 劉瑞振, 潘軍峰, 等. 調強放療聯(lián)合腔內放療同步熱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療效.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5, 22(11):1361-1363.
[10] 林曉丹, 石興源, 周同沖, 等. 調強放療結合腔內放療同步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觀察.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1, 5(11):10-15.
[收稿日期: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