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欣語
每個人都走在不同的路上,但有一條路是我們從出生時就不可避免地被迫走上去的,這條路便是通往死亡的路。
有時我想,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結局,為什么還要努力為未來拼搏?這就像不幸落水的螞蟻,拼盡全力揮動四肢,卻仍舊掙脫不了死神的束縛,被死神的鐮刀收割了靈魂。既然掙扎與不掙扎的結局都是死亡,那為什么還要徒勞地掙扎?
清晨,陽光透過厚重的云層灑下一片金輝,雨后的小花園充滿生機,美好而靜謐,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清香。而花園的一隅只矗立著一座孤獨的假山,周圍的土地因雨水沖刷變得十分泥濘。忽然,我發(fā)現(xiàn)在泥濘的土地上有一絲翠綠,輕輕靠近它,竟然是一根牽?;ㄌ?,藤梢搭在假山上,似乎在為蜿蜒曲折的前路而猶豫不決。
我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撫摸著脆弱的藤莖,為它的未來悲哀。如此纖細的藤蔓怎么可能爬上這座高峰,它的結局已彰顯,既然這樣,再多的掙扎也沒有必要了。我掐著它的根部慢慢往上拉,連根拔起,隨手扔在地上。
又是連雨天,我撐著傘走過小花園。這兒一如既往的美麗,卻不是我停下腳步的原因。雨幕朦朧中,只見那貧瘠的假山上多了一些色彩。我按捺不住好奇,走上前去,竟是那株被我毀掉的牽?;ㄌ?。細細的莖不斷向上蜿蜒盤旋,盡情舒展它修長的身軀。牽牛花那嬌美的花兒與舒展的莖葉相互映襯,格外優(yōu)美。它不僅沒有死掉,甚至比以前更加燦爛?;▋罕挥晁畵舸虻靡活澮活?,將這一隅映照得一派明媚。
或許萬物終有一死,但也不能因為固然會死而放棄最精彩的過程。每個人死后都不過是一抔黃土,區(qū)別在于彌留之際回顧一生是否有意義,是否讓自己毫無遺感,是否對得起這紅塵一遭。
我們在死亡的路途上愈走愈遠,在路上,我們留下歡樂、悲傷、淚水、汗水……綻放出獨特的光芒。
全文結構精致,有兩個故事:第一個是“我”思考如何面對死亡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我”一開始是消極的,以至于有摧花之舉動,但最后受牽?;ǖ膯l(fā),領悟到結尾句總結的主旨,主題深沉而引人深思,是使文章富有內涵的重要一筆;第二個故事是牽牛花衰而復盛的故事,類似典故并不鮮見,但本文寫得比較自然,筆觸真實,處處照應第一個故事。兩者合為一體,使主題水到渠成。
(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