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對未成年學生的安全注意義務就是采取必要的措施除去或者防止該危險,以防止損害的進一步擴大。本文說明了學校對未成年學生的安全注意義務中存在的不足,并闡述了具體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學校;未成年學生;安全注意義務
中圖分類號:D922.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206-01
作者簡介:高穎(1975-),女,漢族,河北廊坊人,法學碩士研究生,任職于廊坊市管道局中學第一附屬小學,研究方向:關于青少年兒童受到傷害的相關課題。
學校安全注意義務是指是法律基于保護在教育關系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學生、幼兒等受教育者一方的利益,學校安全注意義務的注意標準不但要達到作為一個合格的學校和教師通常的和習慣的行為標準,還要判定學校是否有注意義務以及應負注意義務的程度。學校必須依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這種過程恰當體現(xiàn)了學校與未成年學生之間應為一種教育管理法律關系。
一、學校對未成年學生的安全注意義務中存在的不足
(一)沒有完善的系統(tǒng)的化、規(guī)范化的標準
學校既要保護學生的安全,又要保障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然而,當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時卻往往發(fā)生責任歸屬糾紛問題。究其原因是對司法條文對學校注意義務的規(guī)定不夠具體明確。加之家校監(jiān)管學生的責任區(qū)間分配不明,社會輿論有時偏向處于弱勢地位的學生和家長,導致往往會把責任歸咎于對學生具有教育管理責任的校方。因差異大示范性就差,形成的“判例”使學校的注意義務難以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規(guī)范化的標準。
(二)歸屬責任不明確
在具體的應用中,由于對學校注意義務的規(guī)定不夠具體明確,在傷害事故發(fā)生時,學校與學生監(jiān)護人之間往往容易產(chǎn)生互相推諉的狀況,這種爭議是由于彼此缺乏信任感造成的。
(三)法條規(guī)定界限模糊
因新中國的法制建設起步較晚,很多對未成年的注意保護義務還是顯得比較單薄,主要表現(xiàn)為法條高度概括性和責任劃分的模糊性。
二、關于學校對未成年人安全注意義務的思考
(一)實行校內安全注意義務分配
學校對未成年學生的安全注意義務要以具有相當知識經(jīng)驗的人對于一定事件的所用注意作為標準客觀地加以認定。行為人對于事務所用的注意程度如何可以不予考慮。未成年人的身心發(fā)展水平與認知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司法活動實踐中學校應負注意義務的程度,并且應該服從教育法規(guī)所規(guī)定的法律精神,并承擔一些過錯責任。
(二)明確教師安全注意義務的限度
1.設定學校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的行為是不作為的行為形態(tài)
一是對于學校的消防、安全保衛(wèi)以及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整改。二是學校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三是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操作規(guī)程、工作要求、職業(yè)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guī)定的等等,以上這些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jiān)護人的保護而發(fā)生傷害的,學校必須承擔責任。
2.事故損害的可避免性
實踐中如果事發(fā)時教師又無法及時制止危險的發(fā)生,就不應認定教師對該類事故的發(fā)生存在過錯。例如,一則校園外來暴力傷害事故案例中,犯罪分子趁機持刀肆意砍傷學生21名。從司法意義上說,所以不應對事故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三)建立務實高效的法制制度
《民法通則》第133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睆牧⒎ㄔ馍峡矗O(jiān)護人對被監(jiān)護人致人損害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學校不該對未成年學生受到傷害或致人傷害承擔無過錯責任。學校只有在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的過錯的前提下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教師的注意義務是法律糾紛中教師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jù)。教師的注意義務應該對學生作出合理而謹慎的安全預見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教師有義務保護學生免于其他學生和學校人員、校外人員所引起的傷害。教師監(jiān)管義務的關鍵是保護未成年學生不能參加潛在的危險性活動。如果對可預見性的但沒有進行足夠的監(jiān)管導致了對學生的傷害,教師應該負法律責任。同時教師警告的義務存在于體育課、運動會、實驗課以及學生運用潛在危險的機器和設備的領域。教師應該在教學前采取相應的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行為人在民商事活動領域中應當達到理性人的行為標準。教師必須預見某些不利于學生安全情形,并采取相應持“較高標準”的注意義務。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各方面對未成年人安全注意保障義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在管理和保護學生方面承擔著較高的安全保障義務。在確立學校對其學生的安全保障義務時必須重視保護學校的合法權益。學校安全保障義務在具體問題中,需要明確學校應該承擔的民事責任,從而確保學校對未成年學生的安全注意義務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倪大明,孔祥健.學校的安全保障義務與責任承擔方式[J].教學與管理,2006,17:37-38.
[2]姜淑明.違反安全保障義務侵權行為的賠償責任探析[J].時代法學,2004,06:47-50.
[3]方益權.校園侵權巨額賠償傷害了誰[N].中國教育報,2008-12-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