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皮帽,很多人以為它是滿族服飾,卻不知它是正宗的漢族“土特產(chǎn)”。它的真正發(fā)源地是南京,創(chuàng)制于明太祖時期,而且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制定的一種樣式。據(jù)《中國服飾史》記載,其創(chuàng)制之初,由六片黑色絨、緞合成,呈半球形,頂綴帽珠,稱“六合一統(tǒng)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歸一。
至于流行,似乎從明代開始就是全國性的,明人陸深《豫章漫鈔》云:“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縫,下綴以檐如筒,閻憲副閎謂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統(tǒng)云爾。”后談遷《棗林雜俎》記曰:“清時小帽,俗稱‘瓜皮帽,不知其來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笨梢?,瓜皮帽的發(fā)明人確是朱元璋,而其流行竟能跨越明清兩代,更何況清時滿族在服飾方面的排異性十分強烈,實屬不易。
據(jù)葉紹袁《啟禎記聞錄》記蘇州地區(qū)的改服稱:“(順治三年)十一月初,復嚴衣帽之禁。大袖每加撲責,巾即扯毀。由是舉監(jiān)生儒皆小帽,士庶漫無分別。”瓜皮帽寓意“六合一統(tǒng)”甚合統(tǒng)治者心意,官方加以引導,再加之清朝蓄辮,戴它方便,遂成為清代男子的主要便帽。
至于瓜皮帽之名的由來,因其造型呈多瓣狀,和西瓜皮有點形似,故在民間被如此謔稱。事實上,從它的名字上,也能體現(xiàn)出人們對它的喜愛,畢竟,它是大家日常必需之物,甚至從早到晚都會被戴在頭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