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妹
[摘 要]1972年中日建交以來,兩國經貿合作步伐不斷加快,雖然在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存在波動及倒退的現(xiàn)象,但總體上兩國經貿合作呈現(xiàn)良好態(tài)勢。近年來,日本經濟一直處于疲軟狀態(tài),而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兩國經貿合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拓寬雙邊合作領域、推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qū)談判、減少兩國貿易摩擦、增加兩國政治互信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國;日本;經貿合作
[中圖分類號]F74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7-0024-03
中日貿易由來已久,兩國自邦交正?;詠斫涃Q合作出現(xiàn)高速增長。進入21世紀以來,兩國經貿合作一直在波折中艱難前進。1993—2003年,日本連續(xù)11年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15年,日本降至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2011—2015年,兩國雙邊貿易呈現(xiàn)一路走低趨勢,2015年兩國貿易總額僅為2786.6億美元,同比下降10.8%。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2015年,中國GDP 達到10.866 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近20年來,日本經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tài),即使2012年安倍晉三上臺實行了“安倍經濟學”,日本經濟形勢并未有所好轉。兩國間的經貿合作也因此受到了影響,雙邊經貿合作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一、中日經貿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兩國經濟結構趨同,競爭加劇
20世紀以前,中日兩國經濟水平差距較大,中國對日本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商品,而日本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商品,雙邊貿易合作具有互補性優(yōu)勢。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產業(yè)結構的不斷調整,中國在出口產品結構上由原先的紡織品向高新技術產品轉化。而又因為日本經濟長期處于低迷,國內經濟停滯不前,使得中日經濟結構逐漸趨同,由原來的“互補型”轉變成“競爭型”。目前,機電和鋼鐵成為兩國主要的競爭領域。貿易商品的趨同加劇兩國貿易競爭,嚴重影響了兩國的經貿合作。
(二)中國對日貿易逆差持續(xù)擴大
從2002年開始,中日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貿易逆差地位。中國對日本的逆差額最高達到2010年的556.5億美元。2012年兩國由于釣魚島問題,中國出現(xiàn)抵制日貨的民間自發(fā)行為,使得中國順差442.4億美元。導致中日貿易中,中國持續(xù)逆差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雖然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但和日本已經較為完善的經濟體系仍然存在差距。日本在兩國貿易中仍然存在較大優(yōu)勢。第二,日本由于經濟長期疲軟,使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大大增加了中國商品進入日本市場的難度。近年來,以食品安全為由的很多中國商品被擋在了日本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門外。第三,日本國民存在嚴重的排外性。受到日本大和民族自身文化的影響,日本商人寧可降低價格減少利潤銷售商品,也不愿意國民購買他國商品,因此即使中國商品進入日本市場,也很難立足。
(三)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降低
2002—2012年,由于中日資源的互補性,日本不斷擴大在華直接投資,投資額在2012年達到歷史新高73.8億美元,相比于2002年增長了76%。自2013年以來,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以及中日間政治問題,日本對華直接投資持續(xù)下降,2015年達到近15年來最低,僅為31.9億美元。對于亞洲市場,日本將目光轉向了東南亞國家。2015年日本在東盟的直接投資額為1809億美元,是2010年的三倍,且日本在東盟直接投資額已連續(xù)三年超過中國。
(四)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
目前,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日本是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隨著兩國經貿合作的不斷加深,貿易摩擦也不可避免地隨之加劇。兩國的貿易摩擦來自于各個方面,其中農產品領域占主要因素。日本國內的農產品消費基本上都是依賴進口,而中國則可以提供優(yōu)質且價格低廉的農產品,是日本農產品的主要進口國之一。日本是農產品保護最多的國家之一,2001年,日本對中國鮮香菇、大蔥實行緊急進口限制,日本對于農產品的保護加大了兩國貿易摩擦。知識產權領域也存在較為嚴重的摩擦問題,日本是個版權意識很強的國家,而中國相對來說版權意識較為薄弱。在華投資的日本企業(yè)頻繁斥責中國人侵犯他們的著作權和專利權。
(五)日本在政治和外交上制造緊張氣氛
自2012年安倍晉三再次上臺,中日關系不僅未能改善反而政治矛盾再度激化。安倍政府不顧鄰國反對,多次參拜靖國神社,此行為讓中國人民深惡痛絕。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安倍沒有直面歷史過錯而是以逃避的態(tài)度推卸歷史責任。2015年8月14日發(fā)表的二戰(zhàn)紀念聲明中,安倍不僅沒有進行深刻反省,而且宣稱“不能讓我們的子孫后代背負不斷謝罪的宿命”。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不僅違背歷史修訂歷史教科書,而且譴責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不利于中日和平,與此同時卻在國內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釣魚島問題也一直是兩國的重要矛盾,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日本方面一直不能正視歷史事實。
二、中日經貿關系發(fā)展建議
(一)拓寬雙邊合作領域
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發(fā)展迅猛,國內涌現(xiàn)了如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優(yōu)秀的電子商務平臺,中國電商相對于日本發(fā)展較快。2015年中國有4億網購消費者,排名世界第一,日本有5700萬網購消費者。而到日本代購的中國隊伍越來越龐大。兩國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合作具有較大潛力。由于電商的崛起,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快速進入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2017年6月9日,日本肯德基全面接入支付寶。接下來,中日可以嘗試在各個領域引入支付寶第三方支付平臺。
目前,日本的發(fā)展目光主要集中在信息業(yè)、人力資源和科技創(chuàng)新等領域,這與我國“十三五”堅持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高發(fā)展質量的口號相一致。信息業(yè)方面,中國的需求顯著增加,而日本是信息業(yè)產品的生產大國。兩國可以加大信息業(yè)市場的開放力度,放寬政策擴大合作。創(chuàng)新方面,日本計劃建立新型教育體系,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從而促進國家的科技創(chuàng)新,這點非常值得中國借鑒。中國應該學習日本先進的教育理念,積極培養(yǎng)留學人才,加強國內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
(二)推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qū)談判
中日雖然在經濟往來上如此密切,但兩國因為種種原因尚未建立中日雙邊自由貿易區(qū),從目前形勢來看,短期內兩國建立雙邊自貿區(qū)的可行性并不大。相比之下推動中日韓自貿區(qū)的可行性大很多。中日韓FTA自2013年至今已經進行了十二輪談判,三國在談判中均表示,不能為了談判速度而犧牲質量。中日韓三國應該提高效率加強溝通,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適當做出讓步,推動自貿區(qū)早日建成。從而利用自貿區(qū)以及地理位置優(yōu)越性碰撞出新的合作火花。
(三)減少兩國貿易摩擦
中日間貿易摩擦由來已久,進入21世紀以來,兩國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嚴重影響兩國的進出口貿易,因此關于兩國貿易摩擦給出兩點建議。第一,建立有效的貿易摩擦反應機制。中日可以共同成立貿易摩擦分析小組,對以往存在的國際貿易摩擦進行分析與借鑒,對未來可能產生的貿易摩擦制定反應預案,如此一來,以后在面對即將發(fā)生的貿易摩擦時可以迅速作出反應,并將損失降到最低。第二,發(fā)揮行業(yè)協(xié)會作用。中日貿易摩擦來自于很多方面,反傾銷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目前局勢中,日本針對中國提出的反傾銷訴訟案件越來越多,而中國企業(yè)由于缺乏國際法律的相關知識,在反傾銷方面吃了很多“啞巴虧”。而中國行業(yè)協(xié)會作為企業(yè)代表,精通各種貿易規(guī)則,應該將中國企業(yè)團結起來,共同應對貿易摩擦問題。
(四)增加兩國政治互信
中日兩國存在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兩國應該以史為鑒放眼未來,增加兩國政治互信。從政府層面,日本應該就曾經侵略的事實做深刻反思,且尊重歷史事實正確看待釣魚島問題。中國應拿出大國風范,與日本加強政治溝通,打破目前“政冷經冷”僵局。從國民層面,兩國居民都應站在彼此的角度試著理解對方,歷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不讓歷史重演,而不是讓歷史問題影響國民友誼。
[參考文獻]
[1]江瑞平.中日經濟合作何處是亮點[J].世界知識,2016(12):15-23.
[2]張曉蘭.2015年日本經濟形勢分析與2015年展望[J].宏觀經濟管理,2016(2).
[3]郭楠.中日經貿關系發(fā)展狀況與發(fā)展前景探討[J].對外經貿,2011(10) :26-27.
[4]商偉,管娜.試析中日農產品貿易摩擦 [J].日本問題研究,2009(2).
[5]鄂立彬,劉志勇.跨境電子商務陽光化通關問題研究[J].中國經貿,2014(9):32-34.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