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蘋
(漳州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 363000)
九里香不同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林小蘋
(漳州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 363000)
采用3種溶劑(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對九里香葉片、花瓣及愈傷組織進行平行提取。以稻瘟病菌5個生理小種(編號為9805913、2004130A、2004015A、RB20、11143)的菌株為供試菌,對九里香不同提取液進行抑菌活性測定,結(jié)果表明:九里香葉片、花瓣及愈傷組織提取物對5種稻瘟病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從強到弱分別為愈傷組織≥葉片>花瓣;提取劑以甲醇、乙醇最佳,其提取物在0.1 g/mL的濃度下對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中愈傷組織乙醇提取物對稻瘟病菌5個生理小種的抑菌作用最好,對編號RB20病原菌的抑制率可達100%,其次是對11143和2004130A的抑制率,均可達98%以上;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差,且該提取劑有刺激性氣味,不建議作為九里香抑菌劑的提取劑。
九里香;提取物;抑菌活性;稻瘟病原菌
九里香屬蕓香科九里香屬植物,始載于《嶺南采藥錄》。其植物精油或提取物用于香料、食品、飲料、日化、殺蟲、防蟲的研究已有一些報道?,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九里香具有抗菌消炎、降血糖、抗痙攣及局部麻醉等作用(《中國藥典》2010版)。著名的胃藥——三九胃泰,其配方中的主要成分就是藥用植物三椏苦和九里香。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類社會越來越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植物源農(nóng)藥的開發(fā)漸熱,九里香農(nóng)用活性的研究也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目前的資料表明,九里香莖、葉和根的提取物在農(nóng)用活性方面具有抗病原菌和昆蟲拒食活性[1-6]。喻大昭等[7]研究結(jié)果表明,九里香葉的提取物對部分真菌有較顯著的抑菌作用。駱焱平等[8]對128種南藥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進行初篩,發(fā)現(xiàn)九里香的丙酮提取物對6種病原菌菌絲生長抑制率達80%以上。1992年,Kashyapn等[9]研究表明,九里香葉揮發(fā)物對馬鈴薯塊莖蛾具有驅(qū)避作用。2002年,周瓊等[10]研究表明,九里香提取物對桃蚜和蘿卜蚜具有較高的拒食活性。2005年,駱焱平等[11]對九里香莖葉和果實的乙醇提取物對斜紋夜蛾拒食活性進行初步研究,結(jié)果表明,提取物對斜紋夜蛾3齡和5齡幼蟲均有較強的拒食活性。2007年,楊長龍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九里香提取物對桃蚜、蘿卜蚜和荔枝蒂蛀蟲的產(chǎn)卵具有驅(qū)避作用。本研究通過用3種溶劑對九里香3種不同材料抑菌物質(zhì)進行平行提取,并選取了稻瘟病病原菌5個生理小種進行抑菌活性篩選,為探明九里香的抗菌活性成分提供依據(jù)。
1.1 供試材料
選擇稻瘟病菌5個生理小種(編號為9805913、2004130A、2004015A、RB20、11143)的病原真菌作為供試菌。菌種由漳州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實驗室提供,菌種用濾紙片法低溫冷冰保存,試驗前先用平板劃線法進行活化復(fù)蘇培養(yǎng),等菌落完全形成后保存?zhèn)溆谩?/p>
1.2 試驗方法
1.2.1 植物提取物的制備 所用植物材料(花、葉、愈傷組織)低溫烘干(40℃)后粉碎,以無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作溶劑進行3次冷浸提取。具體操作如下,第1次:分別稱粉碎植物樣品 30 g 裝入10個無菌的 250 mL 三角瓶中,再分別加入 90 mL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用恒溫振蕩器(24℃、150 r/min ) 振蕩24 h,用布氏漏斗過濾后得濾液和殘渣。第2次:在第1次提過的殘渣中分別加入 90 mL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用恒溫振蕩器(24℃、150 r/min ) 振蕩24 h,用布氏漏斗過濾后得濾液和殘渣。第3次:在上述的殘渣中再分別加入 90 mL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用恒溫振蕩器(24℃、150 r/min ) 振蕩24 h,用布氏漏斗過濾后得濾液和殘渣,殘渣棄去。濃縮:合并 3次濾液,再進行減壓濃縮。定容:分別用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把濃縮液定容到30 mL刻度試管中,質(zhì)量濃度為 1 g/mL( 即1 mL提取物中含有1 g干樣品的物質(zhì)),密封后放入4℃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p>
1.2.2 抑菌活性的測定 將PDA 培養(yǎng)基融化后冷卻到50~60℃。然后取1 mL提取物母液和9 mL融化的PDA培養(yǎng)基混勻后倒入無菌培養(yǎng)皿中制成含藥平板,以加無菌水的PDA作對照,每處理3次重復(fù)。用直徑4 mm的打孔器從活化培養(yǎng)病原菌的平板邊緣打制菌餅,按無菌操作將菌餅倒扣接種于含藥平板。放入28℃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6 d,每2 d觀察 1次 。采用游標(biāo)卡尺、十字交叉法垂直測定各處理菌落直徑(游標(biāo)卡尺精度為0.02 mm),按以下公式分別計算抑制率。
菌落生長直徑=菌落直徑-菌餅直徑
1.3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九里香不同材料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2.1.1 九里香葉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從圖1可以看出,以九里香葉為材料,3種不同溶劑提取物中,乙醇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顯著高于其他2種溶劑,對5個生理小種的抑菌率均達95%以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差,其對編號為2004015A、9805913兩個生理小種的抑菌率均低于90%。
圖1 九里香葉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2.1.2 九里香愈傷組織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從圖2可見,對編號為2004130A和2004015A的2個生理小種,九里香愈傷組織的乙醇提取物與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之間差異不顯著,抑菌率均接近100%;乙酸乙酯提取物與其他兩種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之間差異顯著,其中對編號2004015A的生理小種,乙醇提取物的抑菌率高出乙酸乙酯提取物10.52個百分點。
圖2 九里香愈傷組織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2.1.3 九里香花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從圖3可以看出,以九里香花為材料,除編號為2004015A的生理小種外,其他生理小種對3種不同溶劑的花提取物的抑菌反應(yīng)均存在顯著差異;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顯著低于其他兩種溶劑,抑菌效果最差,抑菌率均低于80%。
圖3 九里香花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2.2 不同提取劑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2.2.1 甲醇提取劑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從圖4可見,以甲醇為提取劑,愈傷組織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5個生理小種的抑菌效果最好,葉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次之,花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差。愈傷組織提取物對5個生理小種的抑菌率接近100%。葉提取物對編號為9805913的生理小種抑菌率接近100%?;ǖ募状继崛∥锱c葉、愈傷組織的甲醇提取物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愈傷組織提取物對編號9805913的抑菌效果與葉提取物差異不顯著,但對其他生理小種的抑菌效果顯著高于其他兩種植物材料。
圖4 甲醇提取劑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2.2.2 乙醇提取劑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從圖5可以看出,愈傷組織乙醇提取物與葉乙醇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5個生理小種的抑菌效果均達95%以上,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優(yōu)于花的乙醇提取物。
圖5 乙醇提取劑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2.2.3 乙酸乙酯提取劑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從表6可見,九里香不同植物材料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種的抑菌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愈傷組織>葉>花,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差,對編號為9805913生理小種的抑菌率低于80%。愈傷組織與其他2種材料提取物之間的抑菌效果存在顯著差異。葉與花的提取物對編號11143、2004015A生理小種的抑菌效果差異不顯著,對9805913、RB20、2014130A生理小種差異顯著。
圖6 乙酸乙酯提取劑對稻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本試驗研究了九里香提取物對稻瘟病病原菌的5個生理小種的菌絲生長速率的抑制活性,結(jié)果表明:九里香葉片、花瓣及愈傷組織提取物對5種稻瘟病病原菌均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從強到弱分別是愈傷組織≥葉片>花瓣,其中愈傷組織提取物具有極強的抑菌活性,對測試菌株抑菌活性均達90%以上;提取劑以甲醇、乙醇最佳,其提取物在0.1 g/mL的濃度下對病原真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接近100%,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差,且該提取劑有刺激性氣味,不建議作為九里香抑菌劑的提取劑。
此外,本試驗還嘗試著用平板畫線法研究九里香葉的提取物對西瓜尖鐮孢菌、茄病鐮刀菌的抑菌效果,發(fā)現(xiàn)其葉提取物對以上各病原菌也有抑菌效果,這與此前楊若嶠[13]、古鑫[14]、駱焱平[15-16]等的報道相一致,表明九里香提取物的抑菌譜較寬,農(nóng)用活性較強。九里香資源豐富,在中國云南、貴州、湖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地廣泛分布。根據(jù)已有的文獻,以及本試驗的初步研究,九里香在開發(fā)成為新型植物源農(nóng)藥方面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Γ档眠M一步深入研究。下一步試驗可以對抑菌活性較好的愈傷組織及葉提取物進行進一步的分離純化,并進行盆栽、田間藥效試驗,為發(fā)現(xiàn)活性農(nóng)藥先導(dǎo)化合物提供參考依據(jù)。
[1]顧海莎.植物源農(nóng)藥研究進展綜述[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7,3(24):7520-7521.
[2]侯太平.植物農(nóng)藥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dǎo)報,2006,8(6):12-16.
[3]史衛(wèi)國,徐之明,黃清臻,等.植物源農(nóng)藥的進展[J].農(nóng)藥科學(xué)與管理,1997(3):33-35.
[4]劉海燕,高微微,樊琪.植物源殺菌劑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2005,21(4):254-258.
[5]劉長令.用于植物保護中天然產(chǎn)物[J].農(nóng)藥譯叢,1995,17(3):15-20.
[6]王利國,馬祁.天然產(chǎn)物對植物病毒的抑制作用[J].中國生物防治,2000,16(3):127-130.
[7]喻大昭,楊小軍,楊立,等.植物提取物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1(5):49-51.
[8]駱焱平,鄭服叢,楊葉.128種南藥植物提取物對6種病原菌的生長抑制作用[J].熱帶作物學(xué)報,2004,25(4):106-111.
[9]KASHYAPN P,BHAGATRM,SHARMA D C,et al.Efficiacy of some usefulplant leaves for the control of potato tubermonth, Phthorimaeaoperculle Zel.l in stores[J].Journal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1992,16(3):223-227.
[10]周瓊,梁廣文,曾玲,等.多種植物乙醇提取物對桃蚜和蘿卜蚜試驗種群的控制作用[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2,35(11):1356-1360.
[11]駱焱平,朱朝華,譚仲清.九里香提取物對斜紋夜蛾拒食活性的初步研究[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5(6):49-51.
[12]楊長龍,江世宏,陳曉琴.蕓香科及樟8種植物提取物對荔枝蒂蛀蟲的產(chǎn)卵驅(qū)避作用[J].植物保護,2007,33(6):57-59.
[13]楊若嶠,劉菲,馬軍,等.2種植物的不同提取物對常見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9,(3):133-135.
[14]古鑫,范志偉,沈弈德,等.假臭草和九里香甲醇提取液對橡膠樹白粉病菌抑菌活性的測定[J].熱帶作物學(xué)報,2012,33(6):1089-1095.
[15]駱炎平,盧遠倩,夏治琴,等.九里香層析物的抑菌活性及成分分析[J].西北農(nóng)業(yè)學(xué)報,2011,20(9):180-183.
[16]駱炎平.九里香農(nóng)用活性研究及成分分析[D].海南:海南大學(xué),2012.
(責(zé)任編輯:林玲娜)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different extracts ofMurrayapanaculataon rice blast pathogen
LIN Xiao-ping
(ZhangzhouCityUniversity,FujianProvince363000)
Different extracts were obtained from leaf, petal, and callus ofMurrayapanaculataby three solvents, i.e. methanol, ethanol, and ethyl acetate,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n five races (9805913, 2004130A, 2004015A, RB20 and 11143) of rice blast strain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extracts have a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s on 5 races of rice blast pathogen, which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callus, leaf, and petal. Concerning about extractant, Methanol and ethanol were better, which showed strong inhibition to rice blast pathogen under the concentration of 0.1 g/mL. The highes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rice blast pathogen was the extract from callus by ethanol, which showed 100% inhibition rate on RB20, and above 98% on 11143 and 2004130A.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by using ethyl acetate (with strong odour) was the lowest, therefore do not recommended to use it as extractant ofMurrayapanaculata.
Murrayapanaculata; extrac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rice blast pathogen
2017-02-01
林小蘋,女,1975年生,副教授。
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15845)。
10.13651/j.cnki.fjnykj.2017.04.006