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岳
除了一些堅果,我今天沒吃飯,包括早餐與午餐。
早餐我有十多年沒吃了。午餐看情況,今天不吃是因為昨晚和老友聚會,大魚大肉,攝入的熱量夠我用兩天了。
這種方法我經(jīng)常用。我不敢說它科學,也不保證它對你有用。我的意思是,我很愿意在飲食上做點改變。
如果你習慣一天吃三餐,那么,現(xiàn)在你一定覺得特別餓,甚至有眼冒金星的感覺,其實你今天吃的零食和堅果也不少,但你覺得自己太慘了。
我的身體狀況很健康,不吃哪一餐就會如何如何之類的“恐嚇”,我從來不信。
中國人在吃上面,花的時間和精力太多了。一個家庭主婦,做完早餐做午餐,午餐做完做晚餐,感覺像被關押在廚房,偶爾放風,還是去菜市場。
有次假期,我睡到十來點鐘起床,洗漱打理完,十一點鐘出門赴飯局,走到大門口,丈母娘喊住我:“你的早餐還在桌上,先吃了再出門。”
你的丈母娘(媽媽、奶奶)估計也差不多。少吃一頓,她就覺得你身體要垮掉。不僅頓頓得吃,還得吃飯、肉、菜,量不能少。
中國的肥胖人口已是全球第一,肥胖引發(fā)的疾病也在增加。我們實在是吃得太多了,而且這一代人沒有太多改變,甚至吃得更多。
我建議你嘗試著少吃一點,算算你攝入的熱量,往往會發(fā)現(xiàn),只需要一次進食,你一天的能量就夠用了。尤其是作為美食第一帝國,我們的飲食社交功能強大,一次聚會,長達數(shù)小時,上十幾道菜,太常見。你今晚有個聚會,還是吃了早餐和午餐,怎么可能不胖?
每天少吃一兩頓,除了不容易胖,你還多了一個小時可用,僅僅因為不做某事,就有雙倍收益——身材好,時間多。大餐在前,你也更能開心地享受,毫無營養(yǎng)過載的負擔。
更重要的是,你家的空氣質量將提升。有人將霧霾歸結于中國人的烹飪方式,這固然不講理,但是,中國人在烹飪時,炸、炒、煎,廚房的PM2.5一定是爆的,這點不用懷疑。天天在廚房里操勞的人,自然容易受害。
少吃一點,廚房少動一點,所有人都受益,何樂而不為?
你可以試試看,明天少吃一頓?;蛘呓酉聛硪恢苊刻於贾怀詢刹汀?纯刺鞎粫聛怼?/p>
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