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珍
(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婦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6)
用盆底重建術和傳統(tǒng)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臨床療效比較
熊海珍
(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婦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6)
目的 探討盆底重建術和傳統(tǒng)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醫(y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20例盆腔器官脫垂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依據(jù)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1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盆底重建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各項癥狀進行密切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復發(fā)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分別為(103.67±13.54)min、(3.12±1.12)d、(174.34±63.56)ml、(7.12±1.78)d、0%相比于對照組的(126.45±18.56)min、(5.12±0.98)d、(246.45±56.67)ml、(9.67±1.67)d、20%,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盆底重建術和傳統(tǒng)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均有一定程度的療效,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前者的療效更加明顯,患者的改善更好,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值得推廣應用。
盆底重建術;傳統(tǒng)手術;盆腔器官脫垂;臨床療效比較
盆腔器官脫垂是 一種常見的臨床病癥,其產(chǎn)生的主要病因是患者的生殖器官退化或者受到外界的創(chuàng)傷,患者的肌肉支持力、盆底韌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最終導致患者的生殖器官發(fā)生異變,形成盆腔器官脫垂病癥,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1-2]。為探討盆底重建術和傳統(tǒng)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臨床療效,特選取20例盆腔器官脫垂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醫(y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20例盆腔器官脫垂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依據(jù)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盆腔器官脫垂Ⅲ度及Ⅲ度以上,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在52~77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64.21±2.42)歲;觀察組患者年齡在5 2~7 8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64.25±2.4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方面的基本資料進行組間比較,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手術治療,術前麻醉處理,使用電刀將患者的宮頸陰道黏膜進行切開處理,將前后陰道壁進行分離處理,直至患者膀胱子宮陷凹及子宮直腸陷凹的腹膜位置,將之剪開,然后,剪斷、縫扎患者的子宮血管、子宮韌帶、卵巢固有韌帶等,切除子宮,最后,縫合腹膜,修補陰道壁,抗感染處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盆底重建術治療,措施為[3]:術前麻醉處理,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對需要進行手術的部位消毒處理,在膀胱宮頸的遠端2 cm的位置進行切開陰道黏膜處理,注入一定量的生理鹽水,對患者膀胱頸的水平位置和閉孔內(nèi)肌近端比較接近兩側坐骨棘水平位置;取患者尿道口1 cm的位置為第一個穿刺點,第二個穿刺點在第一個穿刺點的下方2 cm,外1 cm的位置,將導引器送入到穿刺點,直接進入陰道旁的間隙,留置好導絲;第三個穿刺點在患者肛門兩側下方3 cm和外3 cm的交界位置,切開長度為4 cm,送入導引器,在坐骨棘內(nèi)側2 cm的位置進行穿出處理,留置導絲,固定補片,抗感染處理。
1.3 指標觀察
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復發(fā)情況。
1.4 統(tǒng)計分析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分別為(103.67±13.54)min、(3.12±1.12)d、(174.34±63.56)mL、(7.12±1.78)d、0%相比于對照組的(126.45±18.56)min、(5.12±0.98)d、(246.45±56.67)mL、(9.67±1.67)d、20%,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復發(fā)情況
盆腔器官脫垂是一種常見病癥,多見于中老年女性,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其發(fā)病率明顯上升,臨床上,常用手術治療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手術方法的不同,療效有所差異[4]。本文中,通過對比盆底重建術和傳統(tǒng)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療效,前者的療效更佳,采用盆底重建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的癥狀改善得更加顯著,縮短了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速度,減少了出血量,在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的治療過程的應用價值極高[5]。
綜上所述,盆底重建術和傳統(tǒng)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均有一定程度的療效,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前者的療效更加明顯,患者的改善更好,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值得推廣應用。
[1] 池余剛,雷 麗,劉祿斌,等.全盆底重建術與傳統(tǒng)陰式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山東醫(yī)藥,2013,53(43):60-62.
[2] 仲 丹,翟永寧,張 蕾,等.全盆底重建術與傳統(tǒng)陰式修補術治療重度盆腔器官脫垂的療效比較[J].中國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2013,14(2):110-114.
[3] 趙 芳,王建六,楊 欣,等.Prolift盆底重建術與傳統(tǒng)手術盆底功能恢復的對比研究[J].疑難病雜志,2014,13(2):164-168.
[4] 高 霞,張紅宇.全盆底重建術與傳統(tǒng)陰式修補術治療重度盆腔器官脫垂的近期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4,20(10):1625-1628.
[5] 黃 婷,俞 科,周任婧,等.全盆底重建術與傳統(tǒng)陰式修補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對照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8(1):1848-1849.
本文編輯:劉帥帥
R711.59
B
ISSN.2095-8803.2017.08.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