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堂勛
摘 要:農作物受到病蟲害后不僅僅會影響到農作物本身的生長情況與農產品的產量,同時,還會影響到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所以,采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從而保證農作物與我國農業(yè)的正常發(fā)展勢在必行。對此,介紹了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原理,分析了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做好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的農業(yè)生產率,同時還能大大的促進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實際上病蟲害在農作物中是非常普遍的,不論是在富庶地區(qū)還是在貧困地區(qū),病蟲害都是農作物的一大災難。
一、農作物種植技術
1.輪作和促地
對于作物的輪作,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輪作的年限。一般情況下,為了減少作物的病蟲害,大多進行年限比較短的輪作,達到減輕發(fā)病的程度。另外,對于輪作的作物,也要進行合理地選擇。為了促進種子播種后的萌發(fā),一般在播種前,要進行整地,使田面平整、土壤細碎、上虛下實,要保證種子深淺一致,有利于出苗后,整齊均勻。在實際栽培中,對于低濕的地方,要做畦或做壟,開溝排水,改善其通氣性;在半干旱的地區(qū),疏松的表土層不能夠太厚,以免跑墑嚴重;在氣候寒冷的地區(qū),可以做壟,提高地溫等。
2.播種期的選擇
關于播種期的選擇,也是農作物栽培中,能否高產、穩(wěn)產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種期時的自然氣象和條件會對農
作物產生直接影響。例如,屬于喜溫作物的水稻,如果播種的時期太早,則會引起秧爛的產生,甚至會有病蟲害的產生。由于小麥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如果對小麥進行早播,那么則有可能引發(fā)葉銹病的產生。播種期也會對寄主作物和作物病原物同時產生影響。例如,低溫環(huán)境有利于小麥腥黑穗菌冬孢子的萌發(fā)和侵染。因此,對于小麥來說,如果選擇播種期不當,會導致病菌的侵染危害,從而不利于生長。由此可見,在農業(yè)栽培中,播種期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
3.水肥管理
作物的水肥管理與作物病蟲害的關系,也有直接的影響。要因地制宜,合理施肥。為了減輕病害的發(fā)生,肥料種類可以選擇磷、氮、鉀肥或磷、鉀肥等配合使用。例如,增加磷肥,可以減輕小麥的銹?。辉黾逾浄?,可以提高水稻對于胡麻斑病的抗性;增勢銨態(tài)氮,可以減輕小麥的全蝕病害等。田間的積水,無論是多,還是缺少,都會導致病害的發(fā)生,從而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4.中耕松土及田園衛(wèi)生
為了使耕層疏松,要對土壤中的水分、養(yǎng)分、空氣、濕度等進行協(xié)調。在農作物栽培管理中,要進行中耕松土,而由于殘留于田間的病株上帶著大量的病原體,如果將其作為肥料,施用到田間,也會連帶著將病原體帶到田間,對農作物侵染,造成危害。所以,在田間收獲后,一定要對病株殘體進行清除,使其充分腐熟或深翻入土,以防產生病原體。
二、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對農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時,必須采取多種防治措施,任何單一的防治方法都不能完全達到目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進行防治時,要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技術,采用綜合治理的方法,提高防治技術和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使防治水平得以提升,病蟲害對農作物的損害達到最小。
1.采用生物防治技術
所謂的生物防治技術,就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陳代謝來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它又可以稱作生物新陳代謝的防治劑。這項技術主要通過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然后綜合使用各種基因產品,來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以達到防治目的。在整個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害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敵,而為了保持生態(tài)平衡,有害生物和它的天敵是并存的。
(1)加強保護和合理利用病蟲害的天敵。在農業(yè)病蟲害的治理過程中,要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病蟲害的天敵加以保護,利用它們來控制病蟲害的數量,以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力度。在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前期防治時,可以使用藥性較強的化學藥劑,這是為了從根源上殺死有害生物。在農作物生長一段時間后,就要改變策略和施藥手段,對一些仍然有病蟲害威脅的局部地方施藥,不能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實施隱蔽施藥。
(2)加強使用各種生物農藥。生物農藥是一種對農作物危害較小的農藥,要加強生物農藥的使用力度,同時也可以使用各種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陳代謝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這種方式由于比較科學,所以也在日漸普及。在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通過使用生物農藥,例如阿維菌素、BT農藥等,也使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農民通過養(yǎng)殖青蛙、專吃害蟲的小鳥,或者在稻田中養(yǎng)鴨來治蟲,也能夠減少病蟲害對農業(yè)的危害。
2.采用化學防治技術
通過使用化學農藥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是一種有效措施?;瘜W農藥見效較快、成本不高,而且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這種方式一直是病蟲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這種化學防治技術也存在著缺陷,因此,農民在使用化學防治技術防治時,也有幾個要注意地問題:
(1)提前檢測預報。在實施這項化學防治技術以前,有關人員一定要細致地檢查農田,對病蟲害發(fā)生的規(guī)律和趨勢有足夠的了解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使病蟲害的防治成果更為顯著。此外,除了要對農作物發(fā)生的趨勢進行相應的預報外,還要加強對預報網絡建設的健全,使預報的條件和手段得以改善。
(2)合理使用農藥。在農業(yè)生產中合理使用農藥,不能將不同的化學藥物混合使用,同時注意使用最新的農藥品種,不同農藥交替輪換使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化學農藥對農作物的防治效果。
3.使用物理機械防治
所謂的物理機械防止技術就是指使用各種機械設備和工具等來對農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如力學、光學等都可以幫助農作物防治。利用這項技術進行農業(yè)生產時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措施:(1)利用物理器械捕殺各種害蟲,如可以在田問使用粘蟲板或者粘蟲網。(2)利用害蟲喜歡聚集的特點,把病害蟲積聚到一起誘殺。(3)使用障礙隔離法。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在病蟲害習慣活動的區(qū)域設置一些障礙物,阻止病蟲害生物蔓延危害瓜果,可以在瓜果上套塑料袋或者在蔬菜基地設置防蟲網,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病蟲害的傳播。
三、結語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十分巨大的工程,在做好這一工作時必須要考慮多方面因素?,F今,市場上所售農藥種類繁多,在選擇時需要從實際出發(fā),一旦農藥選用錯誤,不單會導致病蟲害防治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會農作物生長造成負面作用。
參考文獻:
[1]杜平亭.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J].鄉(xiāng)村科技,2016,(23).
[2]姚沁伶.淺析植物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17,(03):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