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增明
我們處在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如何在海量數據中挖取真正的價值,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議題。政府有沒有大數據?政府的大數據如何進行共享和開放?國家信息中心一直從事國家信息化建設、工程建設以及數據建設相關工作,積累了眾多數據,但是這些數據都是深藏閨中,如何對社會進行開放,如何進行數據保護,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
在發(fā)達國家,政府數據的開放非常早,取得了一些豐碩成果。中國的電子政務走過了15-20年的歷程,也走到了數據向外開放的階段,網絡連接已經不是我們今天的主要問題,主要的問題是如何開放數據、如何保護數據。國家不斷出臺有關數據開放以及整合共享的政策,信息技術已經深入融合到各個領域,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這種巨大的發(fā)展需要廣泛的數據,而數據需要不斷地存儲、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分析整合,信息化建設已經全面進入了數據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切網信事業(yè)都要為人民服務,要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打造“互聯網+政務”,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大數據用趨勢概率來研究社會的治理,用數據說話,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更加科學的決策、更加高效的執(zhí)行。大數據正在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fā)展的新動力、重塑國家競爭優(yōu)勢的新機遇、政府治理的新途徑。國家發(fā)改委在“十三五”工程規(guī)劃里提到的大系統(tǒng)、大數據、大平臺,就是要利用核心的大數據,整合成新的大系統(tǒng)、構建新的縱橫協(xié)調的大平臺,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xié)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大數據正在改變人類的未來。
比如,美國把全美的航班運行情況進行開放,利用這些數據就能分析晚點的是哪個航空公司,晚點最多的是哪個航空司,通過航班數據的分析,提升了美國航空公司航班的準點率;再比如,美國佛羅里達州,通過大數據記錄治理警察超速等,數據分析模型的整理,對于提高社會服務和治理能力意義重大。
在“十二五”期間,國家信息中心做了電子政務的總體評估,發(fā)現“十二五”期間電子政務發(fā)展不算太快,總體效果不是很好。有一個比較好的政務工作,就是持續(xù)多年的人口數據庫,通過數據的比對,比如公安和社保的數據比對,可以發(fā)現有些人已經去世但還在領社?;穑ㄟ^對比分析,就可以杜絕這個漏洞。
大數據可能來自互聯網,可能來自物聯網,或者來自其他一些渠道的實時信息,政府匯集的數據經過了科學的調查或者各級政府的認真總結,具有很高的價值,將這些數據進行社會開放意義重大。
通過數據開放,人民群眾當中很多有心人就會跟政府主動互動,可以發(fā)現政府在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和漏洞,改進政府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政府服務能力。通過研究表明,目前很多數據可以開放,首先可以開放的是交通、環(huán)境、氣象、地理、文化、科學、經濟類等大數據。開放政府數據是政府信息公開在大數據時代的延伸和擴展,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了新的階段。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數據開放新政策的陸續(xù)出臺,我國的政府數據信息公開程度會有大步的提升。
目前政府數據開放做的比較好的是上海和貴陽,上海屬于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貴陽現在是大數據中心的前沿陣地,他們在一些理念和工作實踐上都做得比較扎實,其他的一些城市也在做,還有很多城市沒有開始做。隨著社會對政府大數據開放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國家大數據開放能力的不斷提升,數據開放工作會不斷地發(fā)展完善。
想要利用大數據提升國家精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需要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tǒng)。國家相繼出臺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guī)劃》《“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政務信息系統(tǒng)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等政策法規(guī),都是要求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政府的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開展工作。
構建數據共享的大平臺、政務資源的大數據以及協(xié)同治理的大系統(tǒng),要求以創(chuàng)新作為服務型政府的關鍵,簡化優(yōu)化辦事流程,以服務對象為目標,實現信息共享和跨部門協(xié)同,以新技術架構適時地推進應用深化。以風險管理概念統(tǒng)籌建設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實現從憑經驗決策到數據決策,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防,從粗放式服務到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抓住匯好數據、用好數據、管好數據三個關鍵。
實現數據資源開放和共享,要從觀念上進行引導,從具體技術上逐漸推行,明確任務和要求,制定資源共享開放的目錄體系,實現政府數據各部門的共享和社會開放。
應用系統(tǒng)的整合,需要統(tǒng)一和明確的原則,國家計劃分兩步走,在2017年的年底,實現國務院內部各部門的政務信息系統(tǒng)清理整合;在2018年的6月實現各個部門政務信息統(tǒng)一接入國家的數據共享平臺,各省各部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逐步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應用系統(tǒng)整合還需具體布置工作任務,加快信息內部整合,建立共享的基礎設施,推行數據平臺建設,梳理各項任務,明確責任點,發(fā)改委目前就這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組織,通過調研,列出整合共享的清單,對一些運行時間長、資源戰(zhàn)略頻度低、維護范圍小的系統(tǒng)都要清理;將分散的、獨立的信息系統(tǒng)整合成一個或者多個互聯互通、業(yè)務協(xié)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統(tǒng);對于以司局和處室名義存在的獨立新系統(tǒng),原則上必須整合,分步走,逐級實施,最終實現整合。在國家層面和基礎設施層面,提升國家統(tǒng)一電子政務網絡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tǒng)、跨部門的支撐能力。除極少數特殊情況外,各政府的各類業(yè)務專網都要逐漸制定遷移方案,向國家的政務內外網進行整合,對整合的信息系統(tǒng)和數據資源按照程序進行審核和評測,統(tǒng)一接入到國家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平臺上;依托國家政務外網和門戶網站,建設統(tǒng)一規(guī)范、互聯互通、安全可控的數據共享網站。能夠接入到數據共享網站的,先行介入,最終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政務信息共享網站的共享服務。
各個城市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這種跨地區(qū)、跨部門、跨層級的政務服務,政府要做的就是把數據采集整合好,合適地向社會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