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選擇
極早熟品種播種至開始采收需35~40天,如五彩黃薹1號、白雜2號等;早熟品種播種后40~50天開始采收,如五彩黃薹4號、五彩黃薹11號、湘株3號等;中熟品種播種后60~70天開始采收,如五彩黃薹2號、白雜1號、白雜3號等;晚熟品種播種后80天以上開始采收,如株洲白菜薹等。
2.播種育苗
嚴格掌握播種期。早播軟腐病、病毒病發(fā)生嚴重,易“翻蔸”;播種過遲,雖能減輕病害,但由于后期降溫快,植株生長緩慢,影響產(chǎn)量。長江流域白菜薹8—10月均可播種。根據(jù)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前茬作物收獲時間,于9月中旬播種,育苗移栽,每畝播種量12~30克。最好采取穴盤育苗,緩苗快,成活率高。育苗基質(zhì)采用充分腐熟的豬糞渣或雞糞渣與菜園土按5∶3的比例配制,另加0.5%的過磷酸鈣充分混合,也可使用專用育苗基質(zhì)。
壯苗標準:根部粗短、無彎曲,具有5~7片正常葉片,葉片較厚、葉色綠,無病蟲害,根系發(fā)達健康。
3.大田栽培
定植:大田施足基肥,每畝施商品有機肥600公斤、45%復(fù)合肥30公斤。深溝高畦栽培,畦面寬140厘米、高25厘米、溝寬40厘米。
幼苗苗齡不超過30天,即不栽“滿月苗”。早熟品種苗齡18~22天,中熟品種苗齡22~25天,晚熟品種苗齡25~30天。選陰天或晴天傍晚定植,移栽培土后立即澆足定根水;不宜在雨天定植,因為雨天土壤積水缺少氧氣,幼苗難以發(fā)新根,成活率低。極早熟、早熟品種行株距35厘米×30厘米,每畝定植4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種行株距40厘米×35厘米,每畝定植3500株左右。
田間管理:白菜薹根系較淺,對水分要求較嚴格,缺水影響生長,澆水過多,又易引起病害。澆水應(yīng)在下午5時以后進行,水面不要超過畦面,土壤濕潤后立即排出積水,每隔8~10天溝灌一次水。
第一次抽薹前應(yīng)控制肥水,保持苗勢,以真葉不萎黃為準。每隔10天追一次氮肥,每畝追施硫酸銨或尿素10公斤。采薹期每畝施入復(fù)合肥5~10公斤,避免澆施稀釋的有機肥,以免引起病害。追肥宜結(jié)合澆水、中耕除草進行,追肥要施在植株根際,不可撒在葉片處。
4.采收
選晴天下午采收,因為下午采收傷口愈合性好且菜薹葉柄、葉片均較柔軟。定植后25~30天可采收主薹,之后每隔2~3天采收一次,進入盛產(chǎn)期后需每天采收,采收期可持續(xù)至翌年3月。采收應(yīng)使用專用菜薹刀,采主薹宜低,不要帶大葉;采側(cè)薹,基部留3~5片葉;采孫薹,基部留1~2片葉。應(yīng)重視采收粗加工,以提高菜薹商品性。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qū)灌溪鎮(zhèn)農(nóng)技站 張士英 郵編:41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