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洛羊
黃賓虹一生九上黃山,迭入煙云,筆底黃山無數(shù)。
《黃山湯口》作于1955年,是年賓翁九十二歲,
是其繪畫生涯中的絕筆巨制。
從某一角度講,畫人和運動員有相似處。有些畫人早年就嶄露頭角,才華銳發(fā),在百米、二百米的一二十秒間即見優(yōu)劣。有的要人到中年才漸入佳境、四五十歲方見馳譽畫壇。頗如中距離的賽跑運動員。有的大器晚成,年屆六七十歲始呈精妙,仿佛運動員跑萬米,在最后一千米沖刺時才見分曉。尚有極少數(shù)的人,要到八十開外,始見內(nèi)蘊外發(fā),軸射光華,黃賓虹在繪畫征塵中跑的路程最長,他跑的是“馬拉松”,到壽登耄耋才突破舊框,創(chuàng)立新貌,登上了新的巔峰。
黃賓虹藝術(shù)路程如此之長,不是拖沓,而是積累。傅雷說他:“覽宇宙之寶藏,窮天地之常理,窺自然之和諧,悟萬物之生機。飽覽飫看,冥思遐想,強年累月?!保ā队^畫答客問》)黃賓虹認為:“造化有神有韻,此中內(nèi)美,常人不見?!苯降膬?nèi)美,必須在靜中參悟。五六十年時間算不得長。
黃賓虹學(xué)養(yǎng)深厚,對考古、金石、書藝、印學(xué)、詩文、鑒賞、教育和纂編出版,無不深有造詣,這就大大有助于他的畫和畫論。他第一個明確指出“中國畫藝術(shù)之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筆墨”。
說“氣韻生動,是從骨法用筆中取得的。骨法用筆中透露出生動的氣韻來?!保ā饵S賓虹專輯年譜合編》)總結(jié)出“五筆”(平、留、圓、重、變),“七墨”(濃、淡、破、潑、漬、焦、宿,聚氣墨之法,成“積墨”)。自敘習(xí)畫歷程:“必須如蠶之為蛹,三眠三起,吐絲成繭,縛束其身,最后必須鉆穿脫去,栩栩而飛,要不經(jīng)過這樣的藝術(shù)生活,由漸變到突變,反復(fù)蛻化,就不可能體會這樣的藝術(shù)真諦。”(同上)
黃賓虹主張“求脫”不宜過早。他自己的破殼振飛,嚴格一點講是在八十歲。
《黃山湯口》是黃賓虹九十二歲最后一件精品,此圖五筆七墨俱備,是他畫論主張在紙上“用兵”的有力例證。黃山有兩湖、三瀑、二十七溪、七十二峰、集天下名山之美,徐霞客贊嘆“黃山歸來不看岳”。黃賓虹九上黃山,迭入煙云,畫過無數(shù)的黃山題材,《黃山湯口》是他最后一幅的精美大件。
湯口,是游黃山的前山入口處,作者畫題寫道:“黃山湯口,三十六峰,天都、蓮花、淺海勝景由湯口入?!?/p>
黃賓虹 高閣清話
《黃山湯口》,作者移動云壑,搬遷山林,作過一番藝術(shù)剪裁??磥韴D的下端似桃花溪,其左側(cè)長松高植,老藤纏繞,側(cè)邊有屋一楹,當(dāng)為觀瀑樓,長松下坐兩幽人,作晤談狀,松樹植處為一隆起丘陵地,土石豐厚,雜草叢生。溪澗上面為畫幅之中端、有水流三道下瀉,應(yīng)為人字瀑和百丈泉,其上該為紫云峰了。
作者略去了上山必經(jīng)之慈光閣、半山寺諸景,把一座主峰突出,小峰簇擁,高聳入云,宛若一朵初放的荷花——蓮花峰,拉近放在畫幅上端的部位,再在峰后抹上幾應(yīng)錯落有致的遠山,組成了一幅雄偉峻峭的山水畫,畫得嚴實堅厚,給人有重量感。整座蓮花峰際、無半絲云彩,全以筆勝,全以墨勝,畫得蒼莽雄偉,郁郁蔥蔥;卻在流泉和溪澗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勢婉轉(zhuǎn)流動,顯得淡蕩空靈,用來襯托蓮花峰的實體。這使人忽生奇想:畫幅之上端似乎是一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壯士;下端宛如娥眉蟬鬢之美女,頗具相彰之趣。由于長松作柱,并無上重下輕之弊。構(gòu)圖平中出奇,實處見虛,足見黃賓虹冥心玄化之匠心。
全圖用筆飛動,全以草篆狂草筆法出之,或釵頭鼎足,拂索飛毫,或蚓走龍行,放逸淋漓,昔人形容上乘之草書有“騰云度秋月,老木掛寒藤”之句,賓老得之矣!溪畔泉邊有一段山石,乃破墨和漬墨并用,鋪水恰到好處,畫得美嫣潮潤,水石俱活。喬松下一片綠蔭之地,用濃墨、宿墨,層層堆積,顯得郁郁蒼蒼,實中透氣。
粗看蓮花峰若亂石堆砌,細察則石塊有大有小,有豎有橫,有亮有暗,組織有序。色彩在淺絳的基調(diào)上,卻于峰顛之一塊豎石上,敷以淡青之色,頓使蓮花峰出現(xiàn)“萬般赭紅一點綠”,產(chǎn)生了輕快感,似不經(jīng)意,卻見慧心。
在安徽歙縣黃賓虹故居,有林散之所撰之楹聯(lián)曰:“九次上黃山,鉤奇峰,鉤枯木,作畫似狂草,洋洋灑灑,渾渾噩噩;一生墮墨池,寫金文,寫古籀,以斜為正則,點點斑斑,漓漓淋淋?!睂S氏之山水畫,此聯(lián)甚可概括,亦具形象。
風(fēng)貌獨具、筆墨俱佳的《黃山湯口》,足以印證潘天壽對黃氏的評語:“孟軻云,‘五百年期間必有名世者?!嵯壬媽W(xué)有焉?!?/p>
黃賓虹 山川臥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